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历史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纸上。
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亲”自夸。
这一现象说明A. 分封制渐趋衰落B. 宗族姻亲维护王畿的稳定C. 宗族凝聚力增强D. 宗法制下庶子后裔平民化【答案】D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质疑:“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其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 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 唐代柜坊和飞钱的问世C. 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D. 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答案】D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从中可以看出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 科技成果主要服务农业生产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迅速发展【答案】B4.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这表明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 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 已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C. 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D.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答案】C5.《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主持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清政府A. 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B. 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D. 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答案】D6.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抗日战争胜利后真正深入人心。
“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是A. 维新思想的传播B.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 危机与救亡交织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7.下面是我国近代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示意图。
这两类企业的区别主要在于A. 所有制的形式B. 企业分布的区域C. 近代化的程度D. 所处的社会性质【答案】A8.1940年8月,日本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拟将日本与伪满洲国、中国建为一个经济共同体,东南亚作为资源供给地区,南太平洋为国防圈。
2005年,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明确提出:“东亚共同体必须符合日本人的价值观,必须以增大日本的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
”两次主张均反映出日本A. 要主导地区政治经济秩序B. 主张东亚经济共赢共同体C. 谋求全球政治经济的霸权D. 最早提议亚太区域的合作【答案】A9.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提出:“1961年应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
”“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的实质是A. 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B. 促进经济综合平衡发展C. 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 缓解产能严重过剩现象【答案】C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取得的成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神舟”飞船飞行成功C. 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 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答案】B11.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
”该“联盟体系”①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②掩盖了战争性质③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④形成国联的雏形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A第I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价值观就作为行为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古希腊城邦的“勇敢”“理智”和“适度”等。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道德价值观主张的代表人物及其时代政治背景。
材料二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即人民生活道德的规范性要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即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
——韩震主编《西方哲学史》(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方哲学是什么?试概括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特点。
材料三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
——韩震《从人类历史发展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依据材料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材料四采用甘菲德的价值观问卷,对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导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在尊敬权威、谦逊、服从、善于克制、勤劳等方面,中国人得分要显著高于美国人……——金盛华等《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时代,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答案】(1)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
政治背景: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
(2)程朱理学。
突出道德教化与强化社会规范。
(3)变化:由“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
作用:前期主张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等级贵贱价值观的思想武器,后期主张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其主张与时俱进,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4)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
13.下面《英国大事年表》(部分)反映出英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种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1687年,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问世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21-1742年,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1756-1763年,“七年战争”1763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锭纺纱机“珍妮机”1767年,瓦特改进纽卡门蒸汽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30年,托利党一党统治终结,辉格党政府组建1831年,法拉第证实电磁感应现象1832年,议会改革,部分“腐败选区”被废除1840年,挑起鸦片战争——整理自闫兆祥《英国史》(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英国近代政治发展趋势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表明英国近代经济发展趋势如何?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3)上述材料还反映出英国近代发展的哪些趋势?【答案】(1)趋势:政治民主化。
说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年,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得到完善;1830年,两党轮流执政;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加强。
(2)趋势:经济工业化。
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客观上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等。
(3)殖民扩张、称霸;自然科学发展。
14.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亚当·斯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应该处于什么地位?材料二 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时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地分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承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业商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洛克《今日美国的问题》(2)材料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当代学者在评论二战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关系时说: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必须进行国家干预……资产阶级国家首先捍卫垄断资本的利益,与此同时它在解决资产阶级共同的阶级任务的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在本国范围内,国家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的方式是个别垄断组织所办不到的。
——舍纳耶夫《今日西欧》(3)材料三表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在经济生活中充当了什么角色?这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人民日报》2017年1月23日(4)材料四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一认识的依据。
【答案】(1)国家制定法律,保护私有财产和自由经营;政府不干预资本家事务,不承担经济职能。
(2)变化: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
原因:自由放任原则不能应对经济大危机。
(3)角色:国家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参与再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