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翠华山、西安植物园、秦岭野生动物园概况简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年5月翠华山翠华山旅游景区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处秦岭北麓,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
92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93年被评为“省级名胜风景区”;97年被评为“西安旅游十大景”;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评为“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平安景区”;2010年被评为“陕西省平安示范景区”2012年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
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
翠华山原名太乙山,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3部分组成。
翠华山自中国秦王朝,是历代王朝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
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
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
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渊源二千多年的传说渊源,被人们称为“三秦”旅游胜地。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是天然水池,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池东南有龙涎窝,东北有老君庵、金花洞、玉案峰等名胜,这里风景优美,清雅幽静,为西安远郊夏日避暑,游览胜地。
这里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举行翠华庙会,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翠华山景区有地质公园、博物馆、奇洞、奇景、奇湖翠华山地质公园:是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认定的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公园分为三大功能区:天池山崩科普娱乐区、翳芳湲生态休闲观光区、甘湫池森林健身区。
博物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位于翠华山翳芳湲景区,矗立在青山和溪流之间,与自然浑然一体。
博物馆始建于2012年,于2013年7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3200平米,展陈面积2460平方米,分别为序厅、地球知识展区、地质公园展区、终南地质展区、秦岭地质珍宝展区、锦绣终南展区、人文终南展区、姐妹公园展区、关怀展望展区等九大部分。
奇洞:分别有冰洞与风洞: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
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
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
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
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
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
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
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
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
奇景:指山崩形成的残峰断崖。
翠华峰与甘湫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两座小峰。
翠华峰海拔1414米,周围耸立着一座座山崩后留下的残峰。
残峰规模不大,尖角突出,直指苍穹,构成一幅奇特的花岗岩峰岭地貌景观。
甘湫峰海拔2145米,也是山崩源之一。
在这里,一条1500多米,宽260-900米,高400多米的山体,近南北方向就地崩塌,形成巨大的崩积体。
翠华山的悬崖峭壁几乎随处可见。
鹰崖瀑布正是在60余米高的断崖面上人工引水而形成的珠帘式瀑布。
奇湖是山崩形成的,也称“堰塞湖”,翠华山奇湖众多,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
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磅礴。
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
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重渗透,现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
甘湫池一带山崩堆积物规模更大,山崩堆积体厚达500多米。
据初步测算,整个翠华山山崩堆积物总体积达3亿立方米,山崩遗迹分布范围约5.2平方公里;初步开发范围1.5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天池周围。
秦岭野生动物园地”。
2007年中国科协立项在西安植物园建立“陕西青少年植物科学工作室”。
目前,西安植物园建有九个专类区:药用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花卉区、油料植物区、芳香植物区、单子叶植物区、双子叶植物区、裸子植物区和木兰园;建有两座各一千余平方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以及具有日式园林风格的翠华园。
1993年,西安植物园率先在全国举办郁金香花卉展览,拉开了我国大江南北盛开郁金香的序幕。
建园以来,西安植物园始终以应用基础研究、植物引种驯化、种质保存和科技知识的普及为主要任务,在维护西部地区植物的多样性、拯救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环境教育及科学普及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色景区百卉园该园引种栽培展示国内外名优陆地观赏花卉,建有国色天香的牡丹和姹紫嫣红的芍药两个专类园区,其中牡丹品种多达200余个,芍药130多种,另有草本花卉70余种。
园区内假山叠石,古藤攀扶,曲径迂回。
各色花卉依其不同特性布置排列,高低或错落有致,或渐次递进;形式多样的图案应用其中,或规则式,或自然式,花期各有不同,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使人恍入画境,美不胜收。
木兰园重点收集珍稀木兰科植物,展示西安植物园木兰科植物研究成果。
共收集玉兰亚属植物43种,马褂木属植物3种,含笑属植物3种,定植有12个本园自育木兰新品种。
园内回廊影壁、小桥流水、涓涓细流、假山叠石,景色雅致。
地面配置芳香地被植物25种,有效的驱除了蚊虫,畅游其中空气清新香气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芳香植物区引种保存秦巴山区及国内外重要芳香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了大量丁香属、桂花属、蔷薇属等芳香植物,区内按种类分小区集中栽植,薰衣草、桃叶香草、薄荷、罗勒等草本芳香植物点缀其间,区域内空气清新香气扑鼻。
植物分类区按照哈钦松分类系统排序,展示植物进化和演替的途径,是学生实习、普及植物知识的良好园地。
引种各类植物1000余种,同时收集保存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和我省的保护植物。
生物能源与油料区以国内外木本生物能源与油料植物为收集对象,定植有翅果油树、黄连木、油橄榄、枫杨、美国山核桃、虎榛子、文冠果等128种。
建有古亭、假山,地形高低起伏,树木成荫,配置的碧桃、榆叶梅、毛樱桃繁花似锦万紫千红。
本草园收集引种陕西优势中药材、草药、国内外医药原料植物资源500余种,按照不同种类生态习性进行栽培。
是西北地区收集中草药种类最多的专类园,为中医药研究、教学、实习、宣传中医药文化提供了丰富实物材料。
郁金香园西安植物园现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届郁金香花展,共展出郁金香100余个品种,还有欧洲水仙、风信子、花毛茛、观赏贝母等名花做陪衬,更加突出了郁金香高贵典雅的皇后之美,使人们领略到群芳争艳水生植物区本区收集水生植物100余种。
按其生态习性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分区栽植。
区内配置有假山、方亭、隔水以曲桥相通,夏日里荷叶田田,娇容三变、叶大如盘的王莲是水面最靓丽的“娇点”。
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室两座占地面积各千余平方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是西安植物园为弥补大陆性气候的不足,专门为一些怕冷的南方植物建造的家园。
展览温室共分高温展览室、中温展览室及低温展览室,收集保存植物400余种。
翠华园始建于1990年,日本式园林风格。
憩亭、白塔、石灯与水体共同营造出和谐、静谧、美妙的独立空间。
翠竹青秀、溪水潺缓,硅化木化石凝重朴实,是您休息和感悟自然的好去处。
热带亚热带植物温室两座占地面积各千余平方米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是西安植物园为弥补大陆性气候的不足,专门为一些怕冷的南方植物建造的家园。
展览温室共分高温展览室、中温展览室及低温展览室,收集保存植物400余种。
科学研究植物园区别于其他游览场所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植物园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即收集野生的或外来的植物种质资源,并将其驯化、培育成人工栽培的、可持续利用的植物品种。
西安植物园科技人员以研究植物、保护植物、利用植物为己任,长期从事研究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园科技人员勤奋研究,踏实工作,重大科研成果不断出现。
截止2006年,我园已取得各类科研成果60余项,主要集中在药用植物研究、观赏园艺植物栽培与育种、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秦巴山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等方面。
目前,我园承担有国家、陕西省、西安市和省科学院项目60余项,其中,“秦巴山区生物种质资源和生物群落调查研究”被列为陕西省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
太白红衫学名:太白红杉拉丁文名:Larix chinensis Beissn科名:松科Pinaceae落叶乔木。
叶线形,在短枝上簇生。
球果卵状长圆形,初红色,后为紫蓝色或灰褐色。
特产于秦岭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
树形雄健优美,干枝苍劲,是秦岭高山地带的重要观景树种。
蛇蝎美人曼陀罗曼陀罗,是茄科(Solanaceae)植物之一。
茄科乃广布全世界,但在南美洲特别多样化,约有96属,2300~2950种的一个中等大科植群(《中国被子植物综论》,2003,吴征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