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经济: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2002-07—18内容提要: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变化,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寻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在考虑通过实现范围经济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类思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简介范围经济的概念;然后从内在和外部表现两个方面来分析范围经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抵御风险优势;最后阐述实现范围经济的几种途径,包括相关多元化、价值链整合、学习与经验交流、合作创新、发展企业集群等。
一、范围经济的涵义及其延伸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决定组织生产的关键因素,这种需求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生产产品的数量以及以何种价格将产品投放市场。
企业面临的需求趋同时,依靠大批量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发挥了显著的效应,如福特汽车大批量生产模式的成功;而当这种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时候,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应向市场提供具有更高让渡价值的产品,包括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品质更高、更具差异化、更便利的服务等。
因此,随着市场需求多样性的发展,范围经济使企业显现竞争力的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
这与企业通过扩大产品的生产规模而使生产成本降低所获得的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是有区别的.前者强调生产不同种类产品获得的经济性,后者强调的是产量规模带来的经济性。
因此,要获得范围经济,一是企业必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包括品种与规格)。
二是产品的单位成本由此而降低或得到节约。
范围经济具有可度量性,计量这种成本节约带来的经济性可以用范围经济程度(SC)表示:其中:C(Qi)表示单一生产Qi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Qi)代表各自生产Qi的成本之和;C(Q1,…,Qn)是生产Q1到Qn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
如果SC>0,说明联合生产成本C(Q1,…,Qn)小于各自生产Qi的成本之和,这时企业取得范围经济;如果SC<O,说明联合生产成本C(Q1,…Qn)大于各自生产Qi的成本之和,这时企业的多种经营就是范围不经济。
这些是经济学传统意义上的阐述。
现实的生产管理当中,因生产品种的增加而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从而表现出单位成本的降低,这种经济性是建立在生产多种产品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的基础之上而产生的。
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范围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
如果生产的产品品种和规格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规模经济性就难以实现.如果企业不顾这种限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就有可能会造成产品的积压,积压部分的产品就难以给企业带来现实的收益,可能还会造成损失。
而范围经济的这种特殊形式往往能避免这种积压,并给企业带来现实的收益.企业考察范围经济性,首先,应着眼于成本收益分析.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不仅要考查SC是否>0,而且还要从财务的角度判断在SC〉0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是否由此而增加。
即企业通过判断(TR—TC)是否递增来判断生产多种产品是否给企业带来实际利润,防止那种成本降低、产品却卖得不理想、企业实际收益下降的情况发生.另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会受到限制,但企业有选择生产哪几种产品的机会,因此必须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选择SC相对最大、使企业利润也最大化的生产组合。
这里TR=∑PiQi,是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收益,TC=C(Q1……Qn)是生产多种产品的总成本,P是指实现的产品销售价格。
其次,应从抗风险能力是否增强方面来考虑。
如果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一旦市场需求处于低谷的时期或者对该产品的需求出现衰退时,企业此时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并有可能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如果有选择地生产了其他产品,这种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企业就应该考虑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包括提供多种服务)。
当然,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范围不经济现象是我们应尽量避免的.范围经济同规模经济有着类似的地方,即范围经济不仅存在着内在经济性,也存在外在经济性。
范围经济的外在经济性,不仅表现为因行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增加而给单个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收益;同时也包括同一地区范围内多个企业生产多种相同产品或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多种相关产品而给单个企业带来的益处,即形成的聚集(Clusters)效应。
这是对范围经济理解上的延伸。
本文将从范围经济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探讨范围经济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及抵御风险优势等。
最后,对企业实现范围经济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
二、范围经济形成的竞争优势1.生产成本优势范围经济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从内在方面来看主要是表现为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两大方面。
(1)分摊固定成本。
这里主要指企业通过生产多种产品,能分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这主要表现为企业厂房折旧、固定费用的分摊等。
比如,企业根据季节性消费的特点,尽可能利用相同的生产设备来安排生产具有不同季节消费需求的产品,就能降低设备的空置率,从而大大降低单个产品的分摊固定成本。
