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最新版)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最新版)
•
6/17/2014
瘫痪患者卧位-坐位转移技术
由于双上肢功能正常,瘫痪病人由卧位坐起较容易,可先利用上身摆动的力量翻身至 侧卧位,再有肘部和前臂支撑,躯干前屈,用上肢的力量撑起,完成坐起。也可用双 肘屈曲于身后支撑直接由仰卧位坐起,但较费力,不建议采用,尤其是早期患者不宜 采用。
•
6/17/2014
转移技术(坐位--站立位转换)
(2)自己站立起: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前缘,双足平放地上,膝位于足尖上方,双手 交叉相握,手指向前、向上抬起。同时,身体前倾,重心移到膝的前方,直到站起。
•
6/17/2014
转移技术(轮椅转移)
先将轮椅置于健侧床边成30-45°夹角,关刹车,患者由卧位变换床边坐位。双足踏地后 躯干微向前倾,健手伸向轮椅,健腿向前迈一步,并以健腿为轴心转身坐下。
•
6/17/2014
使用轮椅的方法
• 从床上移到轮椅的方法:
1、先把轮椅放好在床边,刹好车,帮助患者翻身至面对你 2、一手放在患者手臂的肩部往上用力,一手放患者膝盖后面,帮助患者坐起 3、患者坐在床边,双脚放于地面上,使全脚掌着地,操作者站在患者健侧前方, 双手环抱操作者颈部,一只脚放在患者两脚之间夹住患侧的膝关节或用膝盖 顶住,双下肢屈曲下蹲,双手抱住患者的腰背部(如果较肥胖的可抓裤腰 带) ,利用身体向后倾的力量使患者臀部离开床面,以健侧下肢为轴,旋转 身体,将臀部对准轮椅坐垫坐下。
•
6/17/2014
下,患侧 在上的侧 卧位。头 部枕在枕 头上,但 不宜过高。 躯干与床 面成直角, 患侧上肢 用枕头垫 起,肩前 屈90°~ 100°,腕 和肘伸展。 患侧下肢 也用枕头 垫起,向 前屈曲, 健侧下肢 平放,轻 度屈曲。
6/17/2014
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
在上的侧卧位,是所有 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 利于对患侧的知觉刺激, 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 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 明显的好处是健手被解 放出来。头上颈部屈曲, 躯干稍向后,后背垫一 硬枕头,患侧肩应前伸,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 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下肢呈迈步位,健侧下 肢髋膝屈曲,患侧下肢 呈伸髋稍屈膝体位,并 用枕头在下面支持。
6/17/2014
(三)测量与使用
1.测量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身长减 去41cm即为腋杖的长度。 • 站立时从腋窝下2指宽至 脚下,大转子的高度为把 手的位置,也是手杖的长 度及把手的位置。 • 测量时患者应着常穿的鞋 站立。
6/17/2014
如果患者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
6/17/2014
使用
6/17/2014
一, 良姿位
• • • • 是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 作用。 偏瘫良姿位摆放的目的:防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和垂足,减轻痉挛。 应在发病后立即训练 在整个ADL训练中均应保持
6/17/2014
仰 卧 位
患者头部放在枕 头上,抬高患侧 肩关节,肩下垫 一比躯体略高的 枕头,患侧上肢 置于枕上,掌心 向上,手指伸展, 另一枕垫于患侧 臀部及大腿外侧, 膝关节轻度屈曲, 下垫一小枕。
• • •
6/17/2014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训练前,要评估病人ADL的能力及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病人的病情、全身功能状况,现在和将来的个人需要和愿望,住 宅环境和家庭条件,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 训练计划实施时,必须早期开始,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训练中,可以先化整为零, 在化零为整。 对因疾病而引起严重残疾的患者或经过适当训练仍不能独自完成ADL的患者,可以借助 必要的铺助器具。 治疗人员要耐心,病人要主动参与,有恒心。=
6/17/2014
二、 腋杖 axillary crutches
(一)种类与结构
6/17/2014
(二)适应证
• 1.单侧下肢无力而不能部分或完全负重的 情况,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胫腓骨骨折, 或骨折后因骨不连而植骨后。 • 2. 双下肢功能不全、不能用左、右腿交替 迈步的情况,如截瘫、双髋用石膏固定或 用其他方法制动时。
(二)适应证
• • • • 偏瘫 下肢肌力减退(脊髓灰质炎或下肢神经损伤) 平衡障碍(颅脑外伤或多发性脑硬化) 下肢骨关节病变(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 骨质疏松或半月板切除) • 老年人 • 单侧下肢截肢或配戴假肢 • 偏盲或全盲等
6/17/2014
单足手杖
• 适用于握力好、上 肢支撑力强的患者, 如偏瘫患者、老年 人等。上肢肩可以放置在内收位,中立位或前伸的位置,肘伸直,腕背伸约30—40,手 指稍屈曲,拇指对掌,下肢伸髋并稍外展,伸膝,但避免过伸,踝背屈至中立位,在 两腿之间放一小枕,两侧髋关节外侧各放一小枕,以保持髋关节外展而不旋转,床尾 放1-2个枕头,保持踝关节的中立位。(枕头一般是40X60CM)
