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设备润滑管理的意义设备润滑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设备润滑是科学的管理手段,按照技术规的要求,实现设备的及时、正确、合理地润滑和节约用油,达到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
设备润滑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
如忽视设备润滑管理工作,就会使设备故障与事故频繁,就会加速设备技术状态劣化,使产品质量和产量都受到很在影响,造成公司经济效益的降低。
因此,公司领导、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都应该重视设备润滑管理工作。
一、润滑管理的意义:1、先进的润滑管理制度,可以大大减少运动副和整机的备件成本,减少压库资金;2、延长或成倍增加运动副和整机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人员和维修成本;3、减少磨损阻力,降低能耗,节约电力或油料成本;4、减少因运动副磨损而停产换件的时间和次数,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二、设备润滑的作用:1、控制摩擦对摩擦副进行润滑后,由于润滑剂介于对偶表面之间,使摩擦状态改变,相应摩擦因数及摩擦力也随之改变。
试验证明:摩擦因数和摩擦力的大小,是随着半干摩擦、边界摩擦、半流体摩擦、流体摩擦的顺序递减的,即使在同种润滑状态下,因润滑剂种类及特性不同不相同。
2、减少磨损摩擦副的粘着磨损、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磨损以及腐蚀磨损等,都与润滑条件有关。
在润滑剂中加入抗氧化和抗腐蚀添加剂,有利于抑制腐蚀磨损;而加入油性和极压抗磨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减轻粘着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流体润滑剂对摩擦副具有清洗作用,也可减轻磨粒磨损。
3、降温冷却降低摩擦副的温度是润滑的一个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摩擦副运动时必须克服摩擦力而作功,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的功全部转化为热量,其结果将引起摩擦副温度上升。
摩擦热的大小与润滑状态有关,干摩擦热量最大,流体摩擦热量最小,而边界摩擦的热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因此,润滑是减少摩擦热的有效措施。
摩擦副温度的高低,除了与摩擦热的高低有关最好,半固体润滑剂的散热性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用液体润滑剂不仅可以实现液润滑,减少摩擦热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将摩擦热及时地带走。
4、防止腐蚀摩擦副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介质接触,引起腐蚀、锈蚀而破坏。
在摩擦副对偶表面上,若有含防腐、防锈添加剂的润滑剂覆盖时,就可避免或减少由腐蚀而引起的损坏。
上述四点是润滑的主要作用。
对于某些润滑而言,还有如下所述的独特作用。
5、密封作用半固体润滑剂具有自封作用,它不仅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而且还可以防止水分和杂质等的侵入。
使用在蒸汽机、压缩机和内燃机等设备上的润滑剂,不仅能保证润滑,而且也使气缸与活塞之间处于高度密封的状态,使之在运动中不漏气,起到密封作用并提高了效率。
6、传递动力有不少润滑剂具有传递动力的作用,如齿轮在啮合时,其动力不是齿面间直接传递,是通过一层润滑膜传递。
液压传动、液力传动都是以润滑剂作传动介质而传力的。
7、减振作用所有润滑剂都有在金属表面附着的能力,且本身的剪切阻力小,所以在摩擦副对偶表面受到冲击载荷时,也都具有吸振的能力。
如汽车的吸振器就是利用油液减振的,当汽车车体上下振动时,就带动吸振器中的活塞在密封液压缸中上下移动,缸中的油液则逆着活塞运方向,从活塞的一端流向另一端,通过液体摩擦将机械能吸收而达到稳定车体的目的。
第二章设备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设备润滑管理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是:保证设备润滑系统正常,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减少摩擦阻力和机件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能节油,防止设备事故发生。
具体包括:1、建立健全设备润滑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制定并完善各项润滑管理规章制度。
如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细则;日常润滑管理工作的分工;入厂油品的质量检验及油库的管理;设备清洗油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废油回收与利用;润滑工具、器具和装置的供应与使用管理;治理设备漏洞等等制度。
2、组织编制润滑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基础技术资料。
如:各种型号设备的润滑图表和记录;油箱储油额;润滑材料消耗定额;设备换油周期;根据检备润滑油各项指标确定换油标准;清洗换油的操作工艺;切削液等工艺用油液管理制度;油品代用与技术资料等,以指导操作工人和维工人等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3、指导有关人员按润滑“五定”(定员、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和“三级过滤”(领油、转桶、加油时进行过滤)要求,搞好在用设备的润滑工作。
4、实行定额用油管理,按期向供应部门提出年、季度润滑油品需用量的申请计划,并按月把用油指标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及单台设备。
5、实施进厂油品的质量检验,禁止发放不合格油品。
6、组织编制年、季、月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实施确定按质换油的工作制度。
7、做好设备润滑的状态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配备和更换损坏的润滑零件、装置和工具,改进和完善润滑装置,治理设备漏油,在治漏工作中抓好“查、治、管”三个环节,消除设备润滑中的油品浪费现象。
8、组织设备润滑事故的分析。
