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歌鉴赏内含情感训练专题(含答案)

古典诗歌鉴赏内含情感训练专题(含答案)

古典诗歌鉴赏内含情感训练专题一、高考真题示例(2019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答案】C【解析】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答案】(1)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

(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二、解题技法点拨(一)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诗歌内涵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二)解题格式和模板:1、某种情感原因题型:(1)通观整首作品,分条列出原因。

(2)结合各对应句子描述说明分析。

2、作品表达了哪些感情题型:(1)通观整首作品,分条列出情感。

(2)结合各对应句子描述说明分析。

(注:若有情感的体现方式,顺便指出)3、某句有什么含意题型(1)描述有关句子内容。

(2)说明作者抒发的情感。

4、本诗描绘怎样的画面题型:(1)描述有关诗句内容,点名画面(若有表达方式,顺便指出)。

(2)说明画面特点,或意境特点。

(3)烘托了心境,有助塑造人物形象,或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等。

三、巩固练习(一)(大同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至后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

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i,光明华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冬至之后,白日渐长,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于是作诗遣怀。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诗人思念洛阳,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金谷园、铜驼陌皆是洛阳胜地,但因受到战争破坏,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运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发读者联想,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2、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心境“转凄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6分)(二)(四川省雅安2020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木兰花慢【元】张弘范功名归堕甑,便拂袖,不须惊。

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

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睛。

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声,天际暮烟冥。

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

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

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注】张弘苑:元朝将领,善马槊,也能文。

中统三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嬗。

后被元世祖免去军职。

后被起用,率兵灭宋。

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多为陶制。

饭牛:喂牛。

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春秋时,宁戚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齐桓公驾车。

“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听到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加以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说功名失去了,也不过像陶甑摔碎了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显示了词人的洒脱。

B.“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三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的作为有悔恨,决意拂袖而去,不问世事了。

C.“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反用晋代阮籍和东晋渡江人士的典故,一“休”一“莫”,写得乐观开朗。

D.这首词用典贴切,风格慷慨悲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出了张弘范文武双全的大将风范。

2、作者在下阕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

(6分)(三)(淄博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四)(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刘禹锡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鸷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2、“老骥”和“鸷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五)(河南省天一2020届高三上学期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浣溪沙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早,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泽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

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

垂白:老人。

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早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2、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六)(河南省2020届高三阶段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白居易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赢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注]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秋日登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写诗人登山赏景,心旷神怡。

B. “山秋云物冷”凸显了秋山的特征,山之清冷与“我”之清瘦、赢弱相互映衬。

C. “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D. 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2、“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两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七)(江西临川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悲喜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八)(河南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岑参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幕,翩翩去若飞。

【注】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

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攻势凶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九)(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第三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