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08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08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808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选择题(每题1分,30题,共30分)
1.第一部词的总集为(《花间集》)。

2.司马迁发展了(纪传)体。

3.第一个着力于五言诗创作的是(曹植)。

4.《文选》的编撰者是(萧统)。

5.赋的定型作品是(《七发》。

6.晚年着力于律诗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是(杜甫)。

7.提出“真诗在民间”的是(李梦阳)。

8.第一个向民歌学习的古代诗人是(欧阳修)。

9.“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写于(1917)年。

10.(钱玄同)骂桐城派为“桐城谬种”。

1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的作者是(艾青)。

12.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湖畔诗人包括()。

说明:选项及剩余题目缺失。

二、判断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胡风的代表作是小说《财主底儿女们》。

()
2.张爱玲《白玫瑰与黑玫瑰》中的男主人公叫范柳原。

()
3.沈从文的《湘西笔记》是对重建民族文化和道德的召唤。

()
4.左思是“元嘉三大家之一”。

()
5.海派作家穆时英的成名作是《都市风景线》。

()
说明:剩余题目缺失。

三、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1.《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2.黄庭坚诗歌理论主张。

3.举例说明郭沫若在诗集《女神》中的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4.曹禺《北京人》愫芳的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30分,2题,共60分)
1.在中国文学史上,试论文言和白话的相互影响及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2.结合《子夜》和《骆驼祥子》分析茅盾和老舍是怎么描绘城乡背景中的都市人物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