对于已经发生的设备润滑事故必须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今后改进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9、做好油品和清洗材料的安全技术工作。
10、收集新油品信息,逐步做到引进设备用品国产化,做好短缺油品的代用和掺配工作。
11、组织废油的回收和利用。
12、组织润滑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国内外润滑管理先进经验,推广应用润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置,不断提高企业润滑管理工作的水平。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设备润滑管理分工(1)设备主管部门:设备处1、负责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编制设备润滑管理实施细则。
并定期检查考核,做到合理节约用油。
2、监督公司润滑(脂)的储存、保管、发放、使用、质量检验,鉴定和器具的管理工作。
3、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润滑知识,组织交流,推广先进润滑技术管理经验,不断地提高设备润滑管理水平。
4、协助质检中心做好润滑油(脂)的质量检验和鉴定,对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
(2)供应部门:材料处1、根据润滑油消耗定额,组织并审查车间申报的用油(脂)计划,并负责润滑油(脂)采购和供应工作,新购进的油(脂)以产品合格证或入库抽查化验单为依据,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保管和发放工作。
2、负责润滑器具的采购供应工作。
3、对库存的润滑油(脂)按规定时间(贮存三个月以上或参见润滑材料说明书),向化验定提出质量化验委托,保管好化验单和有关资料并负责提供油(脂)合格证抄件或质量化验单。
对公司A类、B 类润滑设备提供优质润滑油。
4、负责对不合格油(脂)的处理工作。
5、负责公司废油回收、加工处理工作。
(3)检验部门:质检中心1、负责公司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并签署化验报告(包括油品的质量检验);各单位库存油品的委托分析。
2、负责油品分析所用设备和材料计划的编制,并按规定报批、采购和使用。
3、负责油品分析设备检修计划和编制及检修、验收、报废和更新工作。
4、负责油品全部质量管理工作(包括:质量不合格的油品拒付依据的提出,油品标准信息的收集等)。
(4)使用部门1、编制各类设备的润滑记录、润滑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2、编制设备年、季、月度清洗换油计划(该计划可与维护保养计划结合起来编制),制定润滑油料和擦试材料消耗定额。
并按规定时间报供应部门。
3、加强油品的污染控制管理,作好油品进厂的入库化验、在用油品定期化验工作,作好“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和“三过滤”(领油过滤、转桶过滤、加油过滤)工作。
4、作好预防和解决润滑故障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5、参与精密、大型、关键、重点设备的润滑系统和液压设备的技术改进、改装和技术改造方案的讨论,审定和实施工作。
6、推广润滑新技术、新材料。
7、协同公司有关部门(例如材料处)作好润滑物资管理工作,确保加入到设备中的润滑油品品种、数量正确,并协同作好废旧油品回收和处理工作。
8、定期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润滑管理知识,提高操作人员的润滑管理水平,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对润滑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
9、制定本部门废油回收措施,并认真搞好废油的回收工作。
(5)操作人员1、按规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妥善保管并认真维护好润滑器具,做到经常检查,定期清洗,并按交接班内容进行交接。
3、按规定定期补加或更换润滑油(脂)。
第四章润滑油(脂)质量指标一、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1、粘度:粘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指标。
应根据设备摩擦部位的速度、减息、负荷、温度、功率、大小、密封程度选用油品,粘度过小会形成半液体润滑或边界润滑,而加速运动副磨损,同时也易漏油;粘度过大,流动性差,渗透性差,散热性差,内摩擦阻力大,启动困难,消耗功率大,也会增加运动副磨损。
因此油品粘度合理是运动副润滑的重要因素。
2、酸值:酸值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之一。
在使用过程中,因氧化分解作用,酸值不断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就应立即换新油,否则可能对机件产生腐蚀。
换油时,需把旧油清洗干净,否则会加速新油氧化,缩短新油使用寿命。
实验证明,只要有1%旧油残存,就会失新油的使用寿命缩短75%,因此换油时应彻底清洗。
3、水溶性酸或碱:油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呈现水溶性酸或碱,主要是由于氧化变质所造成,说明该油品抗氧化性能差。
其存在会严重腐蚀金属机件,含水的油品会加重腐蚀,在油品种一般不允许其存在。
它也是保证机件不受腐蚀的一个指标(注:含有碱性添加剂的油品测定时允许呈碱性,应区别对待,如汽油,柴、机油。
)。
因此,当油品呈酸或碱性时,就应立即更换新油。
4、腐蚀试验:是用以检验润滑油中酸或硫化物对金属的腐蚀情况。
若油品中含有过量的低分子有机酸或无机酸,它会使铜、铅、锡及其合金产生强烈腐蚀,增加磨损和油泥,腐蚀性硫化物会使发动机润滑油加速变质,产生大量积炭和油泥,因此针对铜、铅、锡及其合金材料的运动副应重视腐蚀试验指标。
5、水分:水分的存在能实在0℃以下工作的运动副发生油路堵塞;燃料油发热量降低;液压油形成气泡,产生气阻,影响设备工作性能。
水分会促进油品乳化,降低粘度和油膜强度,促使油品氧化变质,增加油泥,加重含酸油品对机件腐蚀,使油品的添加剂沉淀,失去应有作用。
在新油中不允许有水分的存在,在储运中要严防水分侵入油中。
若在油中验证有水分存在,应禁用和换新油。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常指油中所含的尘土、泥沙、金属粉末、砂轮粉末等不溶性杂质。
杂质的存在会破坏油膜,加速运动副的磨损,甚至直接研损机件,造成抱轴;还会堵塞油路或过滤器,造成设备润滑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因此,当油品中机械杂质超过一定量(0.2%)时,就应立即换新油。
7、凝点:是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