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32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
• 第一次减数分裂 • 配对
–前期 I –中期 I –后期 I –末期 I
• 交换 • 浓缩
细线期(leptotene) 偶线期(zygotene) 粗线期(pachytene) 双线期(diplotene) 浓缩期(diakinesis)
• 第二次减数分裂
–前期 II –中期 II –后期 II –末期 II
细胞周期
间期(interphase) 前期 (prophase) 中期 (metaphase) 后期 (anaphase)
末期 (telophase)
27
28
42
29
30
31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⑴. 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 两 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⑵. 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子、母细胞具有 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59
• 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是无性
生殖中的高级方式,由
亲体的特定部位产生许 多称为“孢子”的生殖 细胞,孢子不经结合, 直接发育形成新个体。
60
• 出芽生殖(budding):即在亲体的一定部位 长出小芽体,芽体逐渐长大,最后脱离母 体而成为独立个体。
61
• 营养生殖:是生物营养体的一部分由母体 分离出来后又长成一个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线期的染色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在交叉 处结合,每条同源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 转录:两条染色单体向两边伸出许多侧环,侧环 是RNA活跃转录的区域。
46
47
48
3 生物体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49
高等动物配子的发生
• 精子、卵子的发生:生殖系统生殖腺中有许多性 原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由性原细胞产 生雌雄配子的过程。
在受精后5d完成。
67
• 同源染色体: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
的方式存在,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 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
68
•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经过紧密 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成的具 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是高 度螺旋化的DNA蛋白质纤维。
• 染色质则是存在于真核生物展开的DNA蛋白质纤维。
4
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DNA的存在状态
分裂期螺旋化
染色质
湖北贝母的B染色体
9
兼性异染色质
• 某些染色质及其区段可在某一细胞环境中由常染 色质转变为异染色质。 • 异染色质的异固缩现象(heteropycnosis)
两者的区别: 组成性异染色质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不能转录、表达。
兼性异染色质在一定的时期具有一定的功能。
10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11
12
两种染色质的区别
38
2、中期Ⅰ 3、后期Ⅰ(减数过程开始)
39
减数分裂前期II和中期II
40
减数分裂后期II和末期II
41
• 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了1次,但分裂了2次,产
生单倍的性细胞
4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合子又恢复到亲 代的染色体数目,使生物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和遗
传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43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基因重组,为生物界的遗传和进化准备了条件。 A、染色体重组 组) B、基因重组(由交换而发生的重
44
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对比
45
两种特殊的染色体
• 灯刷染色体
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卵母细胞,两栖类卵母细
胞的灯刷染色体最典型。
来源: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
36
(4)双线期
又称合成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组成二价体的两条同 源染色体表现相斥而分离,但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交换尚未完成,因而在不同的二价体上,在不同的部 位,不同程度出现交叉现象,使二价体成为“X、V、” 等形状。
交 叉 结
37
(5)终变期或称浓缩期
染色体进一步收缩凝集成短棒状,交叉端化继续进行, 核仁核膜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双价体向赤道移动。
• 这一过程被称为双受精。
56
• 双受精
57
无性生殖
• 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 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方式: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出芽生殖、营养生殖等。
58
• 分裂生殖(fission) 最原始的生殖方式, 亲代细胞两个子细胞与母体大小、形态、 结构相似 • 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变形虫等。
14
短臂 (p) 着丝粒
长臂(q)
次 缢 痕 随 15 体
端粒
16
染色体的类型
臂比是长臂长度与短臂长度的比值。
名 称 中间着丝粒染 色体 近中间着丝粒 染色体
臂比(长/短) 1-1.7 1.7-3
符 号 m sm
分裂后期形态 V L
近端着丝粒染 色体 顶端着丝粒染 色体
3-7
7-∞
st
t
l
I
17
1、拟南芥含雌雄繁殖器官的两性花。雄配子 或小孢子由雄蕊中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 分裂产生。 2、具有双受精过程
66
•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果蝇
1、生长周期短,仅10天左右受精卵→幼虫→蛹→ 成虫图2-12果蝇的生活史 2、一个生活周期25℃约10 d完成。 3、受精卵—发育成胚—孵化成一龄幼虫-幼虫长 大,蜕皮进入二龄幼虫������ 又一次蜕皮形成大的三龄幼虫。
S期(Synthesis phase) DNA复制,组蛋白和 非组蛋白的合成。
26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中一种体细胞分裂方式,遗 传物质从母细胞均等地分给两个新形成的子细 胞,所以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物质上跟 原来的细胞是相同的。
• 细胞周期(cell cycle)
S 期 G1 期 G2 期 M期
18
19
20
第二步:由串联排列的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化,每一圈 由6个核小体构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 11nm的中空螺线管,这时DNA又压缩了6倍,形成 染色体包装的二级结构
21
长度压缩 7倍 长度压缩 6倍 长度压缩 40倍
长度压缩 5倍
22
23
2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24
• 细胞周期(cell cycle) –即细胞增殖周期, 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 分裂结束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25
G2期(Gap phase) RNA和蛋白质合成, 为细胞进入分裂期 作物质准备。
细胞周期
G1期(Gap phase) RNA和蛋白质合成, 行使细胞正常功能, 为S期作准备
常染色质 间期 染色淡
中期 染色深 染色体大部分区域 含基因 复制早,可转录 收缩程度大
异染色质 染色深
染色淡 着丝粒附近 不含基因 复制迟,不转录 收缩程度小
13
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单体: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者在着丝粒 的部位相互结合。 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 痕处有着丝粒,亦称着丝粒区 。 次缢痕: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部分称次缢痕。 随体: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 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 端粒:是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其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 体的稳定性。
50
• 有性生殖
•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是通过两性配 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合子进而发育成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
• 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最普遍的重要的生殖方式。 • 高等动物的生殖细胞在胚胎发生时即已形成,但 直到个体发育成熟时,这些生殖细胞才继续发育, 经减数分裂生成精子(n)和卵细胞(n)。 • 高等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在花器中进行的。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生成方式
33
前期 I (Prophase I)
• 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长线状,分辨不出染色单体,核仁存在。 • 偶线期
核膜破裂,同源染色体逐步相互配对或联会(synapsed), 出现联会复合体(SC)。
34
35
(3)粗线期
• 又称重组期,开始于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后,染色体 进一步变短变粗,SC(联会复合体)仍然存在。 • 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称二价体(bivalent)。 • 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体间可以发生局部交叉互换。
51
52
高等植物配子的发生——雌配子(大孢子)的发生
53
• 雄配子 (小孢子) 的发生
54
• 受精(fertilization):
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 合为一个合子。 • 植物的授粉方式:
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
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
异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
62
4 生活周期
63
• 生活周期
• 有机体的生活周期是从合子形成到个体死亡的过 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总和。
• 真核生物中,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在此过
程中,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染色体分离和交换产
生新的组合。
• 单倍体细胞的融合产生几乎无穷的新的遗传重组。
64
•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65
•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8
组成性异染色质
• 是一种永久性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大小 都较恒定,在间期仍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深, 可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鉴别。 • DNA合成较晚,GC比率高,DNA序列高度重复。 • 多分布于着丝粒附近。 • 可构成染色体的一部分,也可以组成整条染色体。 例:B染色体,也称超数染色体:是某些动、植物细 胞核中除正常染色体(A染色体)外的一类数目不 定的染色体,多为组成性异染色质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