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酶制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前言
酶的应用已经成为纺织加工中一个组成部分, 尽管在几十年前酶就已经应用在退浆上, 但在最近几年里由于新品种的不断产生, 酶的应用已日趋广。
随着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酶已成为最佳 选择,因为酶的生物降解性好,工作条件 温和,并且节约能源,酶是一种生物催化 剂,具有高效的专一性。
纤维素酶
影响纤维素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pH值 温度 纤维素酶的来源 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 抑制剂 活化剂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作为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因其具 有可降解性及对织物能产生可控的整理而 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
牛仔布的仿旧整理及纺织品的生物抛光是纤 维素酶最成功的应用。
纤维素酶
返旧整理 蓝色牛仔服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
• 随着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的 大力推广,中国纺织用酶制剂将得到更快 发展。
我国纺织酶产业存在的问题:
• 中国纺织酶制剂加工技术在加工理论和加工工艺以及酶制 剂的性能方面与世界先进水甲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同内酶制剂研究、生产单位缺乏对纺织加工领域的认识, 不熟悉各种纺织加工的特点,对纺织加工中能用到的酶处 理技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兴趣。
α-淀粉酶
退浆注意点 退浆不净或不匀不仅染料不易剥落,而
且还会产生水线,严重影响布面整理质量, 成衣退浆前需做手针,布面较硬的要打水 泡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的组分 纤维素酶是复合酶 纤维素内切酶 纤维素外切酶 纤维二糖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水解过程 目前认为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是β-1,4-内
切葡聚糖酶(EG,Cx酶)、 β-1,4-外切葡 聚糖酶(CBH,C1酶)和β-葡萄糖苷酶 (BG)协同作用下进行的。
• 2)纺织行业无法自行开发相应的纺织专用酶制剂,只能采 用传统食品领域生化试剂。由于传统食品领域生化试剂不 适合纺织纤维加工特点和要求,性能上尚存在很大差 距.难以实际应用。
• 3)国内纺织酶产品品种少、生产水平低、与纺织工业生产 处理适应性差、缺少工业应用研究。市场长久被国外酶制 剂公司垄断,价格居高不下,纺织酶处理工艺在国内一直 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在纺织工业中,为了增强纤维的强度和光滑 性,便于纺织,需要先上浆,然后在漂白、 印染之前又需退浆。
α-淀粉酶
上浆 将淀粉用α-淀粉酶处理一段时间,使粘
度达到一定程度以用作上浆的浆料。 退浆
纺织品在漂白、印染之前,需将附着在 其上的浆料除去。
α-淀粉酶
退浆 防染枧油(Lerkamscour 系列) 洗去织物上的浆料及剥落的染料; 防止返染 渗透剂 加快浆料的溶胀脱落 纯碱 白坯偏黄时,用它轻煮及精练 用于PVA、PA、淀粉等浆料的退浆 α-淀粉酶 用于淀粉类浆料的退浆
酶剂的分类及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淀粉酶和退浆 脂肪酶和助理退浆 纤维素酶及其表面处理 蛋白酶与羊毛、真丝的加工 氧化还原酶
酶制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α-淀粉酶 棉织物退浆工艺
纤维素酶 返旧整理,生物抛光
果胶酶 生物煮练取代碱液煮练
蛋白酶 羊毛和丝纤维表面改性
酶制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脂肪酶 聚酯纤维的改良;去除蚕丝、羊毛纤维和
中国纺织酶剂发展现状
• 中国纺织工业总体存在严重污染的问题, 尤其是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传统工艺耗费 大量的水和化学品,同时造成环境污染井 破坏生态平衡。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 染源普查公报》,造纸行业污水排放量和 COD总量均为第一,纺织行业分别为第五 和第二,因此基于酶技术的纺织生物技术 对纺织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环境友好 工艺和生物材料(纤维功能化)加工,从而促 进中国传统纺织产业的升级改造将起到重 要的作用。
•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酶制剂在纺织工业 中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包括纤维改性、 原麻脱胶、印染前处理、印染废水处理、 服装成衣加工等领域。目前,纺织用酶制 剂加工工艺已涉及到几乎所有的纺织湿加 工领域,市场规模呈稳定递增趋势
• 实现生态整理、绿色染整成为印染行业的当 务之急,此时生物酶退浆处理工艺应运而生 在纺织物处理过程中,应用碱性淀粉酶可使 退浆与精练工艺合并,此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高预洗涤效果,高织物质量,高预处理效益, 低污染,高纤维表面效果,节省时间,更小 的织物损坏,极大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 经济效益。
• 对织物前处理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将退浆 与精练两步合并,成本并没有降至最低。如 果碱性淀粉酶具有一定的抗过氧化氢能力, 则退浆、精练与漂白可合为一步,这样既节 省了时间,对织物造成的损坏会降至最低, 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是下一步棉织物前处 理的发展趋势
• 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以开发 新型高效复合酶制剂用于染整前处理(碱性 果胶裂解酶、角质酶等)、织物后整理(腈水 合酶、角质酶等)、棉织物漂白(过氧化氢酶) 和麻类生物脱胶(果胶酶、木聚糖酶、甘露 聚糖酶等)为主导,包括原料改造、工艺改 进、材料改性等内涵的纺织生物技术在同 际上形成了新的热潮。
纤维素酶取代或减少了浮石的使用,这 种酶作用在面纱上,促使靛蓝染料从纱线 表面褪去。纤维素酶破坏纱线表面的纤维, 同时使得靛蓝层疏松,比机械磨损更易去 除染料。
纤维素酶
采用纤维素酶洗涤不仅能对纤维表层进行可 控的“刻蚀”,使织物产生不均匀的褪色, 而且对织物内部纤维的强力不会过度损伤。
的青睐。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初 期,工业上主要采用浮石洗工艺去除纤维表 面的染料,以达到霜白效果。
纤维素酶
这种磨损的效果主要是通过用浮石去除 表面的靛蓝染料获得的,并得到磨损的外 表。浮石整理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消耗的浮 石在废水缸里沉积的大量污泥,这些污泥 必须与废水相分离,并且去除掉。
皮革中的油脂;精炼加工 过氧化氢酶
染色工艺中去除双氧水 漆酶
牛仔服饰的特殊风格整理,染液废液的脱 色 葡萄糖氧化酶
织物的漂白
α-淀粉酶
1949年,由于日本采用深层培养法生产细菌 α-淀粉酶获得成功,才使酶制剂的生产和应 用进入工业化的阶段。
α-淀粉酶是纺织中最早使用的工业酶制剂, 广泛应用于淀粉浆料的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