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 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与世界。
3.思考“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闭关锁国”政策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知道我国哪些农作物是从国外引进的?生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甘薯引入的详细内容,使学生了解甘薯引入的具体过程,然后点题:甘薯引进和推广种植,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明清经济的发展(板书)教师指明本课经济发展一目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四个方面内容:1、首先学习农业的发展。
(板书农业的发展)指明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明代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有哪些?其中哪些是高产作物?哪些是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材料:讲述这些农作物引入、推广的过程,说明这些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广的意义。
(出示史料)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产量也极高。
让学生分析粮食产物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
2、下面学习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状况两段内容: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①手工业发展状况是以哪几个手工业部门为例介绍的?这些部门有哪些突出成就?②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小组活动,各抒己见,教师也参与活动,各组代表发表组内探究成果。
教师《明朝松江出产的棉布》,引导学生观察其花纹、色彩,让学生对当时棉纺织水平有一个直观印象。
学生活动与探究:P116页“动脑筋题”让学生讨论,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讨论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师问:“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说明了什么?生答。
(使学生认识到清代丝织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发展)。
《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并介绍,让学生感知青花瓷工艺水平高超,工匠智慧不凡。
初学了商品经济活跃表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①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繁盛,出现全国性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
《皇都积胜图》,让学生感知北京商业繁荣景象。
学生活动与探究:P119页《南都繁会图》景象,回答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几个词的含义:“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南北两口”指张家口和古北口。
通过画面和招牌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反映了当时南京经营货物的广泛性,反映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活跃。
②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
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
如徽商、晋商,即是这种集团。
请一同学阅读“徽商、晋商”小字。
学生了解他们经营范围。
师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有的投资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导入资本主义萌芽学习。
3、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及清朝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发展概况。
让学生观察P117页下图《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说一说施复夫妇织不织布?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读小字,了解施复夫妇发家过程,他们成了大机户,剥削机工。
教师导:这不是当时个别现象,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丝织业中已出现了许多象施复夫妇一样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了。
当时有“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现象了。
学生研读课文,了解“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什么?及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什么实质?学生议一议(略)。
师述:这种现象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在封建生产关系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到了清代这种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有了发展,但仍处于萌芽阶段,发展仍很缓慢。
究其原因,与清朝统治政策有关。
导入“闭关锁国”政策学习。
板书:闭关锁国政策1、师解释: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这是自明末以来中国统治者长期推行的一项治国方针,就是主观割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中国处于闭目塞听的状态。
2、提问:清朝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结合乾隆帝信函,培养学生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
师生一起互动,学习P118页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出哪些方面原因,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答案。
3、与学生一起了解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师讲清在对外贸易上由实行海禁政策到闭关政策的出台过程。
4、导入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板书:“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布置学生研读课文P118页最后一段及P119页小字,思考“闭关锁国”政策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5、学生探究活动一:对比一下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不同后果,谈谈你的想法。
6、学生探究活动二:议一议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肯定学生思维,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
教师小结:我们应从“闭关锁国”改革中吸取教训: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2、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3、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4、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学习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学习流程:10分钟预习→5分钟讨论→15分钟展示→5分钟检测→5分钟纠错巩固★★★★★课前预习(10分钟)(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自学探究:(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引进作物——、——、——、——、——等。
2、手工业:(1)棉纺织业:从——向——推进。
(2)丝织业:——、——。
(3)制瓷业:以——为中心。
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时间:——2、地区:——、——等江南地区3、领域:——部门4、特征:以生产——为目的;“——出资、——出力”。
5、实质:机户是——————,机工是——————;他们之间是——与——的关系,是————性质的生产关系。
6、发展:清代具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1)————————————————————;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2)————————————————————;(3)————————————————————。
2、过程: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政策;统一台湾后,实行——通商;后来只开放——一口通商,由“——”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1)积极方面:——————————————————;(2)消极方面:——————————————————,———————————————————————。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说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区、领域、条件、标志、及其实质。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分别产生了什麽影响?2、清朝为什麽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什麽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麽启示?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假如你是明清时期一位精明的商人,那时你最有可能去经商的城市是()(1)苏州(2)北京(3)松江(4)南京A、1 、3 B、2、3 C、2、4 D、3 、4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C、明初经济兴盛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D、维护清朝的统治6、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麽政策?(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麽?(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麽危害?(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麽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