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论文
摘要:只要我们熟练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混凝施工土常见裂缝成因以及处理措施,就一定会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混凝土简介
1.1定义
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1.2主要性质
混凝土的性质主要有:和易性、强度性、变形性及耐久性等。
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证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强度性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
强度性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
变形性包括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化学收缩、干湿变形及温度变形等。
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包括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抗蚀性及抗碳化能力等。
2 混凝土施工简介
2.1施工控制要求
混凝土结构施工控制要求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用水的控制要求,水泥的控制要求和骨料的控制要求。
一是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用于土建混凝土拌制和养护的过程当中,而海水则不能用于那些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工程当中。
二是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能够区分水泥的品种(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及强度级别,掌握各类水泥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
另外,还应该严抓水泥的质量关,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强度级别、安定性、出厂日期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等内容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三是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及工程造价。
2.2混凝土的配合比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水泥,同时注意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会释放出极大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就不易散失,因此为减小温差就必须尽量选用水化热低,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其次,为了不出现泌水现象,影响到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必须选择泌水性的品种,或是在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使得用水量得到降低。
另外,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时候,需考虑到不同环境,不同条件和不同质地等等的具体要求,尽量计算出最合理有效的比例,并进行试验验证。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搅拌混凝土之前,均应根据当前测定的骨料含水率
来随时调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骨料含水率测定频率可视天气情况酌情进行增减。
2.3混凝土的拌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有两点必须要做到:一是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计量;二是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塌落度。
另外,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应该尽量采用机械来搅拌,新拌混凝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摄氏度左右,所以在拌制时应根据气候特点和施工环境来随时进行调整,并需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求。
2.4混凝土的运输
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减少分离、泌水、砂浆流失、流动性等现象的发生。
这就需要保证混凝土以最少的转运次数和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运输过程,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运输方法。
具体来说,自卸汽车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适合运输预拌混凝土;小型机动翻斗车、双轮手推车等适合运输来自现场搅拌站的混凝土;双轮手推车适合混凝土楼地面的运输;而混凝土垂直运输多采用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方式。
2.5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确保每一处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且完成振捣使其密实,振捣的时间和间距都应该保持均匀一致。
二是严格根据施工时的气候环境来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最好能选择在春秋季节施工以降低入模的温度,如果要在夏天
施工,那就尽量避免在正午炎热时分来操作,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入模温度。
在浇注完毕后,表面要压实、抹平,以防止表面裂缝,如果需要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就应迅速进行振捣,并且振捣时间不宜超过1分钟。
3 混凝土裂缝及防治措施
3.1混凝土裂缝成因
混凝土的裂缝成因比较复杂,跟设计、施工、材料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主要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结构性裂缝。
这种裂缝状态是由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
二是非结构性裂缝。
它主要是因为变形而引起的,例如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等。
3.2混凝土常见裂缝
一是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周左右。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平面部位比较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二是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三是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
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矬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般沿与地面垂直方向发展,较
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
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四是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太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
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
3.3裂缝的检测和处理措施
一是裂缝的检测。
对于裂缝进行检测,应具体参考《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检测的内容应包含裂缝的位置、形态、分布特征、裂度、走向以及裂缝发生和开展的时间过程等等因素,还应该要注意到裂缝是否稳定、内部是否有渗出物以及周围混凝土的表观质量情况等等。
二是裂缝的处理。
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后,可按上述各类因素进行区别对待,然后根据裂缝的性质、所处的环境、使用要求,来进行综合性分析处理,其处理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表面封闭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裂缝宽度小于0.3毫米的不活动的浅裂缝。
处理时可以在裂缝的表面涂抹环氧水泥砂浆、环氧胶泥,又或者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二是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法就是指以较高
的压力把粘度较小的灌浆材料灌入裂缝内部的一种手段。
它适用于宽度大于0.3毫米的、深度较深的裂缝,例如大型结构的贯穿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蜂窝状严重缺陷等等一类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的是灌浆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行业标准《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要求。
三是填充法。
此法是指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U或V形槽,槽宽和槽深分别不小于15和20毫米,然后用环氧树脂或弹性填缝材料进行填充,然后利用粘贴纤维复合材来封闭其表面。
一般来说,填充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大于0.5毫米的活动裂缝和静止裂缝。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熟练掌握混凝土的性质和混凝施工土常见裂缝成因以及处理措施,就一定会做好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