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组织以及设施配置

机场组织以及设施配置


c.城市捷运系统
可使旅客较迅速而可靠地出入市区大部分地区。
3.机场的平面布置与用地规模
3.1 机场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机场是航空运输系统中运输网络(航线)的交汇点,是旅
客和货物由地面转向空中和由空中转向地面的接口(交界
面)。
( 1 )为实现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的转接,机场系统包括
空域和陆域两部分。
空域为航站区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 陆域包括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三部分。 飞行区:供飞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部分,一般布置有飞机的 起落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包括等待起飞机坪)等。
航站区:供旅客和货物办理手续和上下飞机的部分,一般 布置有航站楼、机场地面交通设施、指挥飞机飞行和技术保 养的设施。 城市航站楼是在市中心建设的航站设施,它把机场航站楼的部 分功能转移至市中心,在市中心办理除边防、安检之外的一 切登机手续并接受旅客托运行李。
(2)根据飞机和旅客在机场内的流动状况,可将机场分为飞 机活动区和地面工作区两部分 飞机活动区包括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航站区空域、供飞机在地 面上运行的飞行区。 地面工作区包括航站楼、机场地面交通设施、出入机场交通
1.1 机场分类
机场:在陆地或水面上一块划定的区域(包括各种建筑物、装
置和设备)其全部或部分意图供飞机着陆、起飞和地面活动
之用。 按自然条件可分陆上机场和水上机场两大类;
按使用性质可分军用机场、民用机场、专业机场等;
按机场在航空交通组织中的作用可分为基地机场、起终点机场、 中途机场、备降机场等;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地方机场、国内机场、国际机场。
站等必须距机场一定的距离。
2.5 地面交通要求
航空港的地面交通主要是机场入口道路、机场内部道路及机场的停 车能力等。
与城市之间必须有便捷的地面交通联系。一般要求有专用道路或铁 路、高速列车、地铁等。 a.私人汽车和出租汽车 有很大的机动性,但机场要为之设置较大的停车场。 b.公共汽车和机场班车 费用低,但行驶路线和时间固定。

航空运输的特点和发展 机场分类与等级

机场的一般技术要求布置
航空运输的特点和发展
航空运输的突出优点是快速和舒适。 其普遍性受机场密度的限制。 基础设施的修建费用较高,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
适宜于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和时间价值高的小宗货物。
1.机场分类与等级
危险品货站设在郊区, 并有一定安全隔离
公路
国道、省道、县道 公路分类、分级 高速公路、一—四级 公路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 小,则入境的比重越小,公路越要 离开城区。 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 而过,不宜深入区内。 特大城市利用中心区外围环路,不 必穿越市中心区。
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 扰,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与 城市不直接接触,而在一定的入口 处与城市道路连接。
距离:不近不远(10—30km)
避免通讯干扰。 交通联系:30分钟以内,快速路 联系
设施。
航站楼是这两大区的分界线。
3.2 航空港的用地规模
航空港的用地一般有飞行场地用地、机场服务性建筑、构筑 物用地及少量的居住用地。
飞行场地用地与机场跑道的用地有关。跑道长度是影响机场 规模大小的一个主要参数。
我国各级跑道的基本长度及宽度 机场等级 一 二 三 四 跑道基本长度(米) 2800 2000 1400 450(土面) 400(有道面) 宽度(米) 45 45 40 40(土面) 30(有道面)
d.机场用地附近应有一定的地面运输条件。
2.2 气象要求 最关键的气象因素有:场地气温、气压、风向(见下页)、 风速及烟雾和阴霾等。 2.3 净空要求
为了保证飞机起飞着陆安全,沿着机场跑道周围要有一个区域, 称为机场净空区。在净空区内没有影响飞行安全的障碍物,并 规定其间各处地形地物的许可高度,对这些规定的高度限制, 叫做机场净空要求(或净空标准)。
1.2 城市航空港的等级 机场的等级按飞行区的等级划分。
不同等级的机场可满足不同类型的飞机起降,等级越高可接受 的飞机越大。
2
航空港的一般技术要求
航空港的技术要求一般有用地要求、气象要求、 净空要求、通讯联络要求和地面交通要求。
2.1 用地要求
a.机场用地应当平坦。
b.应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c.机场所处地区其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应良好。
即使是同一类、级的航空港,其用地大小也未必一样,很难用
统一的指标来进行计算,其差别也是很大。
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国内大型枢纽机场的规划用
地应在2500hm2左右为宜,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和
灵活性。
4.机场在城市中的布置
4.1 航空港在城市中的位置 航空港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两侧并远 离集中的城市化地区。 4.2 航空港与城市的距离 一般航空港布置在距城市10-30公里的范围内。
港口
与工业区布置紧密结合(运量大的临港工业);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石油作业区应在城市、港区、锚地、重要桥梁的下游。
机场
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位置: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 侧,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 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最 小距离5—7公里)。 如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 道一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至少15 公里。 若地形条件限制,则设于远郊。
不能将公路当城市干道。
公路汽车站场的布置 长途汽车站包括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和混合站。
大城市设置多个,与货运站、技术站分设;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客运站 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中小城市设一个,或与其他站合并设置。
货运站
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以工业产品、原料和中转货物为主的,布置在工业区、仓储区 或货物集中的地区;也可设在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附近。
4.3 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
一般从城市到航空港的交通时间控制在 30分钟左右,在航空 港与城市之间规划或建设有汽车作用道、快速有轨交通等。
城市对外交通总结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
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与对外交 通运输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 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及景观。
限制机场周围及其附近的山、高地、铁塔、架空线、建筑物等的 高度。
风——地面大气的水平移动,由风向、风速表示。 风向——风向频率 风速——平均风速 风玫瑰图——风向频率图与平均风速图
盛行风向 按城市不同风向的 最大频率来确定。
2.4 通讯联络要求
对一些会干扰通讯、导航的设施,如高压架空电力线、发信台
铁路客运站
中、小城市在市区边缘, 大城市必须深入市中心 边缘(距市中心2—3km) 数量:特大城市分设几个
联系:与城市干道连接, 直接通达市中心及其它联 运点(汽车站、码头)
布局方式:通过式、尽端 式和混合式
货运站
小城市设一个综合性货 运站或货场即可;大城 市分设若干综合性专业 性货运站 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 站,一般应深入市区接 近货源或消费地区 专业性货站应接近其供 应的工业区、仓储区等 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 应在市区外围 中转货站应在郊区,接 近编组站或码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