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二、论述题: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
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
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
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
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成烃潜量、产烃率和产烃丰度、排烃和排烃率、排液态烃的临界含油饱和度、聚集系数。
2)利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烃源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组合型式。
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则是指不仅三者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利于高效输导,富集并保存大油气藏,有利于勘探和开发。
3)油气聚集和有效圈闭油气聚集——油气在储集层中从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油气聚集又分单一圈闭的油气聚集和系列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有效圈闭——曾经聚集并保存具有工业价值油气藏的圈闭。
具备以下基本特征:大容积、距烃源区近、形成时间早、圈闭的闭合度高和何存条件好。
4)油气藏破坏和油气再分布。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在油气源区形成的油气,进入饱含水的储集层后,沿一定的路线(由溢出点所控制)向储集层上倾方向运移,位于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将被油气所充满,那些不在运移路线上的系列圈闭仍被水所充满;被油气充满的圈闭依然可以聚集天然气,但被天然气充满的圈闭却不能再聚集油。
油气差异聚集的结果,造成天然气分布于靠近源区一侧的圈闭中,向上倾方向依次为油气藏、纯油藏和空圈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天然气2.绝对渗透率3.孔隙结构4.饱和度5.盖层闭合度6.油气藏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二、选择题(20分)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A 5.5B 6C 6.5D 7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A、<0.5B、0.5—1.3C、1.3—2.0D、≥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三、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__、____和___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二是____。
四、论述题(30分)1.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考试题第二套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天然气绝对渗透率孔隙结构饱和度盖层闭合度油气藏油田水沉积有机质力场强度二次运移流体势(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二、选择题(20分)(红字为答案)三、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D 蒙脱石型A 伊利石型B 高岭石型C 蒙-伊混成石型D 蒙脱石型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 C 6.5_。
A 5.5B 6C 6.5D 7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D、≥2.0。
A、<0.5B、0.5—1.3C、1.3—2.0D、≥2.0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A 石蜡-环烷型;A 石蜡-环烷型B 石蜡型C 环烷型D 芳香-中间型四、填空题(20分)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数量)、(类型)和(成熟度)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石蜡-环烷型)。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氯化钙型、硫酸钠型_、重碳酸钠型;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油气饱和度不得小于临界油气饱和度,二是运移动力必须大于阻力。
五、论述题(30分)(红字为答题要点)1、初次运移的机理;(压实、热力作用、成烃增压、粘土矿物脱水、异常压力)2、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砂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成岩作用);3、的分类(成因分类:构造、地层、水动力、复合圈闭)《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2.干酪根3.区域盖层4.生物标志化合物5.内陆裂谷盆地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a. 1859—1900年;b. 1901年-1925年;c. 1926年—1960年;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75%—80%;b. 82%—83%;c. 85%—90%;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b. 11%—20%;c. 11%—14%;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a. 单调减少;b. 单调增加;c. 从增加到减少;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高蜡低硫;b. 高硫低蜡;c. 高硫高蜡;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Ni/V大于1;b. V/Ni大于1;c. Ni/V等于1;d. V/Ni等于2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a. 氯化钙型;b. 氯化镁型;c. 硫酸钠型;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a. e/d;b. 2e/d;c. 3e/d;d. e/(18d)。
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a. T/R;b. 2 R/T;c. 2 T/R;d. T/(2R)。
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a. D4×(T/R)2 /48;b. D×(T/R)3 /48;c. D2×(T/R)3 /48;d. 2×1011×D2×(T/R)3。
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d. 小于1。
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a. 物性越好;b. 平均孔隙度越大;c. 孔隙结构越好;d. 孔隙结构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