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案例式教学探讨
作者:赵瑞环左立娟李娟飞
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提高教学
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应用的意义、特点,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及相关示例,并指出在案例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等数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0-0011-02
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直接影响到许多其他课程的课程建设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数学定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都认为它枯燥无用。
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给学生一种抽象、深奥的感觉,觉得学与不学都一样。
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落后。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必须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应用型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穿插专业案例或实际案例是迫切需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发挥自主性,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不断思考、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创,在工商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
案例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过程和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用典型性、启发
性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双向和学生之间多向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
传统的课堂是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把重视知识转化为重视能力,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的双向交流。
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高,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虽然一开始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有所降低,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会有明显的提高[3]。
案例教学于1980年引入我国后,已经在我国高校的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程度的应用。
但是,案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尽管许多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价值,但是发表的论文都是在说明案例教学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必要性上,真正的教学案例确实还是不够专业和通俗易懂。
在高等数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就必须了解案例教学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是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的,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