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


可编 辑版
17
中期染色体形态的示意图 1.长臂 2.主缢痕 3.着丝粒 4.短臂 5.次缢痕 6.随体
可编 辑版
着丝粒:细胞分裂时,纺锤 丝附着(attachment)的区域, 又称着丝点、主缢痕 (primary constriction)。 染色体臂:长臂(q) 短臂(p)。 随 体 (satellite) : 在 有 些 染 色 体的短臂近末端,有一棒状 或球状的结构,称随体。 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 端的特化部位。
通过电镜观察和研究,提出染色质结构的串珠模型。
可编 辑版
14
⑶、染色质的类型
间期核中的染色质,根据其螺旋化程度及染色 程度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类。
异染色质
可编 辑版
15
二、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数目
⑴ 几乎所有生物细胞中均存在染色体;
⑵ 各物种染色体均各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在细
胞分裂的中期和早后期最为明显和典型;
可编 辑版
25
4、特殊类型的染色体
巨型染色体(giant chromosome) 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
B染色体
可编 辑版
26
多线染色 体
单线性与多线性:
染色体在通常情况下具有单线性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的幼虫唾液腺、 肠、马氏管等的细胞中存在巨染色体,由 具有多达2048条染色质线(多线性)组成。 多线染色体产生于内源有丝分裂:
核心外缠绕约146bp的DNA片段构成核心颗粒。
核心颗粒与DNA连接部(约60bp的DNA片段和H1) 构成核小体。
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可编 辑版
13
奥林斯(Olins A.L.,1974,1978) 柯恩柏格(Kornberg R.D.,1974, 1977) 钱朋(Chambon P.,1978)
现代遗传学
Modern Genetics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ytological Foundation of Heredity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第三节 细胞分裂 第四节 配子的发生、受精和生活周期
本章要点 复习思考题
可编 辑版
2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⑶ 中期染色体分散排列在赤道板上,故通常以这
个时期进行染色体形态的识别和研究。
可编 辑版
16
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分析染色体形态特征的主要目的是区分、识别 染色体。 经过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分析并 用于染色体识别的特征主要有:
染色体的大小(主要是指长度); 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臂的相对长度); 次缢痕和随体的有无及位置; 端粒; 染色粒等。
可编 辑版
20
染色质组装为染色体
DNA双螺旋
一级结构 (7)
二级结构 (6)
三级结构 (40)
“超螺旋管”ຫໍສະໝຸດ “串珠” “螺旋管”“袢环” “放射环”
四级结构 (5)
中期染色体
可编 辑版
21
3、染色体的数目和大小
生物染色体的一般特点:
⑴ 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 体数目相对恒定(重要的 生物学特征)。
可编 辑版
3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将生物分为: 非细胞生物:包括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朊 病毒(有活性的蛋白质),具有前细胞形态的构成 单位。 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 原核生物(prokaryote)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如细菌、蓝藻 (蓝细菌)等。 真核生物(eukaryote)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如原生动物、 单细胞藻类、真菌、高等植物、动物、人类等。
18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两条染色体臂的长度, 可将染色体分为4种类型:
1、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等臂):V 2、近中着丝点染色体:L 3、近端着丝点染色体:近似棒状 4、端着丝点染色体:棒状 5、颗粒状染色体:颗粒状
可编 辑版
19
2、染色体的结构
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四级结构
可编 辑版
11
一、染色质的构成
⑴、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染色质 = 蛋白质 + DNA
组蛋白: H1 2H2A 2H2B 2H3 2H4
高度保守
进行乙酰化、磷酸化及甲基化等修饰而改变基 因的转录活性
非组蛋白:
种类多
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为转录调控因子
可编 辑版
12
⑵、染色质的结构: “串珠结构”
组蛋白八聚体(2H2A + 2H2B + 2H3 + 2H4)构 成核心。
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
同源染色体。
可编 辑版
23
可编 辑版
24
染色体的大 小
⑴ 各物种差异很大,同一物种染色体宽度大致相 同。
植物:
长约 0.20 - 50 μm、 宽约 0.20 - 2.00 μm。 ⑵ 高等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一般比双子 叶植物要大些。
单子叶植物中:
玉米、小麦、大麦和黑麦> 水稻。 但双子叶植物中的牡丹属和鬼臼属也具有较大 的染色体。
⑵ 体细胞 (2n)是性细胞(n) 的一倍。
⑶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通常 成对存在,即形态、结 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 都有2条。
可编 辑版
22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 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两条同源染色体 分别来自生物双亲。
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
6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可编 辑版
7
动物细胞结构 植物细胞结构
可编 辑版
8
细菌、动物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可编 辑版
9
第二节 染色质和染色体
可编 辑版
10
染色质(chromatin): 细胞分裂间期核内,对碱性染料着色均匀的
网状、丝状的物质。 染色体(chromosome):
细胞分裂期,核内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折叠 盘曲而成的杆状小体。其形态结构相对稳定。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 不同的形态表现。
可编 辑版
4
一、原核细胞
细胞壁:蛋白聚糖; 细胞膜: 细胞质:核糖体等; 核 区:DNA、RNA等;
可编 辑版
5
二、真核细胞
细胞壁 质膜(细胞膜)
生物细胞
细胞质
原生质
细胞核
内质网 线粒体 叶绿体 液泡 溶酶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中心体 核膜 染色质 核仁
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 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
可编 辑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