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教 与 医 学
东汉太平道首领张角曾“畜养弟子,跪 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 之”。
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陵,也以符水治病。张 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布五斗米道(后称天师 道),除仍用“符水”外,又设置“静室”,“使 病人处其中思过”,有“鬼吏”专为病者请祷。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左:王羲之《黄庭经》碑刻 思图
中:诵经入室存思之图
精品课件
右:太上老君存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北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在继承 陶弘景关于“尸注(肺结核病)”传染性的基础上, 肯定了 “屋传”、“衣传”、“食传”三条传染 途径。 “屋传”是病室“阴幽郁结、邪炁不散, 患毒常存”;“衣传”,是“人与患者同卧”, 或“患者已死,吝惜之家将其衣、帷、卧具器皿 留为己用”;“食传”乃误食“病人饮食,汤菜 余残之物”。强调“斩绝死根,庶可复还生炁”。
这不但为道士行医济世所尊奉,而且成为官方 太医署选择、施行符咒治疗术的准则。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道教符咒治病术之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医疗效 果,除了符咒治病术中有药物治疗因素外,在很大程 度上应归功于符咒在治病过程中的心理医疗效应:
1、十分强调病人首先要对符咒充满信心,要信赖 符咒的神力。《祝由医学十三科》:“太上戒语:不 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 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
2、要求病人入静室,存思安心,进行精神、心理 上的“沐浴”。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道教还极力宣称奉道诵经、持戒以及进行 道教科仪活动皆能消除病邪,达到愈疾的效果。
“此经功德能碎铁围诸山,竭苦海水, 破大地狱,拔重罪苦,除暴恶魔,护诸国土,能 灭一切恶鬼,能除一切重病,能解一切恶毒。 “(《高上玉皇本生集经》卷下)
精品课件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魏晋间道士所著的《黄庭经》(又称“换 鹅帖”,主要有《内景经》和《外景经》之分), 道教思想与医经杂糅,以古道经中人身百脉关窍 各有主神之说为本,结合古医经脏腑作用的理论, 以七言韵文形式,重点阐述了道教上清派典型修 炼“存思法”,道教以其为生人立命之本,誉之 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道教符咒治病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包含有 许多医药治病和卫生防疫措施、因素在内 。
如先摆坛设供,净身沐浴,焚香上章,向天神 祝告病由。注意环境卫生,要求行法场所必须是清 净之室。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打扫,行法之日还要用 醋熏等方法进行消毒清洁。
煎汤方:桃皮半斤、茆香半斤、藿香半两、香 白芷半两、苓陵香半两 粗末同煎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另外,道教常用桃木作道符,桃木本身 具有很强的消毒防疾作用。书符最常用的颜料是 朱砂。朱砂是一种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书符 用的黄纸,是专用姜黄染色制成的专用符纸。姜 黄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之效。道符的制作中还 常加入虎骨、麝香、珍珠之类的药物,这些都是 名贵中药,各有主治功效。咒语的音韵,朗朗节 律,调整病人的身心状况。
在道教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 是用“符水”、“咒说”、“首过”等为治病手 段的。
常,人有病患,皆由五行,按病疗药,方在 皇神,先天有道,内循五脏,外平七情,人有诚 念,无感不通,山有五岳,斗有七星,随吾所指, 诸症技穷,轩辕帝道,蚩尤避兵,速消远愈,顷 刻通灵。急急如太上元始慈悲敕 。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道教所采用的符咒治病实际上是针对病情不能为 常规汤药、针灸、治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补充救疗 措施。
“若疾病之人不胜汤药、针灸,唯服符饮水及首 生年以来所犯罪过。罪应死者皆为原赦,积疾困病莫不生 全。
疾病者,但令从年七岁有识以来首谢所犯罪过,立诸 规仪章符,救疗久病困疾,医所不能治者,归首则差。” (《三天内解经》卷上)
精品课件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精品课件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太平经》中最珍贵的记载,是关于 “守一”的论述,从基本理论到修炼方法、从祛 病延年到激发人体潜能、从修炼过程的心理感受 到生理效应,都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守一”的 原始面貌,特别是列举“守一”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四种偏差,与当今气功所称的“走神”、“岔 气”、“走火”、“入魔”的四大偏差极其相似。 还反复强调了治病用药“是乃救生死之术,不可 不审详”的论点,这是道教医学重视医德的最早 记载。
精品课件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道教的许多经典多涉及疗病、健身、延 年等内容。如《太平经》中医论部分,总结了活 动于民间的早期道救医学的实践经验,揭开了 “道教医学”的新篇章。详论了当时盛行的灸刺 疗法:“灸刺者,所以调安三百六十脉,通阴阳 之气而除害者也。”并指出“人有小有大,尺寸 不同”因而“灸刺”取穴,不能默守陈规,必须 因人因病而异,这些都是正确的观点。
深入实际广泛收集民间医疗成果,“选而集之”, 成《玉函方》百卷。因感该书卷数多,内容繁杂,又 钻研历代诸家备急方书,以其“既不能穷诸病状,兼 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又使人用针,自 非究习医方,素识明堂淹注者,则身中荣卫尚不知其 所在,安能用针以治之哉”?于是“采其要约”,编 撰《肘后备急方》3卷,计86篇。
肺结核病,法国人Villemin 1869年才确定其 传染性,1882年又由德国人Koch发现其结核菌。
精品课件
三、道教学者对医学理论的贡献
1、葛洪
东晋时期的葛洪是道医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他提出:“为道者兼修医术,以救近祸”,“为 道者,以救人危,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开 创了道、医结合的一代新风。
道教与医学
精品课件
引言
道教在创始、发展过程中奉行 的是一条以医传道、借医弘道的立宗创教 模式。为了追求“长生成仙”,道教特别 重视医学及保命延生之术。许多道教徒在 继承和吸取了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优良成 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创立和发展 了与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医疗学 说和技术。
精品课件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