• • • • •
6/17/2014
卧床患者什么时候开始康复训练
• 最好在患者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 搏、体温)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 48小时开始,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 完好的交流能力,但患者对痛和不适有 反应,有一些交流能力。
6/17/2014
• 一.良肢体位 • 二.转移技术 • 三.助行器的使用
6/17/201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6/17/2014
日常生活活动的定义
• • • 日常生活活动(ADL) 一.狭义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 生活活动 -----衣,食,住,行,个人卫生 二.广义 人们在家庭,工作和社区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交流能力 ----安排生活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经济能力
→
6/17/2014
→
更衣
• 1、偏瘫更衣技巧:
• 穿脱套头衫或背心
• 穿法:先把衣衫放在膝关节上,患手插入同侧衣袖,并将手腕伸出袖 口;再将健手插入另一侧袖口,并将整个前臂伸出袖口;最后将头套 入领口并伸出,整理好衣服。 • 脱法:健手抓住衣衫后领向上拉;退出头部,再退出双肩和双手。
6/17/2014
6/17/2014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站立, 坐下及坐车:
(1) 站立:拐杖置患侧,用另一手支持扶手撑起。 (2) 坐下:(与上述相反)。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上下楼梯:原则:健肢先上,患肢先下。
(1) 上楼:上楼时健肢先上, 患肢后上, 最后上拐杖。 (2) 下楼:将下楼时先下拐杖, 再下患肢, 最后是健肢。
二.转移技术
6/17/2014
转移技术的分类
独立转移:是指依靠患者自己的力量所进行的转移活动。 铺助转移:指他人帮助下完成或借助他人的力量所完成的转移。 器械转移:指借助器械完成的转移,包括使用转移板、绳梯、升降装置所进行的转移
• • •
6/17/2014
转移技术(偏瘫病人的翻身法)
翻身(1)上肢摆动法: 患者仰卧位,bobath握手,双膝弯曲,双足平放,头先转向要 翻的一侧,双手于中立位伸肘上举,做左右侧摆动引发肩、上肢向同侧摆放,带动躯 干旋转翻身。
•
6/17/2014
转移技术(偏瘫病人的翻身法)
(2)健腿带动法:1、向健侧翻身,健手将患肢放于胸前,健腿插入患腿下,在转颈 及肩的同时,用健腿带动患腿翻向健侧,身体跟着转过来。
•
6/17/2014
转移技术(偏瘫病人的翻身法)
2、向患侧翻身,将患臂挪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腿屈膝,抬头,颈前屈, 向患侧转肩,同时将健腿稍向外挪动,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力转过来。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行走时:
(3) 二点法: • 左拐杖与右脚一致;右拐杖与左脚一致。
6/17/2014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行走时:
(4) 摇摆法: • 快速通过时使用,二边拐杖同时前进,双腿再一起摆荡向前。
6/17/2014
摆至步 swing to gait
6/17/2014
科技辅具 – 拐杖
T型软握把手杖
四脚型手杖
四脚型手杖
腋下拐
6/17/2014
6/17/2014
科技辅具 – 助行器
四脚型协步椅
前轮式协步椅
三轮式购物车
6/17/2014
四轮式购物车
三、作用
• • • • • 保持身体平衡 支持体重 增加肌力 辅助行走 其它
6/17/2014
6/17/2014
手杖两点步行
• 同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撑体重, 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作为一 点,健侧足作为一点,交替支撑 体重的步行方式。
6/17/2014
手杖三点步行
• 伸出手杖→迈出患足→迈出健足 • 手杖三点步行分三型: 后型:健足迈出的步幅较小,健足落地后足尖在患足尖之 后。步行稳定性好,恢复早期患者常用此种步行方式。 并列型:健足落地后足尖与患足尖在一条横线上。 前型:健足迈出的步幅较大,健足落地后足尖超过患足尖。 此种步行稳定性最差。
• • • • • • • 摆至步 摆过步 四点步行 三点步行 两点步行 部分负重步态 免负荷步态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行走时:
(1) 四点法:左拐扙→右脚→右拐杖→左脚 较安全稳定。
•
6/17/2014
6/17/2014
使用拐扙之方法
• 行走时: (2) 三点法: 患肢稍可或完全无法负重时,二边拐杖跟患肢一同向前;健肢再向前。
穿脱前开口衫衣
穿法:患手插入衣袖,健手将衣领向上拉至患侧;健手在颈后抓住衣领拉至健侧肩部, 然后健手插入另一衣袖;系扣,整理好衣服。 脱法: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健手抓住衣衫后领向上拉;退出头部,再退出双肩和双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