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结课论文中华文明的璀璨时刻专业:电气及其自动化班级:08电气二班学号:0828010070姓名:赵瀚关键词:西安,黄山,龙门石窟,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内容摘要:本文说明了古城西安的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总结文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这些文化遗产在今后的管理方面和工作方向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
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一对古城的考察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周边环绕着泾、渭、灞、沣等八条河流,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
西安地区山环水抱、风景如画,历朝皇帝曾十三次定都于此。
故而,西安遗下了无数稀世奇珍,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距今有2000余年,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当今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已发掘了三个呈"品"字形俑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藏与真人真马大小差不多的陶俑约8000件,战车百余乘,以及数万件实用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于1979年10月建成展厅;二号坑于1976年春发现,于1994年10月建成展厅并对外开放;三号坑于1989年秋建成展厅。
(二)唐华清池唐华清池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唐皇家园林,建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
有:锺灵毓秀的骊山风光,流芳万年的天然温泉,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及其烽火台旧址,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旧址。
(三)东汉法门寺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距西安百余公里。
是我国境内安置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东汉。
原寺规模很大,寺内占地面积100余亩,拥有24座院落,唐时有僧人500余。
寺有一座八棱十三层宝塔,高47米,1至12层共有89个佛座。
塔因年久失修,于1981年8月,塔身半墙倒塌,1987年国家拨款重建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石函封闭的地宫,地宫内珍宝之多,令人目眩。
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佛塔地宫,宫内的稀世珍宝有十个世界之最,地宫出土的4枚佛指舍利是当今佛教界最高圣物。
地宫建筑构造宏伟壮观,为唐时所建,是隋唐皇家寺院。
二古城西安的管理与保护国八大古都,西安居首。
千年帝都曾承载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辉煌的记忆。
唐代长安,八方来朝,声名远播,辉煌堪与雅典、罗马、开罗世界三大文明古城比肩。
唐朝的前一百多年,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开放的帝国”。
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千里跋涉的人,只有一个目标:去长安,到“世界首都”看看。
然而,当年的丰厚遗产,如果不合理规划和利用,不会自然转化成今天的“金饭碗”。
开发不忘护遗址,曲江新区初登场唐末,西安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是西北重镇。
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等遗址,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碑林、城墙等古迹,秦王陵和兵马俑、华清池、乾陵等70多座帝王陵。
如今,重现大唐盛世的努力正在西安付诸实践,一个以“遗址保护性开发”为目的的宏大工程已经启动。
西安复兴,不容易。
在这座古城,修建地铁也需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在经济发展较困难时期,西安也没有忘记保护前人的物质遗产。
新区一期规划15.88平方公里,其中最体现西安创意的文化开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女建筑师张锦秋设计的唐风建筑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耗资13亿元),它与大雁塔景区(耗资5亿元)和曲江海洋世界(耗资2.8亿元),2006年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
此外,新区内主要历史遗迹,还有秦二世陵、汉宣帝杜陵等帝王陵墓,以及大慈恩寺、唐城墙和曲江共三大遗址公园。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近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去年刚刚开门迎客的西安市三大遗址公园。
以曲江遗址公园为例。
园内有大片绿地和湖泊,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游客盈门。
可见的文物古迹较少,其他遗址公园情况类似。
所谓“遗址”,几乎都是只留原址,不见遗迹。
在曲江遗址公园,许多游客恍惚之间,梦回盛唐时的长安城——在那座世界上第一个居民过百万的城市,从皇家到民间,多少欢乐来自曲江山水。
青山绿水间,古人呼朋唤友,相谈甚欢,类似的景象如今同样出现在曲江遗址公园里。
漫步园内,墙上、石上、碑上,常能读到唐诗,透出设计者的巧思——《全唐诗》收入500多名诗人,其中超过半数曾吟咏过曲江,佳句不胜枚举。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白居易《江楼月》);“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
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
”(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李白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出自曲江边的《月下独酌》。
旧城保护,仿古建筑如今,这里是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的重点工程,也是大明宫地区改造和发展的核心。
规划占地面积19.16平方公里,包括改造棚户区600多万平方米,新建居民区5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240万平方米、水面245亩。
一件文物来对待,否则怎么发展?应该保护的必须保护,但不能什么都不让动。
”对旧城改造的争议,张锦秋观点鲜明。
大明宫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仁义介绍,大明宫含元殿是中国宫殿建筑最高成就的代表。
宫殿虽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但可以根据史料记载,异地复建,来满足人们对盛唐的想象。
