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小学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做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科研的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提高或解决的小型的教育科学研究。

小课题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小”、“真”、“实”、“活”、“快”来概括。

小课题虽“小”,但其价值并不小。

如果一线教师在做小课题研究时能做到上述几方面,不但会使小课题研究变得简单,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为以后做大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课题研究“实”在一个“真”字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

”怎么个样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

我能否给大家一个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

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

小课题的研究重在“活”。

所谓“活”是说,教师在平日自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手边”的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它不需要严格的研究程序,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存在于教师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时都可以开放,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
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小课题的研究需要“快”。

所谓“快”。

指的是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由于样本较小,它不需要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

关键是要让自己体会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小课题研究,关键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

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

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

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

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

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不必是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

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

例如“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是“怎样培训学生的倾听能力”,其研究的范围就让人一目了然。

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例如“素质教育下的作业改革”这样的选题,帽子扣得太大。

我个人认为它不宜于小课题。

然而“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背课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等这样的小课题就明确多了,以小见大,耐人寻味,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