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C卷(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C卷(模拟)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58分)1. (2分)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2. (2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铁农具③磨制石器④青铜器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①③④②D . ①④③②3. (2分) (2018七上·高要期中) 关于早期中华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远古传说是研究夏朝历史的重要依据B .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C . 四羊方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D . 都江堰是春秋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4. (2分) (2019七上·南山期中) 下列成语搭配错误的是()A . 楚庄王——一鸣惊人B . 马陵之战——围魏救赵C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D .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5. (2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A . 韩、赵、魏B . 齐、燕、赵C . 魏、韩、楚D . 燕、赵、魏6. (2分)(2018·滨州)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 . 国家产生B . 文明起源C . 政权分立D . 社会转型7. (2分) (2017七上·盐都月考) 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A . 没有改变土地制度B . 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C . 严重缺乏群众基础D . 违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8. (2分) (2019七上·临洮期末) 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 . 道家B . 儒家C . 法家D . 墨家9. (2分)(2019·安徽)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 . 儒家思想B . 道家思想C . 墨家思想D . 法家思想10. (2分)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的()A . 老子的学说B . 孔子的学说C . 墨子的学说D . 孙子的学说11. (2分) (2018八上·巴彦期中)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25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A . 民国十二年B . 民国十三年C . 民国十四年D . 民国十五年12. (2分) (2017七上·临沭期中) 《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A . 灵渠B . 阿房宫C . 骊山陵墓D . 万里长城13. (2分) (2019七上·潮安期末)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

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A . ①汉业建;②号三国;③赢秦氏B . ①号三国;②汉业建;③赢秦氏C . ①赢秦氏;②号三国;③汉业建D . ①赢秦氏;②汉业建;③号三国14. (2分)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黑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是()A . 半两钱B . 五铢钱C . 蚁鼻钱D . 铲形币15. (2分) (2018七上·兰考期末) 下列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理解正确的是()A .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B . 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C . 消除王国势力D . 革除秦朝弊政,沿用秦朝政治制度16. (2分)(2019·龙岗模拟) 下列官职或机构,属于汉武帝设立的是()A . 丞相B . 盐铁丞C . 通判D . 军机处17. (2分)(2019·甘肃模拟) 2019年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 000多年前对丝绸之路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 玄奘B . 张骞C . 郑和D . 蒙恬18. (2分) (2016七上·长春期末) 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经过()A . 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B . 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 . 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D .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19. (2分) (2018七上·阜新月考) 西域主要指今天的()A . 西藏B . 甘肃C . 陕西D . 新疆20. (2分) (2019七上·庆阳期末)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A . 西周B . 秦朝C . 西汉D . 东汉21. (2分)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 .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C .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D .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22. (2分)(2019·合肥模拟)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投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 . 长平之战B . 巨鹿之战C . 官渡之战D . 赤壁之战23. (2分)《资治通鉴》说曹操统治北方能“化乱为治”,而《三国演义》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

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A . 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B . 历史小说与史书内容基本是一样的C . 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D . 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24. (2分)(2019·历下模拟) 少数民族的胡床、椅子、方凳传到了中原地区,成为汉族人民所喜欢的家具;部分游牧民族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仿效汉族的文字。

上述现象体现了()A . 文化昌盛B . 中外交往C . 国家统一D . 民族交融25. (2分)(2019·惠民模拟) 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鲜卑人汉服乐俑汉人胡食A . 民族交融B . 中外交流C . 经济发展D . 文化成就26. (2分) (2015七上·芜湖期末) 小明一家准备在寒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想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A . 《水经注》B . 《齐民要术》C . 《天工开物》D . 《本草纲目》27. (2分) (2016七下·河北期中)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 . 王羲之B . 苏轼C . 关汉卿D . 曹雪芹28. (2分) (2019九下·泉州模拟)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A .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C .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9. (2分) (2019七上·定西期末)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标志着三国时期开始的历史事件对应的序号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40分)30. (15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

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

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

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31. (12分)(2019·泰州) 地方行政制度的设计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维护国家统一,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职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王朝政区范围的确定,为后来中华帝国版图的主体部分确定了一个大模样。

这种地方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后来两千年的行政定式确定了基本格局。

——摘编自王子今《秦统一局面的再认识》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三: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分权治理国家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的格局,用最高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