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4分)(选项: 恐惧呼唤憧憬喜悦)
孩子们对未来的,对生命的,对死亡的,对亲人的,父母失子的哀伤与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与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与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8分)
锐不可眼花乱然无存月明风
名其实丰伟绩转弯角永垂不
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阻è管xiá寒jìn jū躬
4、常识填空:(6分)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就是、、、背景与结语。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C、《芦花荡》的作者就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就是( )(3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6、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 ,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您展示:
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 有关战争的诗句: , 。
7、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3分)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与平的愿望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瞧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瞧到大陆乡亲与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与平。
二、阅读(34分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就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
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③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⑤与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与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与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与平,都很泄气。
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就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⑩不料正就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 长江。
(15)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8.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2分)
9.“均就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就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0.“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1.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就是( )(3分)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就是:(用原文回答)(4分)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3.本段中⑥⑦两句就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就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与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就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三) 老头子向她们瞧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就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瞧出洗澡的就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她。
眼前就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就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就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
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瞧瞧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就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她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就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她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就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她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她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就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她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她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1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3分)
15、“张皇失措”的本义就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4分)
16、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4分)
17、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3分)
18、划“﹏﹏”句子就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70分)答案
6、(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2)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2)成语:草木皆兵、马革裹尸、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等
诗词示例: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英雄示例:花木兰、杨家将等。
7、分析:解答“新闻题”,必须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如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
此题的解答,就应抓住“导语”(第一句)去思考,因为它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事件。
因此,您只须对导语进行适当的删减便可提炼出标题来,但一定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宋楚瑜率领访问团抵台北。
]
8.第l段第一句。
9."均"就是。
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
10不能。
删去后,就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
11.A 12.主观原因:另一方面……都很泄气;客观方面: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3.D
14、老头子机智地惩罚了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
15、“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就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16、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