此外,一般企业都存在着高价值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高价值表现为较高的购置成本和较高的设备维护和空置保养费用等,利用范围经济进行生产,能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效用。
如果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关性,这种经济性将更加明显,如可以利用相同的专业检测设备、利用相同的通用生产设备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专业生产系统等。
再者,计算机辅助设计、柔性制造技术、MRPⅡ、ERP 等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使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的生产能进一步缩短生产转换周期,从而进一步支持了这种优势的发挥。
(2)降低变动成本。
这主要表现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常常采用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两种策略。
采用横向一体化策略时,企业可以集中采购相同的原材料和元器件,从而增加侃价的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并且企业还能在运输、保管费用等方面进一步降低有关成本.此外,企业能挖潜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副产品,或利用其边角废料生产其他产品的零配件,或者合理安排相同的人力资源从事不同的产品生产,还能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用纵向一体化策略时,能保障企业的有效供给,降低采购成本和交易成本。
如果纵向一体化生产的产品是企业的核心零配件或关键元器件时,由于供给有保障,还能进一步降低企业中间产品的存货成本以及缺货风险.当然,企业选择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策略,是必须经过认真权衡的。
范围经济形成的生产成本优势,从外在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获得专业化信息、获得机构和公共设施支持、更好的促进力及对管理效果的有效评价等。
现代竞争更依赖于生产率,而不仅是投入资源的使用途径或企业的规模;生产率则更依赖于企业如何竞争,而不仅是它们竞争的特定领域(迈克尔·波特)。
企业在某一特定地区竞争的熟练度,是受到地区商业环境质量的强烈影响。
这种聚集效应形成的外在范围经济,在三个方面影响竞争。
第一,提升地区为基础的公司的生产率。
第二,推动革新的步伐,支持今后的生产率增长。
第三,促进新企业的形成,这扩大和强化了聚集效应本身,形成更大的外在范围经济。
良好的聚集能够吸引众多专业化供应商和配套商的青睐,使本地区企业有效地获取其他主要投入品。
从本地供应商处获得投入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使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存货需求达到较低水平甚至实现零库存,减少进口成本。
并且由于地域上的接近,使企业更易获得供应商的服务与支持.同时,由于在本地的声誉关系及聚集形成的议价优势,更进一步降低了供应商定价过高或者违约的风险。
在范围经济的聚集区内,企业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具有丰富经验且专业化的人力资源。
并且在吸收新的人力资源时能够降低搜寻和交易成本,也更容易吸引外地有才能的人,从而使该地区在某行业中的人力资源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外在范围经济的形成,更易吸引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对专门基础设施和公共品的投资。
如培训项目、专业质量中心、测试实验室、专业化展览馆、交通、行业协会、学校等,从而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
再者,区内各个企业相互间的竞争压力,使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尝试超越对手,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这里,企业管理者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共享的环境、劳工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的接近、市场的趋同等因素,使聚集区内企业间业绩的比较更为容易,企业能更加有效地评价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因而促进管理者在管理思想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广东顺德在国内享有“家电重镇”的美誉,区内从事家电生产的企业多达上百家,2001年家电业及相关配套行业的总产值已超过450亿元,生产着微波炉、电风扇、空调、电冰箱、电饭煲、消毒柜、电暖气、热水器、洗衣机、饮水机等品种众多的白色家电产品,区域内家电企业的内在范围经济性和外在范围经济性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具有代表性的家电企业,如美的、科龙、格兰仕等在业内具有极高的竞争优势。
这些企业早期由规模经济主导,而利用范围经济性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现在已摆在了区域内众多家电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利用范围经济来提升和发挥成本优势已成为这些企业的共识之一。
2.差异化优势差异化是指企业提供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及提供的服务等,这种多样性能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
要形成差异化优势,就必须让消费者认同这种多样性而由此产生购买欲望并付诸于行动.同时,企业因差异化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因差异化而产生的成本。
范围经济形成的差异化优势特别明显,内在来看是因为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需求,是企业寻求范围经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采用横向一体化策略的企业,往往会因为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及新颖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带来销售收入的增长和利润的增加。
而这种增长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又必然会让企业加大开发相关新产品的注意力和投入,由此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由于下游产品的品种变动,常常也会导致上游产品的种类发生变动,因此企业直接面对的客户往往也会发生变化,这同样是多样化的特点。
此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也会有一定的调整。
由于是在纵向一体化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流程因而具有可控性,使企业供应有保障,并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使企业提供的服务优于其他企业。
此外,纵向一体化生产上游产品的企业在对外销售时,由于内在需求使其市场份额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与生产单一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相比较,实施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竞争力是明显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