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1T07:35:14.785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2期作者:何家欢苏展超
[导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壮大。
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新时期工程施工要求的矛盾性越发突出,因此,变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以施工要点为切入点,以此保证施工技术要点与新时期施工要求的一致性。
何家欢苏展超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事业的发展壮大。
以往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新时期工程施工要求的矛盾性越发突出,因此,变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以施工要点为切入点,以此保证施工技术要点与新时期施工要求的一致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性能的保障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基本建筑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方面对于建筑整体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但是,土建技术涵盖内容较广,技术要点较为复杂,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缺陷,就现状而言,既往的土建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时下的需求,因此,技术必须不断发展,以时刻跟进时代的需求,以此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使城市有较好的基础稳健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1.1渐变性
建筑施工技术具有渐变性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因此渐变性是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中比较典型的特征。
在施工技术创新中,应加强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方式变革,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1.2整体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总量比较大,施工工序复杂,对于各个施工工序,要求紧密关联,提升施工整体性。
在施工工序控制方面,应做好协调配合,加强施工进度控制,保证建筑施工的连续性,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性。
1.3流动性与固定性
建筑工程施工的流动性以及固定性特征差异比较大,其中,流动性指的是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同时,随着施工现场状况的变化,施工标准也需随之调整,甚至还会出现工程变更。
固定性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应用稳固的施工技术类型,这类施工技术比较常见,比如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等。
2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预应力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比较常见,通过预应力作用,能够有效改变物体结构形式,进而提升施工材料抗压性能。
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可采用预应力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可增加一定的拉力,其能够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承受的压力转变为反作用力。
在建筑预应力施工中,依然有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预应力施工技术发展时间比较短,其是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②在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影响因素比较多,常见应用形式包括预应力平板结构、梁大板框架结构以及转换层结构,上述三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
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创新中,必须加强对于预应力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施工材料的深入研究,保证预应力使用效果。
2.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就现代建筑来讲,混凝土结构应用已十分广泛,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主要针对下述几方面予以合理化浇筑。
第一,桩体制造。
桩体结构不同对混凝土要求也会有所差异。
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需要以水深为依据和载体,以此实现对导管直径的准确掌握。
此外,水下浇筑深度也要予以合理化控制,这是因为其也是影响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将导管迈入作为着重关注的问题,并对各类因素予以综合性、系统性的考虑,防止错误的出现。
第二,其他地基的建设。
就其他地基建设过程来讲,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混凝土浇筑方面。
对此,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应用找平操作,同时,以拓展的基础垫层为立足点来讲,其厚度也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常应≥70mm,强度需要控制在C10内。
此外,对于温度方面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即所处环境温度应尽量保持在5℃以上,浇筑后的一周内还要开展相应的养护工作,确保其持续性。
第三,墙体的建设。
墙体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平整度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也是确保后续隔热层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此外,对于各类挂点设计和安装来讲,也需要同时到位,防止在墙体出现额外开凿的情况。
2.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①针对基础周围以及基础内大面积的模板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工艺,期间通过准48钢管与基础四周构建一个完整的支撑,在确保架构牢固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结构稳定性。
针对工程项目中结构不规格以及性状特殊的模板,通过定型模板的施工工艺以及少量木模板的方法直接组装。
②考虑到模板工程中具有预留螺栓孔的精度要求,施工阶段直接固定预留螺栓孔的模板,施工中在基础内直接增设固定支架,此时要保证固定架具有相应的刚度与强度,这样才能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③在钢筋密集的位置的预留螺栓孔固定架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钢筋固定架的方法,将横向与竖向的钢筋直接焊接在一起,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结构稳定性加设少量的剪刀撑与加固筋等;或者将上下层的钢筋网片直接焊接在模板上,这样能够形成一个牢固且具有理想刚度的骨架,这个骨架能够确保固定预留螺栓孔模板结构稳定性,且不会出现位移问题。
④为了能够保证模板工程的预埋件具有满意的水平度,在施工期间要随时通过水准仪测量埋件标高情况,并记录预埋件轴线位移情况。
2.4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钢筋施工中,梁柱节点处理至关重要,施工工艺复杂,高空作业内容较多,并且钢筋数量多,分布复杂,绑扎施工难度较大。
在框架结构主体施工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如果钢筋分项施工控制不当,则会影响框架结构稳定性,因此,要求加强钢筋施工技术创新,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钢筋焊条规格以及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可有效提升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效果,在焊接施工中,如果接头位置焊接质量较差,则会导致钢筋弯折,如果超过钢筋承受力,还会造成结构断裂。
在钢筋材料规格选择时,要求其结构各个方向均可满足加固施工要求,如果尺寸短,则承重性较差,如果长度较大,则钢筋裸露在外,需进行特殊处理。
除此以外,在钢筋施工技术创新中,还应注意钢筋绑扎以及保护管理,有些结构钢筋交错复杂,要求加强绑扎控制,在绑扎施工完成后,采用垫块进行加固处理,便于混凝土浇筑施工。
2.5防水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也是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现阶段而言,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是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施工技术。
从构造防水来讲,其是基于对建筑整体构造情况掌握背景下,以实际建造情况为结合点,以止水带和空腔构等特殊结构为依托,以此达到防水目的;从材料防水角度来讲,主要是以卷材、混凝土、涂膜等防水材料为手段,实现对雨水等的有效隔断。
对于部分相对特殊的建筑来讲,借助黏土或灰土等材料予以防水也是有效方式,只有确保建筑的防水性较强,那么建筑渗透的抵抗能力也能得到增强。
结语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工作,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中采用的技术的选择依据项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
此外,建筑工程包含行业多、范围广,因此,应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都满足要求基础上,对施工技术进行适当创新与完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李晓良,芦金凤.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探究[J].农家参谋,2017,34(24):214.
[2]赵秀源,陈栓练,林小杰,等.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7(21):219,221.
[3]余尔水.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J].四川建材,2018,44(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