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一幅展板,同学们搜集了下列几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经济重心南移B.古代对外交流C.中央集权加强D.科学技术进步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治安混乱B.刑罚严酷C.社会安定D.人口众多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生产B.巩固政权C.吸取秦亡的教训D.减轻人们的负担5.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影响。

下列哪一情节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A.孔明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B.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中C.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D.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小明学习的课题是()A.《两汉的科技文化》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东汉的兴衰》D.《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7.“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8.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北京人9.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0.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11.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反复强调要采取措施反腐倡廉胜取信于民。

那么,在汉武帝时,为防止官员为非作歹,监督和检举京师高官和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推恩令 B.设立司隶校尉 C.独尊儒术 D.削弱封国12.下列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13.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度B.维护周王朝的统治C.阻碍社会进步D.促进局部统一14.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

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A.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滴B.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C.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法家做法D.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墨家影响15.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16.50.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上中下”的地理位置来分,它们分别是()A.齐、楚、秦、燕、赵、魏、韩 B.齐、楚、秦、燕、韩、赵、魏C.燕、赵、魏、韩、齐、楚、秦 D.楚、韩、赵、齐、秦、燕、魏、17.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北魏 B.秦朝、汉朝、周朝 C.秦朝、晋朝、汉朝D.商朝、秦朝、三国18.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

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A.西周与东周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南朝与北朝19.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20.《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这一时间还可表述为A.2世纪初期B.2世纪末期C.3世纪初期D.3世纪末期22.历史知识中,“史实”和“结论”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是要知道二者的区别。

以下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叙述中,属于结论的是A.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C.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D.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C.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24.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A.西周B.秦朝C.西汉D.东汉25.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材料综合题26.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下面两个板块分别呈现的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一(释读图片再现两汉经济)(1)图1耧车的用途是什么?(2)图2五铢钱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在古代,我国陆地上就已经有了重要的商路与外国进行沟通,进行贸易往来。

请问这条商路的出发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最远可以到达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

这条商路的开辟有着什么作用?板块二(研读史料认识魏晋南北朝经济)《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

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7.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

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8.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各朝各代绵延有序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汉武帝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形成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逐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唐朝陆上、海上交通发达,架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交往。

唐朝的发达文化远播域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对域外文化广泛吸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

材料三郑和航海路线图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

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

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织品等物产和造纸、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以及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书籍,成为交流的重要产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多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②郑和下西洋清剿海盗、平息纷争,维护了沿线安定和平。

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对经济贸易交流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4)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认识?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材料一中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_____;汉子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4)根据材料三,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请分别写出这部著作的作者和名称。

(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30.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见下图请回答:(1)请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是传说时代的哪位英雄人物?该人物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2)分析材料一中图二材料,材料中的“子”指的是谁?说出他的治国主张?材料一中图三人物提倡“无为而治”,警告统治者不要为所欲为。

请问他是谁?(3)依据材料二图一,请说出与丝绸之路开辟有直接关系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图二,请概括丝绸之路开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5)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着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确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