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轴器的对中

联轴器的对中

联轴器的装配及调整
1.对中的要点
联轴器的对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基准轴。

找正两轴时要确定一个基准轴,以此为准调整另一根轴使之达到允许的偏差。

2)轴的攀动
为消除联轴器的误差应当同时攀动两轴,并在两联轴器上划上对准基线,每转至一个角度,基线应重合。

根据实际情况,如果联釉器自身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业好检查)也可只攀动一根轴。

3)简化计算。

联轴器每转—个角度要测出两个轴向测量值(b1-b n)。

为了简化也可每次只测定一个轴向测量值,但是要控制联轴器不能有轴向串动。

4)要注意测量工具的自重使附件产生挠角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5)在测定转速高的弹性轴或有扬度要求的轴时,注意轴的扬度,
对找正的影响及负荷的合理分配。

6)找正时应调整轴向数值,纠正倾斜,然后再调整径向偏差。


调整倾斜时,将会影响到径向偏差数值,经过计算,逐渐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2.联轴器轴线的测量
1)在两半联轴器相对应的两点P、Q上,装设专用工具并在联轴器外圆上作四等分记号。

百分表b1和b2测量同一直径两端的轴向间隙,百分表a测量径向间隙。

2)以P点对正Q点,使两半联轴器以相同的方向一起转动(即P点与Q点之间不要产生相对的角位移,否则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每转90。

测量一次并记录测量值,包括起点0。

即有5个位置的径向间隙值和轴向间隙值。

将测得的数值记录成如图的形式。

3)对所测得的数值进行复核。

将联轴器再向前转,核对各位置的测量数值有无变动。

如无变动,可用a1+a5及b1I-b1II=b5I-b5II两恒等式加以判别。

如实例数值代入恒等式后不等,而有较大的偏差
(大于0.02mm),那就可以肯定测量的数值是错误的,需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

纠正后再重新测量,直至符合两恒等式后为止。

3.联轴器的对中
1)先校正轴垂直方向倾斜
支座2移动量:
1D bL x= 式中 x---支座2移动数值,mm
b---垂直方向倾斜值,mm
b=b3-b4
D---联轴节直径,mm
L 1---1、2基座间距离,mm
2)因校正倾斜而造成联釉器端面上移y 值:
12L xL y=
式中 L2---支座1至联轴器端面间距离。

3)由于联轴器上移y 值,则联轴器上、下部a 位变化如下 a 4(新值)= a 4(原值)-y
a 3(新值)= a 3(原值)+y
为校正偏移轴应垂直方向移动t:
t=-(a4(新值)+a3(新值))/2
4)对1.2支座总的调整(数值为正上调,为负下调)
支座1应调整: t
支座2应调整: x+t
支座调整可通过更换调整垫片实现。

经过对支座1和2的调整,联轴器在垂直方向的倾斜与偏移得到了完全的校正。

水平方向用同样办法加以计算调整。

4、联轴器允许偏差
联轴器种类繁多,这里只列出本港岸桥使用的联轴器的允许偏差。

1)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轴向允许偏差:1.2-5.0mm
径向允许偏差:0.2-0.8mm
角向允许偏差:0.50-10
2)齿式联轴器
轴向允许偏差:-1.0-1.0mm
径向允许偏差:0.3-1.1mm
角向允许偏差: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