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课内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

1.《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

“伤”,这里有和的意思。

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提出作者的见解。

二、语段阅读。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用“/”为第二段断句。

2.解释下列粗体字。

①世隶耕②自为其名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泯然众人矣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⑥传一乡秀才观之
3.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4.翻译下面句子。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这三个字是:
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理解】
一、
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哀伤惋惜敏而好学恃才弃学
2、散文随笔叙事就事说理
二、
1、略
2、①属于②题上③文采和道理④消失。

这里是毫无特色的意思。

⑤相当⑥全乡
3、“扳”同“攀”
4、A.同县的人对他很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B.他的父亲感到那样有利可图。

5、“不使学”
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不使学。

7、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8、C 9、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