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油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1.学校情况1.1学校概况。
濮阳市油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濮阳市中原路567号,其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中原石油学校,隶属中原油田,国家级重点中专。
2005年,国企改革,教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学校更名为濮阳市油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360亩,建筑面积6.6792万平方米。
拥有2栋教学楼,可以容纳150个教学班,各教学班都配有多媒体;4栋宿舍楼,1座餐厅,可以为4000多名学生提供食宿。
此外还有1栋实验楼,可建60个标准实验室;1栋实训楼,1栋培训楼;学校藏书15万册,阅览室可供400余人同时阅览;4700平方米的室内篮球馆和田赛训练馆;2878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共8个室外普通篮球场和4个羽毛球场;南院还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体育运动场。
学校现开设石油工程(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石油与天然气储运)、机电技术应用(3D)、电气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形象设计、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护等13个专业,在校生2276人。
开设专业统计表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勇于创新、终身发展”为培养目标,立足油田、服务社会,整体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生市级统考合格率达98%以上,专业技能证书取证率达90%以上。
学生就业率98%,其中大部分毕业生被中原油田及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有企业的一些单位录用,很多学生走出国门到了海外工作。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重点职业学校”。
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相关专家来濮阳对职业教育进行督导评估,学校被评为“优秀等级”。
2012年被评为濮阳市职业教育攻坚先进集体,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201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首批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成功引入58同城等企业入驻学校,实现校企紧密合作,学校与北京鑫港环球国际航空科技研究院联合办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在校生2276名,其中2015级招生273人,在校生262人,2016级招生320人,在校生294人,2017级招生1725人人,在校生1720人,在校生中男生931人,女生1345人,男女生比例100:145;在校生中各专业分布情况是:电气技术181人,电子商务196人,工艺美术28人,轨道交通35人,焊接技术182人,航空服务32人,化工仪表34人,机电技术45人,家政服务930人,旅游服务111人,汽车维修13人,石油储运372人,石油钻井25人,学前教育92人。
学 生 年 级 分 布 图男 女 分 布 图分 布 情 况学 生 专 业 分 布 图近三年学生巩固率情况: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91人,专职教师143人,专职教师中学历结构:研究生学历34人,本科学历教师学历109人,达标率为100%;职称结构: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1人;年龄结构:25-35岁16人,35-50岁92人,50岁以上40人;文化课老师74人,专业课教师69人;“双师型”教师500100015002000招生数在校生数巩固率近 三 年 学 生 情 况 对 比 图1.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楼3栋,建有基础实验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实验室各2个,建有电工、电子、计算机、机械零件、电力拖动、画室、钢琴室、舞蹈室等专业实验室共22个,建有石油钻井实训车间一个,采油实训车间一个,焊接车间一个,金工车间一个,储运实训车间一个,机电(3D打印)实训中心一个,电子商务实训中心一个,航空服务模拟中心一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一个(58同城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12个。
学校现有的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00.35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0.791万元,比去年的0.605万元增加了0.175万元。
实验、实训工位共计960个,生均工位0.42,与上一年度相比增教 师 变 动 情 况 示 意 图050100150200250职工总数专任教师文化课专业课高级教师双师型聘请长0.07个;有纸质图书26000余册,生均纸质图书11.4册。
学校还建有标准化的田径运动场、室内篮球馆一个、室外排球馆一设 备 数 据 图 一 (总 量)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学校建有一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学生德育队伍。
加强学生政治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是严格执行河南省教育厅规定,开设《职业生涯与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政治》、《哲学与人生》四门政治课程;二是重视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了《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和《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是充分激发和调动了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班级和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比、学、赶、帮、超” 的争先创优良2016年2017年设 备 数 据 图 二 (均 值)好局面。
四是开展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五是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演讲朗诵社团、手工社团、文学社、美工社团、舞蹈队、合唱团、足球、篮球等多个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发挥了特长,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学生思想觉悟明显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明显增强。
学生违纪犯罪率为0。
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开全、开足文化课,加强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体育课、早间操及课间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017年河南省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测试平均及格率88%,其中语文92%,数学72%,英语80%,计算机96%,德育98%。
毕业率为96%,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测评合格率95%。
2017年学生参加濮阳市、河南省学生素质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 生 竞 赛 成 绩 情 况包括思想政治状况、文化课合格率、专业技能合格率、体质测评合格率、毕业率等。
2.2在校体验。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社会、家长、学生是否满意作为工作是否合格的标准。
2017年学校发放家长问卷820份,回收716份,回收率87.3%;发放在校生问卷1200份,回收1190份,回收率99.1%;发放毕业生问卷150份,回收127份,回收率84.6%。
满意率达94%。
2.3资助情况。
包括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等。
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规范国家助学金的申报、审核和发放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确保每位应享受助学金的同学按时足额领取,确保每个在校学籍的学生都享受免学费政策,并按照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补帖。
学校严格执行资金发放制度,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定办法》的规定,统一给享受资助的学生办理“中职学生资助卡”,一人一卡,学生本人签字领取,确保助学金准确发放。
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台帐,建立健全了学生受助档案。
2017年共发放助学金24万元,免除学费122.7950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水平,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实习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安置学生就业。
三是认真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率。
目前我校已建立了多家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如中原石油勘探局、中石油西部钻探、中海油渤海钻探、华北石油管理局、濮阳市五大行业公司、北京石化干部管理学院、郑州金桥宾馆等20多个单位。
2017年,学生毕业取得“双证”率达到97.7%,学生就业率98%以上,石油钻井、焊接技术应用等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专业对口率达96.7%,就业稳定率在96%以上。
毕业生诚信敬业的道德品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满意度都在95%以上,学校在相关行业和业界形成了很好的声誉和影响。
近 两 年 学 生 就 业 升 学对 比 图2.5职业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格高尚、基础宽厚、技能娴熟、特长明显、勇于创新、终身发展”为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学校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树立责任意识;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三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合理规划职业。
四是专业教学中注重专业群的关联性,扩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3.1专业动态调整。
科技进步,行业调整,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自2015年起,全球石油化工行业步入调整期,石油化工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下降,为此,2017年,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缩小了石油化工类专业招生规模,增设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才需要的相关专业,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3D打印、无人机方向)、工艺美术(形象设计方向)、航空服务(含高乘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所开专业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也得到了相关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的大力支持,机电技术应用、工艺美术(形象设计方向)、航空服务(含高乘服务)三个专业实现“订单培养”。
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及行业专业会同京鑫港环球国际航空科技研究院、58同城、郑州星未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订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学校依据濮阳市教育局、濮阳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培育计划的通知》(濮教〔2015〕32号)精神,积极申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被入选2018年濮阳市特色专业培育计划之列。
专业设置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建设更加科学和规范,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3.2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制定的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工作,开齐、开足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
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课堂检查、早晚自习检查、教案及作业检查等制度,认真落实各类考试制度及学生评价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学生毕业合格率达98%,2017年对口升学考试中,我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周凯东同学以总分602分的优异成绩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专科上线率达100%,学生就业推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