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金融史PPT
5种平的绝对数 关平1两=581.55英厘 广平1两=579.85英厘 库平1两=575.80英厘 漕平1两=565.65英厘 京公码1两=555.70英厘 五种平的相对数 关平100两=广平100.2927两 =库平100.9986两 =漕平102.8108两 =京公码104.6517两
一个辗转兑换的例子
中国金融史学科内容框架
中国历史 中国经济历史
中国金融史
货 币 史
货 币 制 度
社 和会 信信 用用 机制 构度
其管 制理 度体 变制 迁及
货币发展演变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贝币 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环钱、蚁鼻钱 秦朝的半两钱 汉武帝推出了五铢钱 唐高祖铸造通宝钱 宋朝的交子 明朝开始确立白银的货币地位 清朝不完整的平行本位货币 清末民国初年的银币 国民政府的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人民币。
金 融 史
主讲:王庆安 Tel:58298830-8518 Email:wangqingan1968@
建议阅读书目
1、袁远福:《中国金融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2、洪葭管:《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3、(美)查尔斯· 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健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年。 4、 (美)查尔斯· 金德尔伯格:《金融危机史》,叶翔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年。 5、杨端六:《清代货币金融史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6、(美)约翰· 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04)》, 祁斌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 7、(美)乔尔· 塞利格曼:《华尔街变迁史:证券交易委员会及现代公司融资制 度的演化进程》,田凤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8、(法)让· 里瓦尔:《银行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9、(德)托马斯· 路德:投资陷阱》,戴雪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1933-1945),人民出 版社,2006年。
第四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
一、明清时期的钱币 1、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2、制钱与清代货币 清朝200多年的统治历史都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 清朝的这种复本位币制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制钱的铸造虽然有法定的标准,但纹银的成色和单位 重量随时随地不同; 第二,制钱铸造和销毁权力政府严格把持,但政府不干预银 锭银块的铸造。 顺治三年规定银钱的比价是银一辆合1000文铜钱,“永著 为令”
第三节 唐宋元朝金融
一、唐高祖时期的币制改革 621年,唐高祖进行币制改革,废除五铢钱,铸造 通宝钱。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 的总结,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5铢 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 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这次改革使钱币 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 通宝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改称“宝”、或“通 宝”、或“元宝”、或“泉宝”等,前面冠以年 号,名称同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 变化。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一直 延续到清亡。
中央财政机关用库平,两地汇兑用漕平,各地实际 收支又用各地的银两。从江苏税收中拨一批款汇 往甘肃作为协饷。江苏税单用的是库平,实际还 税是地方银两,将税款汇往上海要用漕平,到了 上海要用规元,从上海汇往甘肃要用漕平,到了 甘肃要用地方银两计算;甘肃对于江苏协款,要 用库平计算,将协款存到当地银号,要折算成当 地银两;北京户部的帐户要用库平记帐,实际支 付要用当地银两折算。除了计划汇水之外,全部 过程需要九次计算。
二、宋朝币制特征
1、宋朝的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 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 有铁钱,二者并行铁钱成本更低。政府因 铸铁钱而获厚利。 2、货币流通的区域性。钱币只能在一个地区 内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3、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 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四、唐朝的汇兑和货币兑换业务
唐朝的汇兑叫飞钱,又叫便换。唐代各道的 地方政府都在京城设有进奏院,各军、使 也设有办事机构,专司同中央政府的联络。 商人在京出卖货物后,如果不愿或不能带 现钱回家,就将钱交给本道的进奏院,进 奏院开出一张票券,各持一半。商人回到 本地后到相应的机关合券核对,如果无误, 便可领回现款,汇兑就这样产生了。它既 消除了商人携带现钱的风险,也减少了地 方政府运钱进京的麻烦。
二、秦至隋朝的信用