“但我们不会在含元殿原址上动土,不去破坏遗址。
如果几十年后,人们觉得这样的宫殿建筑不好,还可以推倒重来。
总之不能什么都不做,也不能随便乱做。
”三古城西安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在日前发布的白皮书《西安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报告》中,以大手笔绘就了今后10~20年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蓝图。
“古城复兴”推进国际化西安的未来发展,将把保持和增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作为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最重要的依托,实施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工程,努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对古城墙内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与传统民居,规定不得拆迁;逐渐弱化和分离“古城 的行政、交通、居住等功能,强化其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
与“古城 保持一定的间隔,集中建设“新城 ,以承接从“古城 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重组和完善西安城市功能体系。
把四大遗址、秦汉唐陵等周秦汉唐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古都及其周边文化带的整体保护结合起来,统一规划,争取列为“中华文明故都保护”国家工程,采取国家支持、城市运营、社会参与、国际援助的方式进行保护和建设,使西安成为中国对外的国家文化形象。
今后西安在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中,将充分体现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依靠人的原则,使城市功能人性化、城市生活文明化。
一是教育市民树立风险竞争、敬业创新、契约诚信、责权对等、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现代意识,实践绿色、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西安成为理性、文明之城;二是遵循以人为本、承古开新的指导思想,持续促进城市结构的提升和转化,并按照“古都仪象、现代气息 的城市风格要求使西安成为安定、祥和之城;四是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城市容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和谐共生”走向生态化按照生态城市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均衡性、区域性的要求,西安将结合山、塬、河、田、城各区域环境特点,通过系统持久的建设,使西安生态环境逐步达到自然、清洁、安全、协调、舒适、优美,逐步建立起以绿色产业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力的生态产业经济体系。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争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最终把西安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富裕,又兼备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城市。
黄山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而著称。
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客、诗人、画家和摄影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黄山伟大的自然美,使无数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为之赞叹和陶醉,产生无法抑制的创作激情,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
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就赞美黄山的诗词来说,现在可以查到的就有两万多首。
黄山艺术作品的体裁和内容都十分丰富。
它们从各个侧面发掘体现并充实了黄山的美,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灿烂花朵。
就诗文而言,李白、贾岛、范成大、石涛、龚自珍、黄炎培、董必武、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传于世。
散文中,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
另外,黄山的故事传说也不胜枚举,如《黄帝炼丹》、《李白醉酒》、《仙人指路》、《仙女绣花》等广为传颂。
尤其以体现黄山俊美恬静的黄山画派,更是成为黄山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黄山画派的大师们不断从黄山山水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他们以凝重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图和清高悲壮的风格、深沉宏达的旨意,在画坛独树一帜。
黄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艺术家们又赋予黄山以艺术的生黄山四绝“自古黄山天下奇”,“黄山之奇,信在诸峰;诸峰之奇,信在松石;松石之奇,信在拙古;云雾之奇,信在铺海。
”横空峰峦,浩淼云烟,奔泄飞瀑,嶙峋巧石,奇特青松,无不展现着黄山的壮美风姿。
奇松:松是黄山最奇特的景观,百年以上的黄山松就数以万计,多生长于岩石缝隙中,盘根错节,傲然挺拔,显示出极顽强的生命力,已命名的多达近百株,玉女峰下的迎客松更成为黄山的象征。
怪石:黄山险峰林立,危崖突兀,峰脚直落谷底,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石林和石柱,巧石怪岩犹如神工天成,形象生动,构成一幅幅绝妙的天然图画,其中有名可数的有120多处,著名的有“松鼠跳天都”、“猴子望太平”等。
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走开放型发展之路现代经济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旅游经济尤其不应受行政区划的局限,只有突破区划制约实施区域联合和区域协作,才能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历史上以山区经济为主的黄山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作为“两山一湖”和安徽旅游的龙头,要做好带动作用,在安徽旅游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就应更新观念,增强开放意识,采取更开放的举措:一是要结合“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打开四个出口(汤口、辅村、焦村、苦竹溪),实现四个联动:山上山下联动、自然文化联动、山南山北联动、“两山一湖”的旅游的区域联动,使黄山旅游步入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