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1.1.制订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1)建筑施工工地是一个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尤其为噪声、粉尘及废水,而这些环境污染将直接影响周围环境。
因此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保持正常施工、创建文明工地的主要条件之一。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核实、确定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和对应的环保法规定及其它要求。
(3)对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找出影响环境的重大因素,并制定可行的环保工作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若因工程内容、环境要求发生变化,则要相应调整环保方案。
(4)根据环保工作方案和施工内容,制定本工程的环保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培训,每月对相关人员的有关环境知识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作为相关人员业绩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5)施工现场设环保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环保负责人组织每周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环保周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整改,重大问题报告项目经理。
环保周报定期在现场公告栏公布,并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施工劳动竞赛,建立奖罚制度,用经济手段推动施工期环境管理的深入开展。
(6)施工过程中若发生污染事故,应视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污染影响,同时向招标人如实汇报。
(7)建立施工环境档案,将环保日常管理工作的自查记录和各主管部门的检查、审核记录一并归档,工程完工后作为竣工环境审核的资料移交给甲方。
(8)对分项分部工程衔接处的环保工作要明确分工,不同施工单位间的环保工作分工和交接要有记录,每个工序(作业)结束后由环保负责人进行评定,相应资料应归档管理。
(9)工程完成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清理好场地,恢复设施和绿化,并对环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资料整理。
1.2.环境保护措施
1.2.1.防止施工噪声污染
(1)土建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方能施工。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音的建筑施工作业(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10时至第二天早上7时)。
由于施工中不能中断的技术原因和其特殊情况,确需中午或夜间连续施工作业的,在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请,取得相应的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并采用降噪音机具及积极的控制嘈音的措施。
(3)所有机具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合格后方可进场,严禁机械带病工作。
1.2.2.防止空气污染
(1)施工现场场地经常洒水和浇水,减少粉尘污染。
(2)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废旧材料,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
(3)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和在仓库内进行。
(4)零星水泥采用专库室内存放,卸运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扬尘。
(5)严禁向施工场地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走。
在装运建筑物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附近道路及冲洗,保证施工运输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1.2.3.防止水污染
(1)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设置排水明沟,场地及道路放坡,使整体流水至水沟,然后排入指定位置。
(2)现场存放的各种油料,要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污染。
(3)在生活用水及施工作业时,要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自龙头。
1.2.4.建筑垃圾
(1)建筑垃圾在指定的场所分类堆放,并及时运出工地,垃圾清运出场必须到批准的场所倾倒,不得乱倒乱卸。
(2)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工完场清”,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1.2.5.夜间施工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施工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到白天工作时间进行,
如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模板的支设、砂浆的生产等。
在夜间尽量少安排施工作业,以减少噪音产生。
对小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尽量争取在早上开始浇筑,当晚10时前施工完毕。
(2)在施工场地外围进行噪音监测,对于一些产生噪音大的施工机械,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噪音,如金属和模板加工场地发电机等均搭设工棚以屏蔽噪音。
(3)注意夜间照明灯光的投射,在施工区内进行作业封闭,不直附近道路或建筑物尽量降低光污染,减少施工对附近的影响。
若必须进行夜间作业时,按规定手续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