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相互作用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1)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相互作用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金属球,固定在一轻质细绳下端,能绕悬挂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整个装置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动,使风总沿水平方向吹向小球.无风时细绳自然下垂,有风时细绳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求:(1)当细绳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且小球静止时,风力F 及细绳对小球拉力T 的大小.(设重力加速度为g )(2)若风向不变,随着风力的增大θ将增大,判断θ能否增大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说明理由.【答案】(1)cos mgT θ=,F=mgtanθ (2)不可能达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 【分析】 【详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正交分解也可以)应用三角函数关系可得:F=mgtanθ(2)假设θ=90°,对小球受力分析后发现合力不能为零,小球也就无法处于静止状态,故θ角不可能达到9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2.(10分)如图所示,倾角θ=30°、宽L=1m 的足够长的U 形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IT 、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一根质量m=0.2kg ,电阻R=l Ω的金属棒ab 垂直于导轨放置。
现用一平行于导轨向上的牵引力F 作用在棒上,使棒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ab 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 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l0m/s 2。
求:(1)若牵引力的功率P 恒为56W ,则ab 棒运动的最终速度为多大?(2)当ab 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某一速度时撤去牵引力,从撤去牵引力到ab 棒的速度为零,通过ab 棒的电量q=0.5C ,则撤去牵引力后ab 棒向上滑动的距离多大? 【答案】(1)7 m/s ;(2)0.5m 【解析】试题分析:(1)当以恒定功率牵引ab 棒达到最大速度时:P=Fv ,E=BLv ,I=E/R ,F 安=BIL()0sin =+-安F mg F θ解得:v=7 m/s(2)设撤去F 后ab 棒沿导轨向上运动到速度为零时滑动的距离为x ,通过ab 的电荷量,t BLx t E ∆=∆∆Φ=,RBLxt I q =∆⋅= 联立解得:m BLqRx 5.0==考点:本题考查电磁感应3.(14分)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
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 0=10m/s 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x 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g=10m/s 2。
(结果可用根号表示)(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θ角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沿木板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答案】(1) (2)θ=60°;m【解析】 试题分析:(1)当时,对木块受力分析:…(2分) ……(2分)则动摩擦因素:…(2分)(2)当变化时,木块的加速度a 为:…(2分)木块的位移S 为:…(2分)则令,则当时s 最小,即…(2分)S 最小值为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受力分析,找出临界状态,较难4.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α的斜面体(斜面光滑且足够长)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底部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顶端与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的轻质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 的物块.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3l /4时将物块由静止开始释放,物块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且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 (2)求物块的振幅和弹簧的最大伸长量;(3)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动摩擦因数μ应满足什么条件(假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答案】(1)sin mg l k α∆=(2)2sin 4l mg kα+(3)2(4sin )cos 44cos sin kl mg Mg mg kl ααμαα+≥+-【解析】(1)设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l ,则sin 0mg k l α-∆=解得sinmg l kα∆= (2)物块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sin 44l mg l A l k α=∆+=+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弹簧的最大伸长量为: max2sin 4l mg lA l kα∆=+∆=+ (3)以物块的平衡位置为原点、沿斜面向下为位移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设某时刻物块位移x 为正,斜面受到弹簧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地面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 ,如图所示.由于斜面受力平衡,则有在水平方向上有:1cos sin 0F f N αα--= ; 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cos 0N F N Mg αα---= 又()F k x l =+∆ ,1cos N mg α=联立可得cos f kx α= , 2sin N Mg mg kx α=++为使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应满足2f N μ≤ 所以 2cos sin f k x N Mg mg kx αμα≥=++因-A ≤x ≤A ,所以当-A 时,上式右端达到最大值,于是有()24sin cos 44cos sin kl mg Mg mg kl ααμαα+≥+-【另解】 对由斜面、物块、弹簧组成的系统受力分析,受重力(M +m )g 、地面的支持力N 和水平方向的静摩擦力f 作用,如图所示.建立图示直角坐标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在水平方向上有:f =M ×0+ma cos α; 在竖直方向上有:N -(M +m )g =M ×0+ma sin α 其中,静摩擦力f ≤f m =μN , 又因弹簧振子有kx=-ma 且-A ≤x ≤A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4sin cos44cos sin kl mg Mg mg kl ααμαα+≥+-.点睛:本题关键是先对滑块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最后对斜面体受力分析,确定动摩擦因数的范围.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电子装置,其结构如图甲、乙所示。
