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个心理法则

30个心理法则

一.手表定律只有一块手表时,可以知道几点。

然而,当拥有两块手表或更多手表时,却无法确定确切的时间。

对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定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对一个人而言,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无所适从;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否则这个企业将无法发展。

小故事:有三个优秀的男孩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

三个男孩既不愿意失去友谊,更不愿意舍弃爱情,于是三个人同时决定像女孩表白,让女孩来决定。

听到3个男孩的心声后,女孩兴奋得面如朝霞,但心里却很难取舍。

无论甲的憨厚,乙的刚直,还是丙的沉稳,都给女孩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于是她对三个人说:“你们都有机会,但我要给你们一个激励,谁先挣到10万元,我就嫁给谁。

”3个男孩听了都很高兴,相互击掌后便分别出门闯世界了。

第一年回乡,3个人都挣了一万元左右,他们没有说什么。

第四年回来,他们都挣了七八万,3个人还是没说什么。

转眼间,10年过去了,甲成了房地产商,乙成了令人瞩目的企业家,而丙成了著名的律师。

他们的资产都应经达到了百万元。

然而,他们再也没有提起那个女孩,也没有人去找她。

那个女孩一直等,到后来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便找到3个男孩,问他们:“你们到底打算怎么办?”3个男孩相互看了看,然后对女孩说:“这样吧,你先回避一下,我们商议一下。

”等女孩走后,是3个男孩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娶那个女孩。

最后,其中有个男孩说:“要不我们来个竞赛,谁输了,谁就娶她。

”二.蘑菇定律通常,初出茅庐者往往不受重视,或被安排去做一些打杂的活,还会遭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甚至要代人受过。

他们常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中,而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这个过程就像蘑菇的培育一样,这就是“蘑菇定律”。

几乎所有初出茅庐者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这个阶段又称“蘑菇期”。

在“蘑菇期”内,遭受冷遇、打击是正常的现象。

蘑菇的生长必须经历一个受磨难的过程,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市场上活的沙丁鱼的价格远比死沙丁鱼价格要高。

因此,为了卖出更高达的价钱,渔民们想法设法让沙丁鱼或者回到渔港。

可是,无论怎么努力,绝大多数沙丁鱼还是会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唯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

那条渔船的船长每次都收获颇丰,这种状况让其他渔民很不解。

尽管所有的渔民都对这个能使沙丁鱼不死的秘密极感兴趣,但可惜是,那条船长一直严格保守这个秘密。

没有一个渔民舍得撕下脸皮去向他请教,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他们有这样的好的办法能保持鱼的成活率,也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人。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就变得十分紧张,它们开始加速游动,左冲右突,四处躲避。

这样一来,一条沙丁鱼就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四.木桶定律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木桶定律”。

李世民说:“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

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

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用切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由此,我们要取长补短,人尽其才。

五.酒与污水定律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同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匙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也都成了污水。

六.马太效应人们开始自身的因素的差异,会导致最终差异一步步放大,这就是马太效应。

这个世界是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正如《圣经》中说的:“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七.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些看上去很小的行动往往如骨牌中的第一块牌一般,十分关键,假如你在关键的小事上做对了,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而从第一张骨牌到最后一张骨牌的传递过程会是多久,没有人会知道,也许是一个世纪,也许是一个刹那,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八.青蛙效应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生物学教授做了一个“煮青蛙”的著名实验。

实验室这样的:先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水中,由于青蛙反应灵敏,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用尽全身的力气跳出了水锅,安全的逃生了。

而当教授把它放入冷水中,青蛙欢快地游荡在清凉的水中,教授慢慢把水加热,青蛙虽然感觉到异样,却因为惰性没有马上往外跳,当它察觉情况不对时已为时已晚。

最终,它全身瘫痪,翻起了白肚。

青蛙之所以第一次能很快地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热水的剧烈刺激,所以就使出了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

而第二次因为感觉到的刺激没有第一次明显,所以这只青蛙就失去了警惕性和危机意识,可是当它感觉危机来临时们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跳出来了。

青蛙效应告诉我们:大环境的改变是渐变性质的,假如我们总是对大环境中的微小变化没有感觉,最后也会像这只青蛙异样慢慢被“煮熟”。

九.巴纳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去反省和观察自己,当然也很少吧自己放到局外人的位置上去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人们最常做的就是借助与外界信息对自己作出评价。

正因为这样,每个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就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觉得一种笼统的人格描述即是针对自己的。

“巴纳姆效应”其实是一顶扣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十.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蝴蝶效应”。

