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 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3. 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主要物性特征。

4.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碳酸盐岩储集层按储集空间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物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5. 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6. 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一、名词解释油气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刺穿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闭合高度、油气藏高度、流体势;二、问答题1. 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2. 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

3. 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4. 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5.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6. 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7.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8. 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9. 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 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 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 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 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 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 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五章石油及天然气运移一、名词解释油气运移、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异常(高)地层压力、排烃效率、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浮力二、问答题1.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2.论述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及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3.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哪些?其相态演变方式。

4.解释油气初次运移的途径及方式。

5.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即运移机理)。

6. 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7. 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

8. 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的远景区。

9. 油气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

第六章油气藏的形成一、名词解释油气聚集、成烃坳陷、(有利)生储盖组合、有效圈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二、问答题1. 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

(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2. 论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

3. 试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4. 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 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

6. 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一、名词解释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油气田二、问答题1. 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周边类型。

2.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3. 以地球动力学背景考虑其所处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些类型?4. 试论(大陆)裂谷型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5. 试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6. 试从构造观点来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聚集类型。

7.简述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容。

第八章油气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一、名词解释地温梯度、地层压力、均—化温度二、问答题1. 从油气藏形成理论论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

2.论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3. 为什么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形成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地质环境?4. 论述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3.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

(10分)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0分)5.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

(6分)三、分析作图题(10分)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1.在平面图上有A、B两个圈闭,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Ca、Cb表示),圈出闭合面积(用斜线表示)。

2. 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ha、hb表示)。

3.判断圈闭类型。

1—地层顶面构造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砂层等厚线(m)四、论述题(共24分)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容。

(12分)2.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远景区。

(12分)(5分)四、论述题: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容。

(12分)答题要点:石油是沉积物中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降解而生成的,是烃类的一个新生过程。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分)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3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8.TTI值:二、问答题(共42分)1.简述按化学分类,干酪根的类型及特征。

(6分)2.简述油气生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10分)3.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

(10分)4.简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0分)5.简述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格局及油气聚集特征。

(6分)三、分析作图题(10分)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1.在平面图上有A、B两个圈闭,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Ca、Cb表示),圈出闭合面积(用斜线表示)。

2. 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ha、hb表示)。

3.判断圈闭类型。

圈闭类型:为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

(5分)(5分)四、论述题:1、论述干酪根热降解生油理论的主要容。

(12分)答题要点:石油是沉积物中不溶有机质干酪根在成岩作用晚期经过热降解而生成的,是烃类的一个新生过程。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分)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3分)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7.二级构造单元:8.CPI值:二、问答题(共42分)1.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

(6分)2.简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10分)3.何谓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10分)4.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10分)5.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6分)三、分析作图题(10分)下图为某储层顶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1.在平面图上有A、B、D三个圈闭,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Ca、Cb、Cd表示),圈出闭合面积(用斜线表示)。

2. 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ha、hb、hd表示)。

3.判断圈闭类型。

1—地层顶面构造等高线(m);2—砂层尖灭线;3—正断层(5分)四、论述题(共24分)1、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

(12分)答题要点:①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的大小,烃源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

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成熟。

(3分)②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最佳的生油岩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

(3分)③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好。

(3分)④要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构造运动不要太强烈或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保证圈闭容积不改变或不破坏,圈闭中的油气不受氧化变质。

(3分)2、论述油气生成的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

(12分)答题要点:- . -- - 可修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