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作者:李军红梁邦武
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
猪霉菌毒素中毒除直接造成死亡外。

还可导致猪只生长发育将迟缓。

免疫受到抑制。

出现配种繁殖障碍并诱发多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做以分析,如下:
1病因分析
在自然界中,分布有很多种类的霉菌。

其能够在大部分谷物上寄生。

且其生存所需的条件较低,即在湿度为80%-100%、温度为28-32℃的环境中就能够大量生长繁殖,且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多种有毒物质。

如赤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其中危害较大且最普遍的霉菌是黄曲霉菌。

通常情况下,猪类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谷物农作物,如果这些谷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贮藏保管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

就非常容易发生霉变。

猪在饲养过程中。

如果采食这种生长有大量霉菌的饲料。

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中毒。

2临床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急性型猪没有症状表现,突然倒地死亡;亚急性型体温升高1.0-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渴。

粪便干硬呈球状带有黏液和血液。

可视黏膜苍白,后期黄染皮肤充血,出血,后肢无力。

步态不稳。

常呈大坐式;慢性型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逐渐消瘦,背毛粗乱,异食癖。

断奶仔猪发病急,精神沉郁、体温稍高或正常,口腔流延、不食、呕吐,呕吐物为绿色分泌物或饲料,腹泻。

排灰色稀便甚至血便,随病情发展,开始出现神经症状。

多表现为头抵墙壁、头颈弯向一侧。

数天后死亡。

哺乳母猪往往和仔猪一起发病。

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呕吐,体温升高,腹泻严重,泌乳减少或停止,通常3-7d恢复。

很少发生死亡。

赤霉毒素对母猪的危害最大,发情不规则,后备母猪假发情。

发情周期延长。

阴道黏膜骚痒,淤血水肿,分泌混血黏液。

外阴肿大,乳腺肿大,子宫颈水肿,细胞增生,脱肛,子宫脱出,受精率低,产仔少,产畸形仔,死胎或木乃伊儿。

出现早产、流产等症状。

保育猪患病后突然出现呕吐。

然后腹泻。

粪便由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或灰褐色。

其排泄物有未消化的饲料或混有血样。

病猪初期体温轻热,腹泻后体温下降明显,精神不振。

被毛粗乱无光泽,颤栗,严重口渴,迅速脱水,通常在2-3d内死亡。

架子猪、育肥猪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表现为突然发生水样腹泻,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食欲减退、无力。

体重迅速减轻,部分病猪出现呕吐。

病程约7d。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霉菌毒素对猪只的肝脏、肾脏、胃肠道、脾、生殖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仔猪病死后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哺乳料。

小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状含有泡沫以及未消化的饲料,壁薄弹性降低,肠管膨胀。

呈半透明状,肝肿大,表面有坏死灶,肾脏色浅。

表面有出血点,肺表面隆起,呈黑紫色。

切开流出泡沫状血水。

胸腔和腹腔积液。

气管内有粘液。

大猪病死后有血沫从口腔流出,下颌淋巴结切开内有化脓灶,肺脏肿胀显著呈黑紫色,肝坏死,脾脏有梗死灶,回盲口肿胀。

4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

病猪发生急性中毒时可先进行催吐,即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0.5m~藜芦碱。

一次即可见效;然后进行洗胃,即通过胃导管将适量的0.01%高锰酸钾溶液导入胃内进行洗胃;之后进行解毒,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由5mL,10%葡萄糖注射液、0.24mg地塞米松注射液和10mg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采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

另外,如果病猪的肝脏发生损伤。

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4mg葡萄糖醛酸内酯注射液;如果骚动不安。

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mg氯丙嗪注射液;如果呼吸困难,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氨茶碱注射液。

以上药物每天使用1次,当症状消失后即可停止使用。

病猪发生慢性中毒时。

要立即停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改成饲喂新鲜且没有发生霉变的全价饲料。

增加鲜嫩青饲料的喂量,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霉素吸附剂;配合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电解质多维,促使体内残留的毒素尽快排出,连续使用10天左右。

5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饲料加工原料发生霉变,确保储存仓库环境干燥、通风良好。

温度控制在24℃以下,湿度控制在80%以下。

只要发现饲料发生霉变则要马上停止饲喂。

饲喂时必须严格控制喂料量,防止料槽中剩余过多的饲料而发生霉变,如果条件允许可每天对料槽进行1次清洗。

合理建设猪舍。

控制温度适宜。

干燥通风,光照充足。

定期消毒,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饲料中使用脱霉剂。

目前。

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是用于避免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

有多种脱霉剂可用于饲料中。

选择时要遵守“只吸附毒素。

不吸附饲料营养物质”的原则。

目前,猪饲料中常用的脱霉剂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铝硅酸盐,其比表面积较大。

能够吸附霉菌毒素。

而天然的铝硅酸盐矿物具有较弱的吸附能力,且效率低下。

占有较大的饲料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吸附营养物质。

直接在饲料添加具有较差的脱霉效果;甘露聚糖,是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

其是酵母细胞壁的活性成分,具有非常强的吸附霉菌毒素的能力。

且还能够有效抵抗其毒性,但由于制取成本很高。

目前只作为辅助成分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