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前言 (3)1.1工程概况 (3)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3)1.3工作依据 (4)1.4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布置 (4)1.5勘探点的测量 (6)1.6勘察完成时间及工作量 (6)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6)2.1气象、交通 (6)2.2地形、地貌 (6)2.3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 (7)2.4地层岩性 (7)2.5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7)2.6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作用 (8)2.7地表水及地下水 (8)2.8 工程地质分区 (8)2.9 氡浓度分析与评价 (8)3岩土参数及原位试验成果统计 (8)3.1室内测试成果及统计评述 (8)3.2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10)3.3工程岩体级别 (10)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1)4.1场地稳定性评价及适宜性评价 (11)4.2场地地基均匀性评价 (11)4.3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 (11)4.4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11)4.5场地及地基土地震效应 (11)4.6基础持力层选择 (12)4.7基础形式建议 (12)4.8基坑工程 (13)4.9边坡工程 (14)4.10填土工程 (14)5岩土工程检验和监测 (14)5.1现场验槽 (14)5.2基坑边坡的变形监测 (14)6 结论与建议 (15)6.1结论 (15)6.2建议 (15)附录:1、勘探点一览表……………………………………………………………3张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1张3、基岩面等高线图………………………………………………………1张4、工程地质分区图………………………………………………………1张5、工程地质剖面图(1:300)………………………………………..44张6、钻孔柱状图……………………………………………………………74张7、静力触探柱状图………………………………………………………32张8、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1份9、土体物理力学试验报告……………………………………………….1份10、水质简分析试验报告…………………………………………………1份11、土易溶盐分析试验报告………………………………………………1份12、波速测井报告…………………………………………………………1份1前言1.1工程概况受XXXXXXXXXXXXXX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XXXXXXXXXXXX”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位于XXXXXXXXXXXXXX,小地名:XXXXXXXXXXXXXX,北侧距XXXXXXXXXXXXXX直线距离约700米,拟建内环路、望景路及水井路分别从场地北侧、东侧及南侧穿过,交通将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略工程场地交通位置图工程规划总占地面积为78188m2,总建筑面积约为233357m2;主要由12栋高层住宅、4栋多层住宅、商业、地下车库及配套设施组成,各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性质见下表1-1。
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性质一览表1-1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结合地块内拟建、构筑物的特点、拟建场地地质条件,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其目的是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对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及建议,为建筑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1.2.2技术要求(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计算参数;(2)查明建筑场地影响范围内的各岩土层类型、成因、时代、地层结构、深度、分布、工程特性、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的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并判定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提供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提供场地土类型、覆盖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等有关地震参数,判定场地类别,评价场地抗震地段;(5)提供岩土参数建议值,选择适宜的基础持力层及建议建筑物基础形式;(6)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7)对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评价,并提供有关计算参数。
1.3工作依据1.3.1主要依据规范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8)《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2)《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3.2其他依据(1)甲方提供建筑总平图(1:1000);(2)设计方提供建筑立面图(1:100);(3)甲方提供控制坐标点及高程。
1.4勘察方法和工作量布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节的等级划分并结合本工程的概况及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各拟建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均为二级;根据场地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和附近已有的地质资料,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内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4.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结合搜集的区域地质资料、相邻工程勘察成果及现场踏勘情况,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测量、野外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工程地质测绘主要调查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岩层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地下水出露情况等。
(2)工程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及坐标作为本次测量的依据。
内容为钻孔定位、实测工程地质剖面。
测量方法是:采用动态GPS,测量成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3)钻探采用XY-100型钻机进行回旋钻进工艺,土层采用干钻;基岩强风化层采用小水量给水钻进,轻压慢转;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大水量给压钻进。
钻探过程中,土层及强风化层岩芯采取率达到了40~70%;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80~90%。
(4)原位测试波速测试:对覆盖土层采用剪切波测试,单孔法,在木板两端水平激震产生剪切波SX、SY,在木板中心激震产生P波,测量间距1.0米。
对下覆基岩采用声波测试:单发双收,源距0.5米,间距0.2米,岩样测试为直达波的到达时,并计算波速,以了解场地地基土的土动力参数,波速测试由重庆川东南地质矿产检测中心完成。
静力触探试验:利用单桥静力触探仪对场地内粉质黏土层进行原位测试,以进行土层的力学分层。
(5)室内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测定岩石的天然(泥岩)、饱和(砂岩)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指标,评价岩体力学强度。
土常规试验:测定岩土的常规物理性质指标,确定岩土定名。
直剪试验(快剪):测定地基土强度参数c、φ值,评价地基土强度,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数。
压缩试验:测定地基土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为地基变形设计提供参数。
易溶盐分析:采取岩土试样作易溶盐分析试验,评价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水质简分析试验:测定水样中各成份的含量,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室内测试委托重庆川东南地质矿产检测中心负责完成,试验时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操作,试验数据可靠。
1.4.2工作量布置根据本次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勘察技术要求,我公司及时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测绘,制定勘探任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要求和地块内拟建建筑物特点,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有关规定,勘探点主要沿拟建建构筑物角点、轮廓线及中心布置,共计布置勘探孔194个,其中控制性勘探孔74个,勘探点间距约10.0m~30.0m。
勘探点深度:控制性勘探孔均进入地下室底标高以下,且进入下部中风化层基岩不少于6.5m;一般性勘探孔进入地下室底标高以下,且进入下部中风化层基岩不少于3.0m。
(注:因勘探点zk41、zk101位于未拆除民房内,该地段地层情况根据相邻勘探孔及地质调查情况进行推测。
)1.5勘探点的测量勘探点测量是根据甲方提供的1:1000总平面图、引测控制坐标及高程,作为本次测量的依据。
内容为勘探孔测放(包括勘探孔定位、钻探完毕后收孔)、实测工程地质剖面。
测量方法是:采用动态GPS ,测量成果精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由甲方提供引测点A :X=3258988.162、Y=35442104.469、H=349.71,B :X= 3258943.174、Y= 35442071.786、H=352.18)1.6勘察完成时间及工作量我公司于2013年12月25日组织队伍进场,2014年1月12日顺利完成野外钻探工作,共计17天;室内试验及内业资料整理7天,于2014年1月20日提交正式成果。
本次勘察完成各项工作量及提交成果资料见下表(表1-2、表1-3):野外主要完成工作量 表1-2室内主要完成工作量 表1-3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交通本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温暖湿润,冬暖春早,夏热秋冻,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较少。
年均气温17.8℃,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温度为-5.5℃和39℃,全年无霜期约329天,日照119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40.7mm ,多集中于6~9月,常有春旱。
年平均湿度为77.5%。
全年主导风向;夏季西北风,冬季北风,距地10米年最大瞬间风速34米/秒,夏季平均风速1.8米/秒,冬季平均风速1.5米/秒。
场地现有望景路南端,规划该道路延长线将从场地东侧通过;在建内环路从场地北侧通过。
2.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冲沟、斜坡及坡顶地段,为剥蚀低丘地貌。
场地中部及西北部各发育一冲沟,四周为丘坡,总体呈中部低、南北略高态势,自然地面高程约349.5m ~391.0m ,最大高差约41.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