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主要是指发达国家私人垄断企业,以本国(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东道国)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不是法人)和子公司(法人),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应具有的三要素:
1、跨国公司须是一个工商企业。
2、企业需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有共同的政策。
3、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英荷壳牌石油。
(二)、特征
1、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2、实行全球战略。
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4、经营多样化。
垂直一体化:发展水平不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同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混合一体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体化。
二、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输出是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资基础
跨国公司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战后,美国在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商均居世界首位.
聯合國貿發會議公布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
新華社日內瓦10月3日電(記者嚴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3日在這里發表《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公布了以海
外資產計算的1998年世界跨國公司百強排名,美國通用電
氣公司名列第一,海外資產1286億美元。
排名第二至第十位的依次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英荷皇家殼牌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日本丰
田汽車公司、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
德國奔馳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
報告說,這100家全球最大的非金融性跨國公司擁有的海外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海外員工600萬人,已經成為全球
生產的的重要動力,其中90家公司總部設在歐盟、美國和日
本等三地,其經營活動主要分布在汽車、石油、電器等領域,
公用事業和電信領域的大型跨國公司數目也在逐漸增加。
據貿發會議統計,全球目前有近63000家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70萬家,它們的經營活動已經擴展到世界所有國家
所有經濟領域,是世界經濟中一支強大力量。
新華社 2000年10月04日
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发达国家发生了第三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六十年代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的
产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
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
在它的推动下,人类社会
发生了一场深刻而又巨大的变化:世界大工业文明诞生了。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第二节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一、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
内部贸易的概念:是指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流动。
特点:具有隐蔽性。
二、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构特征
(一)部门结构特征
研究密度(技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和部门(如汽车、电子工业等)的企业内部出口率多于研究密度较低的(当地市场采购),或较高的(国外市场需求较少)行业或部门。
(二)产品结构特征
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是代售的最终产品,其次是有待于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品。
(三)地区结构特征
发达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内部贸易较发达。
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内部化率较高。
三、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原因(简答或多选)
1、跨国公司交易成本较低。
2、便于实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
3、适应规模经济和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4、降低风险。
四、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一)概念:P134 也称为转移价格,分为转移高价和转移低价。
(二)目的(多选或简答)
1、减轻税负。
所得税:高出低进或高进低出。
高或低是相对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而言。
假设香港所得税为17%,美国所得税为22%。
现有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了一家分公司,美国的总公司将会把利润留在哪里?
关税:跨国公司对设在高关税国家的子公司以偏低的转移价格发货,以此来降低子公司缴纳的关税税额。
2、转移资金。
3、调节利润水平
4、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5、减少或避免风险。
例:如预测某一子公司所在国货币可能贬
值,跨国公司就可以采取子公司高进低出的办法,将利润和
现金余额抽回,以减少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
第三节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贸易
一、战后发展的原因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是指技术供应方按一般商业条件,通过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或协议的方式,将某种技术的使用权越出国
界转让给技术的受让方使用的一种行为。
有偿的技术转让----技术贸易
技术转让的方式
无偿的技术转让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特征或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区别
1、贸易标的物的内容不同
技术贸易的标的物是知识产权: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商品贸易的标的物是有形的商品。
2、贸易标的物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同
技术贸易转让的是使用权,商品贸易转让的是所有权。
3、从贸易双方当事人的关系看两者存在的差异
技术贸易的双方当事人存在着较长的合作与反限制的关系,而贸易双方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
4、贸易标的物作价原则存在差异
技术贸易采用的是利润分成,商品贸易是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数量的利润
5、从贸易所涉及的法律刊两者存在的差异
国际技术贸易所涉及的法律、公约较之商品贸易更加广泛,更为复杂。
6、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两者存在的差异
国际技术贸易的收入和支出属于无形的商品贸易,一般不列入该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平衡表中,它通常反映在一国的国际收支表的经常项目中。
商品进出口则是一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的重要项目。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一)直接投资: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将资金、技术一并投入新设立的子公司。
(二)许可贸易:技术许可方将其交易标的区的使用权通过签订许可协议或合同的方式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一种贸易方式。
1、独占许可协议:技术接受方在协议规定有效期内在特定地区对许
可协议规定的技术拥有独占的使用权。
2、排他许可:许可方和接受方独有使用权。
将第三者排除在外。
(三)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
(四)合作生产(许可方以技术参股方式参与生产)
第四节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简答或论述)
第五节对跨国公司理论的介评
一、垄断优势理论P175页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提出
产品周期:创新、成熟、标准化三个阶段
(一)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
(二)产品成熟开始国外生产时期。
技术成熟后,出现大量的仿冒者即竞争者,创新国如想保持和扩大对国外市场的占领,就必须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即到国外建立子公司,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三)产品标准化国外产品返销创新国家时期。
此时期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国优势丧失,国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转向从国外进口。
该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也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第九章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的定义、标准(即三要素)、特征。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的概念、特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价格及其目的。
●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特征、方式。
●跨国公司理论的介评:主要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