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案分析
一.相关课程课标:“我与国家与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认识和处理作为公民的我与国家的关系时,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政治参与的态度。
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较难深入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宪法的原则和价值追求。
且宪法规范因其原则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因此本课知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做到既忠于宪法文本,又要避免空泛的政治说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认识到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说出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现象观察、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自觉担负
起国家主人应负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宪法关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规定
难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过程
视频导课
2018年3月世界再次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因为3月我国迎来了“春天里的盛会”——全国“两会”,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两会的一段视频开启今天的学习内容。
播放视频:宪法宣誓仪式
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多场宪法宣誓仪式。
提问:.为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向宪法宣誓?
这就需要我们先了宪法是什么?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体现宪法尊严,彰显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这也是对人民最神圣的承诺。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国徽的故事
宪法宣誓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在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上方以及会场都有悬挂着国徽(人民大会堂国徽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