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吉林省地理会考卷(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太阳B.水星C.木星D.月球2.每年10月1日我国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南半球并向南移动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造成的()A.冷锋B.气旋C.准静止锋D.反气旋4.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垂直运动B.季风环流C.热力环流D.大气环流5.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海水温度的差异B.海水密度的差异C.盛行风D.海底地震6.)○1○2A.○1○2B.○1○4C.○2○3D.○2○47.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8.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基础是()A.光照B.水分C.植被D.热量9.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现代型B.传统型C.原始型D.过渡型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11.城市各功能分区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行政区12.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甘蔗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形13.读下图,根据影响工业部门分布的区位因素,选出工业部门与工业导向匹配合理的是()A. ○1啤酒厂 ○2炼铝厂 ○3制糖厂 ○4电子装配厂 B. ○1制糖厂 ○2啤酒厂 ○3电子装配厂 ○4炼铝厂 C. ○1啤酒厂 ○2电子装配厂 ○3炼铝厂 ○4制糖厂 D. ○1制糖厂 ○2炼铝厂 ○314.读“某城市工业规划图”,选出图中数 字处工业布局最合理的是( ) A. ○1——自来水厂 B. ○2——服装厂 C. ○3——印染厂 D. ○4——火电厂15.读“四种交通运输方式与运价相关示意图”,选出图中序号与交通运输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A. ○1水运 ○2铁路 ○3空运 ○4公路 B. ○1公路 ○2铁路 ○3水运 ○4空运 C. ○1空运 ○2公路 ○3铁路 ○4水运 D. ○1铁路 ○2水运 ○3公路 ○4空运 16.下列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是(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17.飞行的飞机、行驶的船舶使用的导航系统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18.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为了( )A.利用先进的技术B.接近原料产地C.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D.靠近庞大的消费市场19.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变异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20.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是( )A.增加就业机会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改善环境D.有利于环境能源紧张的压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小时,叫做一个__________日。
22.冷气团主动向__________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后,气温______。
23.暖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__作用。
○1 ○2 ○3 ○4原料 优质水源 劳动力 能源 能源 能源 原料 原料 10050 150 ○4 ○3 ○2 ○1 城 区 煤 河流 公路 铁路2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是_______国的“___________”。
25.交通运输中,线和点的布局都会收到________、社会、技术、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综合题(共40分)26.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1)此图所表示的日期是___________前后,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该点此刻为_________时;白昼最长的是_____ ,该点此刻为______时。
(3)此时,________以北地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______现象。
(4)A、B、C三点中,昼夜等长的是______点(5)图中所示晨昏线为_____(晨或昏)线。
27.读“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向城镇_________和城市范围不断_________、乡村变为_____________。
(2)该过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平,可以用_________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域城镇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
(4)该过程过快发展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等环境问题。
28.读“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1)甲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和______。
(2)乙图中所示国家东南部的______________盆地是典型的___________农业区,它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___是该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区位因素。
(3)丙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气候区。
(4)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的________草原。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1分,共10分)材料一: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材料二右图为“东北地区自然地理概念图”。
(1)材料中提到的“山环水绕”,其中山指的是:A.__________岭B._________岭、长白山等;水是指C________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2)材料中提到的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文明国内的优良畜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设东北商品粮基地有利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题研究(共10分)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2分,共10分)材料一下图为“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材料二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20世纪90年代是近百年来我国气候最暖的时期之一,但尚未超过20世纪40年代。
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
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198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全国范围的暖冬,1998年冬季最暖,2001年次之。
我国降水以20世纪50年代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华北地区尤其如此。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写出我国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特点。
地区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地球村的主人,为了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你认为对该问题应采取哪些合理对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林省地理学业水平考试09年真题答案21.24 太阳22.暖下降23.增温增湿降温减湿24.美硅谷25.自然经济综合26.(1)6.22 夏至(2)B 6 A 12(3)北极圈极夜(4)B (5)晨27.(1)城市化集聚扩大城镇(2)城市(3)交通(4)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28.(1)商品谷物农业玉米(2)墨累—达令混合畜牧业耕作业水源(3)季风水田农业季风(4)潘帕斯29.(1)大兴安小兴安松花(2)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3)三河牛三河马(4)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答出两点即可)30.(1)全球气候变暖(2)(该题材料中给出答案)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
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3)森林砍伐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4)低碳生活,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植树造林,加强环保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