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治结课论文
作业要求: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年级专业:工商1101
学生姓名:郭楠楠
学号:201117910128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摘要: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

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关键词:政治本质、多极化趋势、安全挑战、和平崛起
一、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以黎以乱局为例。

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与先秦时期的冷兵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军侵黎与古代历史上大国入侵小国的军事冲突却无本质区别,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形成垄断全部军事力量的中央政府,因此国家间发生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

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

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

[1]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

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
系,反之亦然。

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

[2]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二、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
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定时期,但大国间正发生着力量消长的变化,逐步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1、国际关系新变化
美国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奉行狂妄的单边主义,妄图长期独霸全球。

2004年8月宣布了进行全球部署大调整计划,力图在新形势下加强控制,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与安全。

表面上看,美国霸气十足,不可一世,但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后面,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美国内心缺乏足够自信。

“9.11”时间给美国敲了一响悲惨的警钟,而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没有增加美国的安全感,反而危机四伏,安全缺乏保证。

美国人民大选中最终选择了布什,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悍然发动了“打伊倒萨”战争,如意算盘是按照美国的“自由民主”改造伊拉克,进而以此规模改造中东,牢固控制中东地区以及石油资源。

[3]但事与愿违。

“多强”中最大的变化是欧盟的第五次扩大,虽然欧盟内部的“磨合”尚需较长时日,提高一体化的程度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其要害是内部还存在各种分歧,不能处处事事用“一个声音讲话。

”但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庞大的“超级国家联盟“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还有中国的发展,俄罗斯的复兴势头,日本经济走出低谷以及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追求,都是影响大国关系格局的新因素。

印度、巴西、南非等十来个国家,虽非传统概念上的强国,但他们的发展也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以上各种变化,是多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这种软硬势力的相对此消彼长,表明多边主义是一种客观现实,无疑将对单边主义的行经形成不同程度的遏止,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国际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布什在纪念“9.11事件”五周年的集会上说“今天的美国比五年前更加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嘲弄。

各种迹象表明,无论国际范围还是在美国本土,攻击或威胁这个超级大国的势力(及其人数),最近的这些年不断增多,美国变得更加不安全了。

[4]的确,在当今社会,威胁国际安全的因素还存在很多。

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也持续紧张,冲突此起彼伏;非传统威胁也有增无减。

与地区热点问题相比,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则更是任重道远。

此外,世界还遭受着其他类别的安全威胁。

04年
的禽流感、印尼大海啸,07年的美国飓风,乃至当今中国的汶川地震以及印度的风灾,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丧生,造成了各种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但是这些严峻形式与冷战时期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就拿冷战时期两极对抗格局为例。

冷战时期是美国与苏联的东西方阵营对抗的两极格局,而后冷战时期的是美国(及其盟友)和主要是伊斯兰世界的强硬反美势力(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对抗势头。

冷战的特点之一是它是在国家层面展开,盟友也是国家的行为体。

而目前新的对抗趋势,既有国家之间的摩擦,也有非国家行为体与国家之间的较量,如“基地”组织等其他蒙面敌人与美国的抗争。

3、中日钓鱼之争
钓鱼岛问题之所以出现当前的复杂局面,日本是始作俑者和罪魁祸首,美国也难辞其咎。

首先,日本趁中日甲午战争于1895年窃取了钓鱼诸岛,制造了钓鱼岛问题。

其次,二战后,日美两国于1951年和1971年分别以“交由美国托管”和“归还冲绳”名义,两次将中国的钓鱼诸岛私相授受,埋下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种子。

第三,美国先是单方面宣称日本拥有对于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继而公然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使中日钓鱼岛争端进一步复杂化。

在过去100余年间,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野心。

但日本企图将中国的钓鱼岛主权据为己有,并拿美日安保条约当护身符,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其一,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脉络十分清晰、连贯,日本的强词夺理根本无法撼动大量历史事实以及《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
言》的庄严规定。

即使在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发生最为激烈的交锋时,美方也多次声明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

其二,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是,中国人民决不允许钓鱼岛主权旁落。

钓鱼岛问题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

日本如果以为有了什么靠山,有了什么护身符,胆敢在钓鱼岛问题上升级,必将自食其果。

在中国人民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面前,美日安保条约不是日本窃取钓鱼岛主权的护身符。

4、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29年持续地经济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大,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关联;中国持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势力与各国平等互利合作,不单追求中方利益,而是立主双赢,并积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不断为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原则,伸张正义,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和支援其他国家,充分发挥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国际影响日益增大。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此迅速地发展壮大,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疑虑与敌视。

中国发展在世界上存在正反两种反响,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大。

[5]
三:结语
大国间有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也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就决定了大国之间的相互摩擦、争斗、协调、合作的复杂关系状态。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与发展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而且随
着国际各种力量的均衡化发展,必然使国际关系更加稳定。

所以,虽然国际间竞争的本质没有改变,仍然是为了追求各自的权力与利益,但随着和平发展主题的深入人心,大多数国家或组织还是会遵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因为现在各国在国际上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状态,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就无法谋求长期的发展,就无法从根本上保障自己的权利。

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会加快世界的和平发展。

因此,可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现在的世界各国正在逐步建立一个共荣圈,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较以往的国际政治,当今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参考文献:
[1]《环球时报》:2006年08月03日
[2](美)阿诺德.沃尔费斯:<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集>第28页
[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4年国际形势发展轨迹>第5页
[4]李慎明王逸舟:<2007年全国政治与安全报告>第6页
[5]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4年国际形势发展轨迹>第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