E形磁铁的两侧为S极,中心为N极,可认为只有磁极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的匀强磁场。
一边长为L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线圈套于中心磁极,线圈、骨架与托盘连为一体,总质量为m0,托盘下方连接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固定在磁极上,支撑起上面的整个装置,线圈、骨架与磁极不接触。
线圈的两个头与外电路连接(图上未标出)。
当被测量的重物放在托盘上时,弹簧继续被压缩,托盘和线圈一起向下运动,之后接通外电路对线圈供电,托盘和线圈恢复到未放重物时的位置并静止,此时由对应的供电电流可确定重物的质量。
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线圈匝数为n,重力加速度为g。
(1)当线圈与外电路断开时a.以不放重物时托盘的位置为位移起点,竖直向下为位移的正方向。
试在图丙中画出,托盘轻轻放上质量为m的重物后,托盘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托盘位移x的关系图象;b.根据上面得到的F-x图象,求从托盘放上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到托盘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弹簧弹力所做的功W;(2)当线圈与外电路接通时a.通过外电路给线圈供电,托盘和线圈恢复到未放重物时的位置并静止。
若线圈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为I,求该装置能够测量的最大质量M;b.在线圈能承受的最大电流一定的情况下,要增大质量的测量范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2种)【答案】(1)a.弹力大小为m0g;图像如图所示;b.(2)a.;b.可以增加线圈的匝数、增大线圈的边长、增大磁感应强度。
【解析】(1)未放重物时,弹簧已经被压缩,弹力大小为m0g。
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托盘位移x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未放重物时kx0 = m0 g当托盘速度达到最大时k ( x0 + x ) = ( m0 + m )g解得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从托盘放上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到托盘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的大小,弹力做负功有(2)给线圈供电后,托盘回到原来的位置,线圈、骨架、托盘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有 2nBIL + kx0 = (m0 + M ) g解得(3)可以增加线圈的匝数、增大线圈的边长、增大磁感应强度。
点睛:本题考查电子秤的原理,关键是明确骨架、脱皮、弹簧、线圈和重物整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注意结合图象法求解变力做功。
6.如图所示,物体,物体,A与B.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B用细绳系住,现在用水平力F拉物体A,求这个水平力F至少要多大才能将A匀速拉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物体B对A压力,AB间的滑动摩擦力,地面对A的支持力,因此A受地面的摩擦力:,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考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应用平衡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注意A对地面的压力并不等于A 的重力,而等于A.B的总重力。
7.将一轻质橡皮筋(劲度系数k=100N/m)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如下图(甲)所示.(1)在其下端A处用细线悬挂重为10N的木块,静止后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筋的伸长量x1=?(2)再用一细线拴在图(乙)中的A处,然后用一水平的力F向右拉动,使橡皮筋与竖直方向成37°角,并保持静止,如图(丙)所示.求所加外力F的值和此时橡皮筋的伸长量x2.(已知sin37°=0.6 cos37°=0.8)【答案】(1)橡皮筋的伸长量为0.1m;(2)所加外力F的值为12.5N;此时橡皮筋的伸长量x2为0.125m【解析】试题分析:(1)由胡克定律可求得伸长量;(2)对A点受力分析,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求得力F及橡皮筋受到的力,再由胡克定律可求得伸长量.解:(1)由胡克定律可得:x1=①将数据代入①式解得:x1=0.1m ②(2)对丙图中橡皮筋末端A点进行受力分析,可得:F=Gtan37° ③F′=④将数据代入③④式解得:F=7.5N ⑤F′=12.5N ⑥由胡克定律可得:x2=⑦将数据代入⑦式解得:x2=0.125m答:(1)橡皮筋的伸长量为0.1m;(2)所加外力F的值为12.5N;此时橡皮筋的伸长量x2为0.125m【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胡克定律,要注意明确研究对象为结点A.8.质量为5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在0~4s内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4~12s内去掉了该恒力F,物体因受摩擦力作用而减速至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求:(1)在0~12s内物体的位移;(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3)此水平恒力F的大小.【答案】(1)96m(2)10N(3)30N【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得x=×12×16=96m(2)4s~12s内,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2=5×2=10N(3)0~4s内,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1代入数据:F-10=5×4解得:F=30N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v-t图线9.如图所示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上拉力F 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