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教材解读

八年级教材解读

7、突出“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
动能的得出是通过运动的钢球能推动另一物体移动一段距离的实例,说明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分析打桩机打桩的实例,说明重锤落下对桩做功,得出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同样,弹性势能的得出也是通过实例,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够对物体做功,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4、调整牛顿第一定律的思路
原教科书为了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学生分别做小车从同一斜面滑下,通过表面为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时滑动的实验;
此次修订将此实验改写成演示实验。
5、调整阿基米德原理的思路
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8、修改难做的习题
删去了一些不易操作的实践类问题,删去了一些较难的习题,替换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且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习题。例如原教科书中的习题:“查阅汽车、拖拉机的技术手册,或向司机、维修人员询问,了解各种汽车、拖拉机的耗油量、最大功率,结合当地燃油的价格及其它因素,对各种运输工具的经济性作出评价。”
4、将“压强”和“浮力”分成两章,将杠杆和滑轮、机械效率放到一章。
二、删减部分内容
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
三、调整改写部分内容
1、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
改写了原教科书“凸透镜成规律”实验;
改写了原教科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删去了原教科书“探究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
2、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修订后的教科书将此节中的有关宇宙及其探索的内容放在第五章“望远镜”一节内的“探索宇宙”和第七章“重力”一节后的“科学世界飞出地球”两处。
3、将粒子部分的“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内容放在第十三章“分子热运动”一节;
将原子的结构内容放在第二十二章“核能”一节。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修订时,把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书编写中注意实验及活动的设计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作业2-2:本学期使用该册教材修订要点
执教年段
初中(八年级)小学()
执教学科
物理
本学期使用该册教材修订要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修订要点
一、调整内容次序
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
五、对主要探究要素及科学方法加了旁批
在适当的地方加了旁批。例如:在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旁加了关于“科学推理”的旁批;在第十章第1节“实验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旁加了关于“控制变量”的旁批。
六、章后增加“学到了什么”
新教科书在每一章后增加了“学到了什么”。相应地,删去了原教科书章前“阅读指导”。
6、加强功引入的必要性教学
原教科书在说明力学中的“功”与生活中的“功劳”“成效”既有联系,又不相同后,直接给出:“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修订后教科书在给出功之前,通过分析叉车举起重物的实例,说明托举力移动一段距离,使货物被举高,机械工作的成效就显现出来了。随后给出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