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备考资料:世界读书日篇(打造书香社会)【地评线】大河网评:世界读书日,让阅读之花扎根心田来源:大河网 2020-04-23 16:15:54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世界读书日”。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河南省图书馆、省少儿图书馆等纷纷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聚焦在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阅读品牌项目、书香抗疫等方面,并采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为共建“书香中原”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河北省石家庄市图书馆以“书香流动,云端悦享”为主题,依托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精心设计了六大版块24项线上读书活动,邀请广大读者足不出户云端享受书香……相信通过活动的开展,必将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阅读,不仅能慰藉心灵、充实大脑,而且能丰盈思想、助益工作。
纵观古今,横看中外,对于读书价值的赞颂不计其数,董其昌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颜之推的“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伏尔泰的“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等等,都在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可以说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入进去才会有所收获,才能更好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前,在全民阅读中存在着深入阅读不足、年人均阅读量低等问题。
据第十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及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都有所下降。
其中,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不足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2.84本,仅有12.1%的国民日均阅读图书超1小时。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通过抓住世界读书日这一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无疑为人们崇尚阅读、热爱阅读搭建了平台,更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妨将阅读当成一场美丽的修行,发乎于心,践之于行。
一方面,要祛除阅读功利化心理。
当下,许多人用实用主义的眼光去看待阅读,用到什么才去学什么,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其实,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随着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自身的能力素养也会有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要增强阅读鉴别力。
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各种海量信息迎面扑来,我们要学会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再者,要防止碎片阅读、浅阅读。
当前,互联网“快餐文化”虽然能够帮助人们实现随时随地阅读,让阅读变得更加轻而易举,但也容易造成阅读浅尝辄止、缺乏深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阅读、深度阅读,这样才能实现精神世界的充盈丰沛。
生命因阅读而有力,生活因读书而精彩。
阅读,不应止于读书日,让我们把阅读当作一种自觉行动,把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理念融于生活、融于工作,养成时时处处不忘阅读的好习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用阅读充实自己的多彩人生。
(王学明)网络文学要与时代同行日期:2020-05-08来源:福州文明网作者:闻平二十多年来,网络文学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体量庞大、规模惊人的燎原之势,已然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现象级的“文化奇观”。
网络文学既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时代文学、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构建者。
(5月2日《光明日报》)网络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领域取得的一大突出成就。
虽然发端于草根,但伴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文学开始登上大雅之堂,从《大江东去》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到各级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再到《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专门强调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等等,都表明网络文学在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已经占据了稳固的一席之地。
地位意味着责任。
网络文学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一份子,那么就不能满足以玄幻、奇幻等非主流文学为主的发展格局,进行内生式的升级和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所幸的是,近年来,网络文学已经加快了转型的步伐,向现实贴近、向经典靠拢、向传统文化取材的趋势愈发明显,热门题材不再局限于玄幻、奇幻、言情等传统题材,过去难得一见的扶贫、支教、相声传承等题材以及乡村教师、农民、牧民等群体都得到了更多的描写,大大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内涵和外延,特别是《大江东去》《复兴之路》《大国航空》等宏大叙事作品的脱颖而出,更是极大提升了网络文学的艺术境界和时代价值。
网络文学的新变化、新趋势,表明网络文学及其创作者对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感正不断增强,这是网络文学应当坚持的创作方向。
文学作为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的文化种类,无论是什么类型和载体,都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时代、为人民、为伟大事业鼓与呼,这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责任与担当,只有始终坚持这样的创作导向,网络文学才能不断成长进步,真正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繁荣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
网络文学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呼应时代精神的召唤,作品所体现的历史观、民族观、义利观、国家观都要与社会主流思想保持一致,而不能搞哗众取宠、歪曲历史那一套,否则只会被市场和读者所淘汰。
