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土过程
5.5 土壤的个体发育、系统发育 和演替
土壤统一形成过程实质是土壤与环境 因素,特别是生物因素统一发生和发展的 过程或与生物进化、协同演化的过程。
—— 土壤统一形成学说 ( B.P.威廉斯)
一、土壤个体发育(单个土壤类型) :
土壤从母岩风化产物或其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间起,到目前
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模式如图5-17
1、地质大循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出的各种 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 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受风化,重新 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
2、生物小循环:岩石风化中释放出的植物营养物质 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 又重新释放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12、退化过程: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 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 至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壤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两 个方面。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 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 的质量下降。
5.3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5.2 主要成土过程
基本成土过程
土壤有机质 合成、分解 与转化过程
土壤矿物迁移 与转化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土壤熟化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
5.2 主要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在冰雪复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 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 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
“岩漆”阶段→“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5.2 主要成土过程
图5-16 土壤剖面构型的一般综合图式
土壤内在性质的外部表观特征,就是我 们所说的形态特征,是土壤长期发育过程 中形成的。据此可反映土壤属性。包括: ① 土壤颜色 ② 土壤质地 ③ 土壤结构 ④ 新生体
土壤质地:土壤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百分率组合。野外通常用搓片法 来鉴定。
新生体与侵入体
新生体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 如各种 铁锰结核、盐斑等。而侵入体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而是 外来入侵土体中的物质,故称作侵入体。如砖头、瓦片等,在森 林土壤中的炭屑等。
9、盐化过程:指成土母质中可溶性盐被淋洗 到地下水中,并随地下水流动迁移到排水不畅 的低洼地区,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 盐分由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聚集的过程。
10、碱化过程:指钠离子在土壤表面的累积, 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劣的 碱化层。
11、熟化过程:指在人为干预下,土壤兼受自 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土壤发 育过程。
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 环则使土壤的形成成为现实。
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 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
5.4 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的一段垂直切面。土壤剖 面的构造(或土体构型),是指从上到下不 同土层的排列方式。
5.4 土壤剖面
一、自然土壤剖面的形成 随着土壤形成过程的进行,原来均质
形状:粉末、微屑、斑点、小片、薄膜、薄层、假菌丝、脉 络、管状、条状、花纹、舌状等。
成分:易溶盐类、碳酸盐、铁锰质化合物、硅酸盐、石膏、 腐殖质、来源于生物体的新生体有蚯蚓和虫蛹的粪便。蚂蚁曳出 的土块、被土填实的动物穴、根洞等。
要记载新生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成分、软硬、多少、在 土层内分布的均匀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 某一具体土壤类型,可以包括一种 或几种成土过程。
二、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土壤剖面形态包括土壤颗粒微形态、 结构体形态、土层形态、土壤剖面形态、 土被结构形态。其中土壤剖面形态、土层 形态、土壤结构体形态的观察是土壤资源 调查和土壤地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土壤 剖面构型基本图式,如图5-16所示。
5R、2O灰3淋化溶过、程淀:积在的土过体程亚。表层SiO2残留,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寒湿、郁闭的针叶
林植被下,真菌分解凋落物,产生酸性 很强的有机酸(富里酸),有机酸溶液 在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 和碱土金属淋失。由于酸性很强, 便破
坏矿物晶格,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 发生分离。铁、铝离子 随溶液淋溶淀积 于体表层亚土形层表成下层灰部(白(SiO色B2层溶淋)解溶,度层而小次S),iO,称2则从灰残而化留在层在亚。土
所示。
图5-17 土壤剖面发育的一般图式
二、土壤系统发育(多个土壤类型):
土壤圈中各土壤发生类型在地质历史时 期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土壤演替: 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引起土壤或土壤类
型组合由一种类型转变另一种类型的过
程。
总之,从土壤发生学观点看,成土因素 是土壤形成的外部环境条件,土壤形成过程 是土壤发育内部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土壤形态特征则是土壤形成过程的 结果。土壤发生类型必然要和它们所处的环 境相统一,与成土因素处于动态平衡。
2、腐殖质化过程:土壤中的粗有机质物质,如植物的 根、茎、叶等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3、粘粒化过程: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 而形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 可分为:
① 残积粘化过程:粘粒未经移动,原地发生的粘化。
② 淋淀粘化:上部形成的粘粒经机械淋洗聚积在下部土层。
4、钙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与淀积过程。 分为脱钙和钙积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6、富铁铝化过程: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 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 的作用。
7、水成土壤过程:指在潜水位较高的影响下, 在底土中进行的以还原或以氧化还原交替进 行的成土过程。分为:① 潜育化过程(长期 淹水);② 潴育化过程(干-湿交替)
8、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水分滞留,导 致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使某一土层漂白 的过程。
的母质逐渐发生分异,形成各种不同的 土体构型。
各种土壤的剖面都是由特定的,并有 内在联系的发生土层所组成,从而形成 一定的土体构型,是野外鉴定土壤类型 的基础。
—— 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会有一个 与之相适应的模式土层。
—— 各种具体的成土过程都发生于土壤 剖面的某一层位,但又与整个土体的物 质运动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