典执: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专营放款的金融机构。 由于南北朝时期佛教事业十分兴盛,寺庙成为财 富集中的重要场所,于是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 放款和质押放款。 公廨钱:隋朝时,国家重归统一,商业发达,信 用事业更加兴盛。放款除私人以外,还有政府机 关。政府放款是在各府县拨付一些钱,叫公廨钱, 可用于放贷取利,也可经营别的事业,收益作为 政府收入以供开支。公廨钱收息的办法,是以营 利为目的,不同于汉代的政府信用。
二、钱庄的发展和演变
钱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钱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业务的发展。除了传统的银钱兑换、办理存 款放款和签发银票之外,还承担在口岸调节商品 和资金的业务,在口岸为客户提供庄票(即期和 远期),在口岸和内地之间使用汇票为商户提供 信用服务。传统的放款业务也走向了新兴工商业 客户,抵押放款也开始出现。 (3)技术进步。通过“汇划”进行业务清算,通 过拆借扩大自身信用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特点:
货币单位已经分等级; 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春秋战国时期四种铜铸币
布币
刀币
环钱
蚁鼻钱
二、先秦的信用
信用就是借贷行为。自私有制产生起就有 借贷行为,有民间借贷,也有政府间借贷, 政府与民间借贷,古代称为“赊”和 “贷”。战国时期的放贷取息比较普遍, 史料记载孟尝君放债取息以养宾客,一年 的利息收入就超过10万钱。
第二节 秦至隋朝的金融
一、秦至隋朝的货币 1、半两钱 《管子· 君臣上》:“衡石一称,斗斛一量, 丈尺一綧制,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 此至正也。” 确定中国钱币外圆内方的基本形式,一直 延续了2000多年。
2、西汉的五铢钱
算缗告缗:计算商业税收和地租收入,告发 商人偷税漏税的运动 汉武帝的币制改革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以来中 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五铢钱继承了秦 半两的样式,重量合适,便于流通,成为 封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的较好的媒介, 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700年时间不衰,成 为中国主要的货币。
交子:在公元1000年左右,成都16家商户制作纸 币代替铁钱流通、交易,称为交子,交子可以随 时在发行商号兑换现钱,私人发行的交子称为私 交子,政府发行的交子称为公交子。由政府发行 的交子每三年一届,届满收回旧交子,发行新交 子。每届发行用铁钱充做发行准备,规定最高发 行限额。交子后又被称为钱引、关子。 称提之术:南宋会子贬值时,政府为维持其信用, 用金、银、出卖盐引、茶引、度牒、官诰等市场 通行的证券回笼会有这一系列纸币发行和流通的 管理办法。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金融
第一节 货币制度和货币流通 一、晚清银钱制度及其弊端 晚清货币制度混乱的主要表现: (1)币制混乱 官定的“平”主要有以下几种: 库平:全国纳税的标准银 漕平:征收漕粮用的银 广平:对外贸易 标准平:进出口征税 公砝平:主要城市汇兑价格计算。
五种“平”的绝对数和相对数。
专题一:中国金融简史
◇凡是过去的事情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历史,历史是对过去的 一些过程的客观描述和一些客观规律的总结和解释。 ◇唯有过去是最真实的,所以历史的最重要特征就是真实。 ◇罗素是这样解释历史的:“当所有人类借以获得知识国度 里的公民权的各种研究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是像对过去的 研究那样不可或缺的了。懂得世界是怎样发展到了我们的 个体记忆所开始的那一点,懂得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各种 宗教、各种制度、各个民族是怎么样变成他们现在这个样 子,熟悉其它时代的伟大人物,熟悉与我们自身大为不同 的各种习俗和信仰——所有这些东西,对任何有关我们自 己的意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学的有价值,不仅仅是对 历史学家,它是对所有的人,对于一切能对人生进行思考 性的观察的人。”(罗素《论历史》p.1)
票号的组织
山西票号的帮别按照其总部所在地分为三 派:总号在祁县的称为祁县帮、在平遥的 称为平遥帮、在太谷的称为太谷帮。 其资本组织多为合资经营,也有独资经营 的,其责任为无限,每股多为一万两,少 也有三千,三年或者四年结算一次,盈亏 按股平分,称为银股,还有身份股,称为 劳动力入股。
二、明清(鸦片战争前)的信用和信 用机构
1、典当业的发展 典当业俗称当铺,南北朝的典质,唐朝的质库,宋朝的解 质铺,都是一种高利贷资本,经营以物品抵押的个人放款。 明朝是徽商在各地开的当铺很多。我国典业通常分为典、 当、质、按、押五种以资本大小、取利厚薄、满期长短、 纳税多少而区别,按照资本额大小,典最大,当次之,其 次是按、质和押。一般而言只有当和押比较多。 典当的利率没有定数,一般而言,典当物价值越小,取赎 时间越短,利率越高,换句话说,就是,当物的人越穷越 吃亏。 乾隆湖州府志记载康熙年间典息: 10两以上每月一分五 厘起息;一两以上,每月二分起息;一两以下每月三分起 息。每票不及一两者多,隔一二年,本一)票号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1、票号组织形式。 “身股制” 2、票号经营方式的特点 (二)票号的初步发展 (三)票号的大发展
票号和山西人的财富
山西票号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有日晟昌、天成亨、蔚泰厚、存益公、 大德通、大德恒、志成信等。最远的票号将其分号开到了东至日本大 阪、神户,北到内蒙古的乌兰巴托、南到广州、香港。 据《清椑类钞》记载, 介休县 侯姓 7-800万两 太谷县 曹姓 6-700万两 祁县 乔姓 4-500万两 祁县 渠姓 3-400万两 榆次县 常姓 100多万两 太谷县 刘姓 100万两 榆次县 侯姓 80万两 太谷县 武姓 50万两 榆次县 王姓 50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