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林黛玉--《红楼梦》人物赏析
林黛玉--《红楼梦》人物赏析
一眼读懂你的美:是因为志趣、品格、 心灵相通。
黛玉是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高洁美好的形象。 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与唯一的知 音宝玉的爱情更不为人所容,故而走向最终的 悲剧结局。
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 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 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 这段描写如诗如画,是《红楼梦》中最为成功 的外貌描写之一。
• 黛玉秋分后犯病,宝钗前往探望,点出药方的 不足,建议黛玉用燕窝滋阴补气。黛玉深受感 动,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然我 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后又感 叹自己寄人篱下,不好再生事端。宝钗巧妙劝 慰,黛玉稍解。当夜雨至,黛玉又知宝钗不能 来,更觉凄凉,便写下《秋窗风雨夕》。
8 香菱苦学诗 黛玉巧诲人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 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 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 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林黛玉的肖像——宝玉初见
黛玉的外貌:《红楼梦》第三回“宝黛初见”, 宝玉第一眼看到的林妹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 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 如西子胜三分。”
见过大世面的王熙凤称赞其标致,可见黛玉真的是天 下美人。但王熙凤连不足之症也没有看到,可见用心 连众人都比不上了。
联想与比较3、宝玉眼中的宝钗
第八回原文: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
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攥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 二色金银鼠的坎肩,葱黄绫绵裙,一『色』半新不旧,看 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 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 5.旧帕遗诗稿
• 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 宝玉挨打之后,心中挂念黛玉,便使晴雯前往探视,晴雯自觉无趣,宝玉便随 手拿了两条旧帕子让她送去。黛玉接过帕子,心中狐疑,思忖一时,不觉神魂驰 荡,心中又喜又悲。喜的是宝玉的苦心,悲的是未知的将来。一时五内俱焚,不 由伏案提笔,在旧帕上题诗三首,感伤不已。
堪怜咏絮才。 这句说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 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出自《世说新语》 用晋代谢道韫(yùn)的故事:有一次,天 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 “白雪纷纷何所拟?”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 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叹。
此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 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 等之夸赞。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心事 深情
清丽而凄美,是其本性
细腻善感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突出她多愁善感的个性。
诗人 气质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
内心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观点一:
泪枯而死
怀念她而弃绝
一切世俗欲念(玉带象征贵族公子)为僧
观点二:
冷落处境
思考:宝钗黛玉为什么两人合一判词?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脂砚斋认为:钗黛合一,你认为有道理吗?
我认为: 黛玉、宝钗
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商千金; 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 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 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联想与比较4.宝钗眼中 的宝玉
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 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 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 “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 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 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2.共读西厢
• 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 茗烟为讨好宝玉,从书坊为宝玉带来一些古今小说。宝玉爱不释手。一日早饭后便携一套《会真记》到沁
芳桥畔阅读。偶遇黛玉前来葬花。黛玉问宝玉读的何书,宝玉先是搪塞,后递书与黛玉,黛玉越看越爱, 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回到房中,恰好听到梨香院传来《牡丹亭》曲子,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
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1.误剪香囊袋
• 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 大观园建成,贾政与众清客入园题对额,宝玉一展诗才。众小厮讨赏,将宝玉佩戴之物劫掠一空。黛玉便
以为自己送宝玉的荷包也在其中,便生气回房,将前日宝玉嘱咐她做的香囊袋用剪刀铰了。宝玉赶来,从 里面衣襟将所系荷包解下递与黛玉。黛玉自悔莽撞,低头不语。后见宝玉生气便落了泪。宝玉只得连连道 歉。
枉凝眉
•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玉无瑕。 • 若说没奇缘, • 今生偏又遇着他; • 若说有奇缘, • 如何心事终虚化? • 一个枉自嗟呀, • 一个空劳牵挂。 • 一个是水中月, • 一个是镜中花。 •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 怎经得 • 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析《 之红 林楼 黛梦 玉》
众人眼中的黛玉:年轻、言行高雅、先天羸 弱。——只能见其外在的表现。仅止于此而 已。
联想与比较:2、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26)了一回,仍送 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 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 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 了!
林黛玉的人生经历
林黛玉的前世
林黛玉由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转世。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因受到赤 霞宫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岁月, 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 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 酬报灌溉之德,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绛珠仙子一道下凡, 转世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6 魁夺菊花诗
• 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 探春发帖倡建诗社,众人齐聚秋爽斋,定为"海棠社"。次日湘云请贾母赏桂花,宝玉提议作诗。十二题作
毕,大家议定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题新,诗新,立意新。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 词
• 9 重建桃花社
• 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 尤二姐自尽后,凤姐生病,李纨探春料理家务,海棠 社名存实亡。宝琴作《桃花行》,湘云借机倡议重建诗 社,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众人先至稻香村李纨处商议, 次日齐聚潇湘馆,推黛玉为社主。
10 颦儿迷本性
• 九十六回 满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 宝玉失玉之后,神志昏聩,贾母请人算命后,决定让宝玉娶金命之人冲喜。大家无计可施之际,王熙凤献
3.黛玉葬花
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宝玉到潇湘馆探望黛玉,薛蟠假传贾政之命骗走宝玉。当晚黛玉担心,到怡红院探望宝玉,不料晴雯与碧
痕拌嘴,使性不开门,黛玉气怔,其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门,不觉伤感落泪。次日宝玉来寻黛玉,至沁芳 桥畔,见到黛玉正呜咽葬花,哭道“侬今葬花人小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知。”宝玉上前搭话,二人和解。
上掉包计。一日,黛玉前往贾母处,至沁芳桥边见一人哭泣,问明才知是贾母丫头傻大姐,傻大姐无意中 泄漏了宝玉即将娶宝钗的消息,黛玉听后心中如翻五味。回潇湘馆后,一口吐出血来。
•11 焚稿断痴情
• 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 礼
• 黛玉从傻大姐处得知宝玉与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后, 神志昏沉,气息微细。贾母请大夫看了,但病却日重一 日。某日,贾府上下一人未至,黛玉眼见只有紫鹃一人, 自料万无生理,便让紫鹃拿来他先前整理的诗稿和题诗 的旧帕,又让雪雁笼上火盆,一把火烧了。待雪雁从火 里抓出帕子时,却已烧得所剩无几了。
人 物 赏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
贾
史
贾
王
黛
元
湘
迎
熙
李
玉
春
云
春
凤
纨
薛
贾
妙
贾
贾
秦
宝
探
玉
惜
巧
可
钗
春
春
姐
卿
林黛玉判词赏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判词赏析:
可叹停机德 这句说宝杈,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 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 年就回家了。他妻子正在织布,知道乐羊子回家的缘故 后,拿起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绢割断,以此来比喻学业 中断将前功尽弃,规劝乐羊子继续求学,谋取功名, 不要半途而废。
12 魂归离恨天
• 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 宝玉成家那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晚间却又缓过来,他抓住紫鹃的手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
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紫鹃忙叫人请李纨,可巧探春来,大家忙叫人端水 擦洗,猛听见黛玉直声叫道:“宝玉,你好—— ”不久便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黛玉气绝, 正是宝玉娶宝钗的时辰。
4.感肺腑心迷林潇湘
• 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 史湘云得了宝玉的金麒麟,前往送还。黛玉见湘云原也有麒麟,便私下忖度,以为是所谓的才子佳人定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