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三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左图所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最可能呈现右图景观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点②至⑤中,容易发育河流的是( )A.①B.③C.④D.⑤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
读图1、图2,完成下面小题。
3.泰山站位于北京的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4.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5.图2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A.通风防暴雪堆堵B.利于宣传中国文化 C.防紫外线辐射D.利于天文观测6.2019年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定于3月23日当地时间晚8:30举行。
下列四城市(悉尼东10区,洛杉矶西8区,伦敦0时区)熄灯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上海→悉尼→洛杉矶→伦敦B.洛杉矶→伦敦→上海→悉尼C.伦敦→洛杉矶→上海→悉尼D.悉尼→上海→伦敦→洛杉矶7.2019国庆70周年庆祝大会阅兵仪式于北京时间10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在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A.9月30日21时B.9月30日21时C.10月1日11时D.10月1日12时8.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可以判断观测者位于()A.北半球,50°N某地B.北半球,40°N某地C.南半球,50°N某地D.南半球,40°N某地天文观测中常出现“行星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
图示意太阳系局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B.金星C.月球D.木星10.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请观察图中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此时月相为A.新月B.满月C.上弦月D.凸月12.甲地(50°E,30°N)白昼长16小时,那么乙地(50°W,30°N)日出的地方时是( )A.5时B.6时C.4时D.8时13.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
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15°N,135°E B.15°S,135°WC.23°26′N,0°D.23°26′S,180°14.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15.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惯性,可以让火箭发射时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负载更多的物品,降低发射成本。
考虑这个因素,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场地,比较理想的是( )A.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B.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C.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D.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16.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7.欧洲西部和南部共同的气候特征是()A.雨热同期B.夏季高温多雨C.四季如春D.冬季温和多雨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8.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19.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0.下图是某区域一月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产生图示区城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暖锋C.反气旋D.冷锋21.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C.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D.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22.如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题: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A.①B.②C.③D.④23.崇明岛是一个还在不断增大的沙岛。
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
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东流水沉积B.向南海浪堆积C.向东海浪侵蚀D.向南流水侵蚀24.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25.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该河泥沙沉积较严重的河段可能在( )A.①、②处B.①、③处C.②、④处D.③、④处二、综合题26.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
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1)图中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生长期长,冬季不易受冻害,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请从板块构造理论角度分析C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3)C地区在种植柑橘时,不是种在河谷底部,而是种在距谷地一定高度的山坡上,请分析原因。
27.丹麦积极倡导“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是举世公认的能源问题处理最好的国家之一。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对于丹麦而言,风力发电作为一项出口产业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国内企业率先开发出了最尖端的风能开发利用技术。
风电产业和风机制造业巳形成一定规模,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除了陆地,丹麦还在附近海域建立了大量风电场。
(1)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角度,概述丹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概述丹麦风电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该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丹麦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对其经济和环境的积极意义。
(4)丹麦被称为国际“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典范。
根据图乙、图丙说明丹麦获得这一赞誉的主要事实依据。
28.山地作为陆地上高高隆起的部分有着明显不同于平原和低地的各种自然与人文现象。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是中朝两国界山,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此山地位于欧亚大陆边缘,滨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历过多次地壳变迁活动后形成玄武岩台地,形成了火山地貌、流水地貌等多样性地貌组合类型。
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
材料二: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其气候除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外,还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
材料三:左图—长白山地区示意图。
右图—长白山植被分布示意图(1)简述长白山地壳运动活跃的原因。
(2)从岩石成因分类,写出长白山岩石所属的类型,并描述长白山岩石的主要特征。
(3)受气候影响,长白山植被景观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呈现显著变化。
判断该景观现象所属的地域分异规律名称,并阐述其形成原因。
(4)判断长白山地所属的地域文化类型,并从传统民居、民间文艺两方面描述其文化习俗。
参考答案1.A2.B3.C4.D5.A6.D7.D8.B9.D10.D11.D12.C13.B14.B15.D16.C17.D18.D19.C20.D 21.C22.D23.A24.B25.C26.(1)①纬度低,热量条件好②地处四川盆地,海拔低,热量条件好。
③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冬季风影响小,生长期长。
(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上,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岩石破碎,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C地山高谷深,冬半年夜间,由于山顶冷空气下沉,将谷底暖空气挤压上来,导致谷底温度下降,柑橘易受冻害,因此种在温度较高的山坡上。
27.(1)地理位置: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区,北部隔北海和波罗的海与瑞典相望,南部与德国接壤。
气候:丹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低平。
(2)空间分布规律: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日德兰半岛和岛屿的西部沿海地区及海上。
原因:①地处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海洋西风,岛屿的西部沿海地区为迎风坡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
②周围海洋面积广阔,沿海及海丈风力大,风能源丰富。
(3)经济:发展风电产业,加大风能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风电设备、技术和电力的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环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丹麦陆地面积有限,风电产业对土地占少,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扬长避短。
(4)高效:GDP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丹麦的单位GDP能耗在不断下降,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清洁:能源消耗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说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
可持续:从可再生能源结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丹麦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上升,2050年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显示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28.(1)长白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岩浆岩(喷出岩)矿物晶体颗粒较小,岩石中多气孔(3)垂直地带性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随之减少,水分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造成了长白山地地理景观的垂直分异。
(4)东北黑土文化泥瓦房(泥草房;室内有防寒的火坑、火墙)东北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