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上海奉贤区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20届上海奉贤区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 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卷高中历史2019.12考生注意:1.本卷分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两大部分,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6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1.下列材料内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汤伐夏,国号商”②“自羲农,至黄帝”③“夏传子、家天下”④“周武王、始诛纣”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2.“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从时代特征看,与“当今”最契合的是A.商朝B.西周C.战国D.西汉3.史载,商鞅在变法失败后的逃亡中投宿旅店遭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最后商鞅被抓捕并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折射出A.秦国民众对变法内容的遵守B.商鞅变法最终人亡政息C.秦国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商鞅自身富有牺牲精神4.右图是一幅中国古代某王朝的“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5.右图空格①政权建立者的民族是A.契丹B.女真C.匈奴D.鲜卑6. 松赞干布派使者求亲,当时唐朝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祖D .武则天7.观察右图,图上标有①、②、③、④四个地点。

据此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 .周公在②地辅政,“制礼作乐”B .北魏孝文帝从③地迁都到②地C .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分别在①地和④地D .元朝的③地及周围地区被称为“腹里” 8.“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

这种机构设置始于A .秦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9. “廷寄交片依葫芦,万端政务效葫芦”反映的是A .明朝内阁强化皇权B .清朝内阁形同虚设C .清军机处强化皇权D .明朝厂卫强化皇权10. 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写就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B《汉书》 C 《资治通鉴》D 《四库全书》11.有学者著述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

”以下能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 .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 .列强取得在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特权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吞并中国 D .列强扶植了地方军阀,形成割据状态12.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

这个“岛”指的是A .台 湾B .香港岛C .新 界D .九龙司13.关于首开甲午海战第一炮的记载,中日不尽相同。

中方:倭三舰放真弹,轰击我船。

日方:济远(北洋水师军舰)首先向我开炮。

对这一不同解读最合理的解释是A .日方极力推卸责任B .中方记录客观属实C .历史文献皆不可信D .双方受制各自立场14.右图发表于 1898 年 10 月《punch 》周刊。

图片配文: “中国太后对天子说:改革,好的呀!我先来改造改造你! 去站墙角那,不叫你不许出来”。

此图最能反映A .作者抨击慈禧扼杀改革B .慈禧与光绪对立的关系C .作者讽刺太后羞辱皇帝D .慈禧阻挠光绪进行改革15.“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这段话最早有可能发表于 A《时务报》 B 《国闻报》 C 《民报》 D 《新青年》1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 A .辛亥革命爆发 B .清朝统治覆灭 C .中华民国成立 D .颁布首部宪法 17.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

”文中省略的机构应是A .英国议会 B .总理衙门C “工部局”D .上海道台18.有同学做了“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的学习卡片。

卡片中的①②应填北洋军阀 革命党人 刺杀宋教仁 1913年,①② 1915年,护国运动 A .①武昌起义 ②清帝退位 B .①二次革命 ②清帝退位 C .①武昌起义 ②复辟帝制 D .①二次革命 ②复辟帝制 19.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卢沟桥即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与该命令相关的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20.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共和国记忆(16分)2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已走过七十载。

将下列选项字母与时间轴上数字相匹配。

A.抗美援朝开始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社会主改造基本完成D.浦东开发开放E.一届人大召开F.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G.大跃进运动H.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I.土地改革基本完成J.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开国大典①②③④文化大革命⑤⑥⑦⑧1949 1950 1952 1956 1958 1966 1976 1978 1990 1997 2001(二)古代科举制探究(19分)有学生设计了研究科举制度的学习单。

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22.在下列图片中选择研究科举制的原始史料,并结合图片信息说明理由。

(5分)A.清朝《儒林外史》插图B.明朝万历皇帝题字的状元试卷23.为进一步佐证,该学生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

①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②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的分析: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 344 162 92 306比例37% 24% 11% 7% 21%③唐朝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孟郊:家中清贫,曾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归纳三份资料能共同佐证的内容,并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

(8分)2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的礼部尚书沈既济“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材料二: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甚至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沈既济和顾炎武对科举制的评价有何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6分)(三)左宗棠的洋务思想(25分)左宗棠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左宗棠在为曾国藩“捉刀”而作《复陈洋人助剿及采米远津折》:“驭夷之道,贵识夷情……此次款议虽成,中国岂可一日而忘备?河道既改海运,岂可一岁而不行?如能将此两事妥为经通,无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

卷一二,页五七至五八材料二:1863年,左宗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局势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至自造轮机成船……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惟赖朝廷坚持定见,不为浮言所惑,则事可有成,彼族无所挟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

自强之道,此其一端。

”——《左文襄公全集·书牍》第9卷,第59页材料三:1884年,左宗棠听说广东某些乡绅聘请“深明艺事者”来教育子弟时,大加赞扬说:“此风一开,则西人之长皆吾人之长,不但船坚炮利,可以制海寇,即分吾华一郡一邑之聪明才智物力,敌彼一国而有余。

行之数年,各海口船炮罗行,并可随时分拨,协济人力物力,互相通融,处处铜墙铁壁,以守则固,以战则克,尚何外侮之足虑乎?”——左宗棠《艺学说帖》25.由材料一可见,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因何而产生洋务思想的?(4分)26.归纳上述材料中左宗棠的思想主张。

(6分)27.综合上述材料,你怎么看待左宗棠的洋务思想?(15分)2019 学年第一学期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分)(一)共和国记忆(16 分)21.填写字母,每个 2 分:①—A ;②—I ;③—C ;④—G ;⑤—B ;⑥—D ;⑦—F ;⑧—H 。

(二)古代科举制探究(19 分)22.B 为原始史料。

因为 A 是文学艺术作品,B 是明朝科举考试答卷,上有万历皇帝亲笔批答,能直接反映当时科举制的情形。

(5 分)23.三份材料能共同佐证科举制使普通士人获得入仕机会。

(2 分)材料一是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虽为个人观点,但有一定权威性;观点明确。

(2 分) 材料二的数据统计出自史书记载,属于原始史料,但需经过分析获得结论。

(2 分) 材料三是文学作品,不能直接证史,但能折射科举制作用,同时也能从中体现作者的思想与心态。

(2 分(言之有理即可)24.不同:材料一认为科举制的推行使官员任用权力由地方收归中央,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材料二则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甚于焚书坑儒,是对知识分子及其原因:时代不同、评价视角不同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三)左宗棠的洋务思想(25 分) 25.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仍在发展,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4 分) 26.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对西方势力有所提防;不仅引进现成的装备,也要学会自己制造;重视、鼓励洋务人才的培养。

(6 分) 27.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

(15 分) 左宗棠的洋务思想产生于内忧外患背景之下。

其主张“师夷长技”,重视人才培养,强调自主制造,这些思想及随后而来的举措对中国社会的转变产生积极影响。

但左宗棠的思想及其变革的重心放在器物层面上,且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