丢失一颗钉子,坏掉一只蹄铁;坏掉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掉一个帝国。

一个很小的失误,最终可能引发一场大灾难。

也许人们对“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蝴蝶效应”有搜混淆,其实它们之间是不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说的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只要推到了A,那么指导最后的Z必然会倒下,而“蝴蝶效应”之所以被称为混沌效应更多是因为结果的不可预知。

十一.酸葡萄效应《狐狸与葡萄》是伊索寓言中非常著名的故事。

狐狸看见葡萄藤上的大串大串的红葡萄垂涎欲滴。

于是,边跳起来试图去抓葡萄吃,无奈身高有限,跳起来还是够不到,想吃葡萄,却因身高问题吃不成,也算是一种“挫折”和“心理压力”了。

怎么是好呢?这可为难坏了一向聪明的狐狸,狐狸想,就是累死在葡萄藤下也跳不到葡萄的高度。

于是,狐狸自言自语地说道:“反正葡萄也是酸的,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显而易见,狐狸的意思就是说,反正葡萄是酸的,即使摘下来也不能吃。

就这样,狐狸安心的走开了,毫无遗憾地寻找其他食物去了。

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时,采用了一种歪曲事实的消极认知态度默契目的就是获取心理平衡。

从心里学角度讲,这种心态不能算是健康的。

但是,如果某人朝思暮想的目标没能实现,心中自然会有一种挫败感和失落感,此时不妨用“酸葡萄效应“来缓解一下心理上的不平衡。

存在即是合理,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在看问题是,只要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缓解压力的作用,就有其实际意义。

当然,凡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效应上,当事情发生时,就要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想办法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者之病,最忌自高自狭。

自高者,如峭壁,时雨过之,须臾溜散,不能分润;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

夫好学者,其如海也,受九州而不满,旱十年而不枯。

十二.海格力斯效应海格力斯是希腊故事中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力士英雄。

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忽然看见脚旁边有个袋子,像是要鼓起来似的,很扎眼,于是,海格力斯便上前踹了一脚。

谁知道那个袋子不但没有海格力斯踩破,反而愈加增长起来,而且是以数十倍地增长。

于是,海格力斯随手操起身边的一根碗口粗的木棒,重重地向那个袋子砸去。

本以为能够砸破那个袋子,但是,这个袋子却出乎意料地将路给堵死了。

无奈的海格力斯没办法了,正在纳闷时,走过来一位圣者,他对海格力斯说:“小伙子,快别动它了,忘了它,或是远离它。

它叫仇恨袋子,你是惹不起它的,如果你放手,它便小如当初;如果你继续侵犯它,它就会像这般永无止境地膨胀下去,处处与你为敌。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所征服一切的。

仇恨、不满、怨恨,就像海格力斯的这个袋子一样,它开始的时候会很小,如果你忽略它,它就会融化于无形当中;但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就会加倍报复。

十三.霍布森选择效应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在贩卖马匹时,将所有的骏马都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及只能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

霍布森在从事马匹生意时,总对人说:“你们买我的马,或是租借我的马,随便你们怎么挑选,而且价格都很便宜。

”霍布森的马圈很大,还有很多马,但是马圈只有一个小门,自然,高头大马是出不去的,能出来的都是那些瘦马,劣马,小马。

客人在选择马时,总是左挑右选,自以为选到了最好的马,但是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是一个个低级决策的结果。

因为,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择。

这种附加条件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了满意的选择,但实际上,这种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

在自我僵化的思维中做选择,只会陷入一个个陷阱之中。

因此,呀偶尔会尝试新的思路和生活方式。

十四.布里丹毛驴效应在决策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便称之为现象便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饲养了一只小毛驴,为了喂养这只毛驴,他每天都从附近农民那里买一些草料。

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敬仰,就多送了一堆草给布里丹的毛驴,并且将多送的一堆草放在一旁。

这下可难为坏了小毛驴,它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各异的草料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虽然这只小毛驴享有高度的选择权,但是由于两堆草料“各有所长”,这只小毛驴只能左看看,右瞅瞅,很长时间重复着这一简单工作,但是,它始终无法分清楚究竟该选哪一堆好。

这头可怜的小毛驴只好站在原地,一会从数量上考虑,一会儿从质量上考虑,过一会儿又从色泽和新鲜度上综合考虑这两堆次草料的优劣。

就这样,这只小毛驴一直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直到最后被活活饿死。

古人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因此,要敢于决策,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十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同时他还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

一次,他用象牙精心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少女,给它起名盖拉蒂,一段时间过去了,但是少女还是雕塑,皮格马利翁感到非常绝望。

他不愿意接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富的祭品向爱神阿芙狄罗忒求助,祈求他能够赐给自己一位像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温柔的妻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