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中的色彩基础教学
肃州区上坝学区下坝小学于永银
生活中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色彩在美术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许许多多的颜色是哪里来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无疑是深奥的问题。
一,原色与间色
九年义务教育二年级美术教科书中《三个好伙伴》,编排了三原色的教学,在认识三原色的过程中感受神奇的色彩美。
颜色中红、黄、蓝是原色,即三原色。
通俗的说,红、黄、蓝三种颜色,就是颜料加工厂的基本原料。
其他任何一种颜色,就是由其中的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我们把它叫做间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
两种颜色搭配的比例不同,所构成的间色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各种颜色,并且不断调整原色的比例,产生不同的新的色彩。
在其过程中,使学生领略大自然中神奇的色彩变化。
二,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具体指的是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
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一)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
色彩因波
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
色相具体指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其中红、橙、黄光波较长,对人的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
蓝、绿、紫光波较短,冲击力弱。
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二)纯度,指的是色素的饱和程度。
色彩的纯度体现事物的量感,纯度不同,即高纯度的色和低纯度的色表现出事物的量感就不同。
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纯度是最高的。
每一色中,如红色系中的桔红、朱红、桃红、曙红,纯度都比红色低些。
(三)明度,是指色彩的深与浅所显示出的程度。
所有的颜色都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
色彩明度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立体感的效果。
三,色彩的性质;
色彩不同,其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使人产生的感受也不同,于是面对不同的颜色人们就会产生冷暖、明暗、轻重、强弱、远近、胀缩等不同心理反应。
色彩的轻与重。
轻和重的色彩感是由色相的饱合度的高和低在视觉上产生的一种效果。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喜欢,有的喜欢清淡,凡是感觉重的色都是色相饱和度高的色,饱合度低则感觉就轻。
色彩的色相因纯度(饱和度)值不同,其轻重的量感也就不一样。
色彩的远与近。
远和近的色彩感是由于色彩的冷暖关系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受而产生的。
一般冷色给人以远的感觉。
在自然界蓝色的群山就给人远的感觉;暖色则给人以近感。
色彩中的冷和暖、轻和重、远与近、胀与缩,以及色彩的明与暗、强与弱,既说明色彩的性质,而冷与暖等等也是人们心理和视觉情绪上的反映,是不同。
一种感觉对比。
这种色彩的对比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富有宣传性。
总之,神奇的色彩及色彩中的奥妙,但是色彩的情感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会产生对同一色彩的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探索五彩斑斓的色彩,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学科论文
谈小学美术中的色彩基础教学
肃州区上坝学区下坝小学于永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