“大浪淘沙始见金”,只有与时代同行,网络文学才能行稳致远,在中国文化史里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群众搭建阅读平台打造书香社会日期:2020-04-30来源:青岛文明网4月20日,一场特别的“云启动”仪式在山东青岛市图书馆举行,以“阅读·力量·希望”为主题,青岛人不仅会在4月23日当天收获一部由不同行业的阅读推广人出镜代言的全民阅读宣传“大片”,还将陆续迎来11大版块近400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阅读活动。
(4月23日中国文明网)阅读是提升全面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更多希望和力量的载体。
要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培养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青岛通过“云启动”引领广大市民开展的系列阅读活动,除了让市民共赴一场“云端”阅读盛宴,也让疫情防控之下的市民并不“孤读”,助力市民阅读水平创新高。
阅读提质离不开主题品牌引领。
好书是良友,能丰富精神生活,提升文明素养,拓展读者视野。
良好的阅读品牌,更能为市民阅读提质增效,让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线下、“云端”共进的阅读活动,不仅为市民阅读搭建了“大舞台”,更是以此建立起全民读书的良好品牌引领机制,大大地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再加上通过培训推广阅读品牌、文旅融合的多载体引领,吸引了更多读者走进来,与好书为友,让好书分享激起无限能量。
阅读增效需要多方搭建平台。
疫情之下的阅读,各地开启“云端”模式,让读者随时随地可以享受阅读的快乐。
除了推荐好书,还将优质的阅读内容录制成音频,让孩子和老人也在“有声读书”的“云平台”上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多平台的阅读服务,不仅大大激发群众读书学习热情,也让孩子和老人多了走进好书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效能。
全民阅读为全面小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战疫、防疫更需要在书香中传递力量。
各地要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基础上多探索渠道,架起“云梯”和桥梁,让群众有更多的阅读体验,让广大读者多渠道感受阅读的魅力,让书香浸润人心、激励斗志,提振战疫、战贫必胜的无限动能,为书香城市、书香中国建设提供力量。
非遗“活起来”方能持久传承日期:2020-04-30来源:福州文明网作者:闻平作为闽都文化的发源地,福州鼓楼在2200多年历史长河中,沉淀出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包括闽剧、花灯、香店拳、闽派古琴等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更好地迎接第44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近年来,福州鼓楼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展开保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时代特色,用这些传统文化基因展示闽都文化、讲述鼓楼故事。
(4月26日《福州日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好这些非遗文化责任重大。
非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不能停留于静态保护阶段,只有让非遗“活起来”,才能为非遗注入持久的活力,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要让非遗“活起来”,关键在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是非遗文化的展示者、传承者,是传递非遗文化火种的“火炬手”,只有一代代传承人能够接力传承下去,非遗文化才不会失传与湮灭。
现在非遗文化传承人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不少人都已到古稀甚至耄耋之年,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衣钵,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搭建广阔的平台,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接触非遗、喜欢非遗,愿意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
福州鼓楼区通过建立非遗基地和非遗传习所,组织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把非遗文化传给广大青少年,是非遗向下一代传承值得探索的路径。
要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就必须从生活中汲取活力。
非遗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发端于民间,本就不是高冷的形象。
现在文旅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让非遗文化有更多渠道可以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样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也让非遗文化传承人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实现文化艺术与经济价值的互通,增强了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好非遗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让中华儿女能够从这些蕴含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力量,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推行深阅读“恰当其时”日期:2020-04-29来源:珠海文明网作者:苏小曼网络阅读与实体阅读双向发展,为深阅读提供了更多的便捷路径。
网络阅读进入爆发期,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下,网络文学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为传播形式多样化,手机、电脑等多终端可以实时同步开展阅读,电子书籍逐步由网络文学拓展到实体文学,阅读不再受到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实体阅读进入繁荣期,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化设施不断推进、实体书店繁荣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选择公益性阅读和书店式阅读,阅读的方式也在迎来根本性变革。
阅读,进入全面繁荣新时代。
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为深阅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阅读基础。
人的阅读需求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从想看书,到想看好书,再到可以随时随地的看书,人们从希望能够有书可读到有好书可读,这个过程,是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更是人们的阅读需求不断深化的结果。
当人们的选择更为多样化,深阅读就成为了更多人的呼唤,人们渴望在内容和探讨方式上的深阅读。
体系化的读书内容,有助于提升阅读效率。
不论是对于图书提供方,还是对于读者而言,体系化的读书内容,有助于提升阅读的效率。
当图书市场已经无比繁荣,提供更为系统的阅读内容,就成为了书籍提供方和组织方应该肩负的阅读责任。
而对于个人而言,多选择体系化的读书内容,有助于克服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凌乱感,能够让阅读者有更多的收获。
开放式的参与方式,有助于提升阅读兴趣。
当阅读触手可及,人们更关注在阅读中的参与感。
读书,需要安静地环境,也同时需要激励的力量和参与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