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 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 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生物在土 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 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 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对比森林地区和草原地区植被的根系生长情况, 试说出这两个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区别及原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本P70页活动题思考:
图中有哪些圈层,水在组成各圈层的要 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联系:四大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水循环、地质循环)
深 居 内 陆
气
干旱大陆性
地表水贫乏,河流多不发育,多为内流河
水文
稀少
植被
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土壤
地貌
候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作 用显著,形成戈壁沙漠
薄
深厚 水分状况
接受太阳辐射能多, 蒸发量较大,水 阳坡 温度状况好 分状况差 接受太阳辐射能少, 蒸发量较小,水 阴坡 温度状况差 分状况好
阅读以下材料,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鄂尔多斯的毛乌素沙 地,原是一块殷实的草原。 在清光绪末年,大片草原 被开垦,而且只用不养。 最初产量很高,随后就急 剧下降,几年后即行撂荒, 再开新荒地,致使原来的 生荒地变成熟荒地,熟荒 地又变成老轮荒地,最后 成为流动沙地。
(四) 地形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由于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 植被带,导致土壤的组成 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 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水 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 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坡度 陡峭的山坡
平坦的地方 坡向
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 发育土壤 移速度 厚度
较快
较慢 温度状况
裸 风化作用 露 岩 石
成 土 微生物 母 质 低等植物
原 始 草本植物 土 壤 木本植物
成 熟 土 壤
耕作培育
生土 熟土 肥土
耕 作 土 壤
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在上述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 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 响因素。 从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中,我们 可以看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 地理环境的整体特征。这种整体特征不仅表现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所有要素各自的属性,而且具 有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更多属性。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 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 重要意义。
成土母质
土壤形成
气候
地形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成土母质与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 裸 露 的 岩 石
风化作用
成 土 母 质
原 苔藓类生物 始 土 壤
高等植物
成 熟 土 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物理性状)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 学元素和养分(化学性状)
比如: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河床干涸,植被枯萎, 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的疏松表层.
处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 接触地带的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
有机质
气候 地形 生物 水文
岩石风化物
生物
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 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并且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 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质地一般 较粗,含 沙粒较多
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 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 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 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小结:
启示?
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 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 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 定的影响。
思考
根据下列材料,想一想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怎 样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1.塔里木河上中游过度引水,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 河床干涸,植被枯萎,动物死亡,生态环境更加干旱。 2.黄土高原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 农业减产,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洪涝、 盐碱化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每生产出1吨铜,需要消耗相当于35吨煤炭的能源, 会产生142吨废渣。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 物和消耗能源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西北内陆区
1、本景观图反映的是我国 哪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该地区主要的地貌特征 是怎样的?
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 环境优美的地方。 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 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 族厮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 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 旱,使林草几近灭绝。
南方湿热,化 学反应活跃, 淋溶作用强, 土壤中的有机 质含量较低。
东北,气温 低,土壤的 淋溶作用很 弱,有机质 含量多,土 壤颜色很深, 成为黑土。
(三)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 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 切关联。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质地一般 较细,含 沙粒较少
(二) 气候与土壤
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 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 程的性质与强度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 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 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人类活动也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壤的形成过程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
北大荒—北大仓
(1) 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 (2) 合理改造:形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如 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 不合理的耕作经营,通常会导致土壤沙化、 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 (3)利用时必须: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做 到用养结合,促进土壤不断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