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中图版八下)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
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w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弓I 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教学目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亚洲的知识,本节课“引导法” 为主,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规律。
同时,增加课堂趣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兴趣, 适当的穿插活动,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
教学准备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眼明手快”活动课件,音乐《亚洲雄风》二、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三、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七大洲人口,俄罗斯奥依米娅康的气温曲线,印度乞拉朋齐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这些图表和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学生看图回答【叙述】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有世界气温最低的,有世界降水最多,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和高原,世界最低的盆地。
【提问】你知道亚洲还有哪些世界第一?学生回答【叙述】亚洲有很多的世界之最,是一个复杂的大洲。
【板书】第5章认识大洲[新课教学]【提问】怎样开始认识一个大洲?【情景提示】比如,你第一次要去某个同学家,你要先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小结】认识一个大洲,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然后再了解这个地区有“什么”,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再分析“为什么”这个大洲有这些“什么”?【板书】学习方法:where,what (自然,人文),why【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请同学们参照教材5页活动(1)-(4),归纳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板书】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自然概况1、位置与范围:【小结】亚洲位置可以有两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
第二种是相邻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
中考+资源网这两种方法也可用来描述其他的地区!【拓展】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5页,请你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转承】同学们的迁移能力很强!同学们也注意到,大洲的范围很大,又包括很多国家,大洲内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另U。
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通常把大洲分几个较小的区。
比如亚洲,通常分为六个区,教材6页。
【板书】2、分区【活动】“眼明手快”:读图P6亚洲地理分区,举手抢答。
1、这个国家属于亚洲的哪一个区?2、这个国家与中国接壤吗?【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能从歌声中了解到亚洲的“什么”?【活动】播放音乐《亚洲雄风》学生回答【讲述】歌声中歌颂了亚洲的山峰,亚洲的河流,亚洲的人等等。
【板书】二、地形与河流【提问】你能看着《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的山脉和河流吗?学生读图回答【提问】注意观察一下,河流的源头一般在哪里?学生读图回答【提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过的地形都有什么?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其他的河流呢?学生读图回答【提问】现在,你来归纳一下,亚洲的地形分布特征是什么?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河流的分布特征呢?学生读图,讨论回答【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河流:放射状分布【叙述】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
请同学们阅读7页图D六大洲海拔比较。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中国2005年测量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世界最低的死海也在亚洲。
请同学们阅读8页,看看死海有什么特色!学生阅读【转承】亚洲范围广大,南北跨纬度90多度,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东西距离也是七大洲中最长的;地形复杂,有世界最高的山峰,也有世界最低的陆地。
那么亚洲的气候呢?生活在亚洲的居民,他们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一样吗?【展示】图片:炽热的印度,寒冷的北极,青藏高原的藏民,新疆的绿洲【板书】三、亚洲的气候【提问】为什么这三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什么因素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学生讨论回答【提问】请同学们阅读9页亚洲气候类型图,数一数亚洲的气候类型有几种?对比背投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数一数世界的气候类型有几种?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提问】为什么亚洲的气候类型如此复杂多样?学生讨论回答【提问】亚洲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南部,又哪些气候类型?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读图回答【提问】为什么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季风显著?主要成因是什么?【展示】亚洲季风风向变化示意图学生讨论回答【小结】亚洲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雨;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比如,热带季风的印度孟买的降水季节变化。
【展示】印度孟买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提问】如果某一年,夏季风很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那季风气候区会怎样?如果夏季风很弱,带来的降水很少,那又会怎样?学生讨论回答【展示】季风区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图片。
【提问】亚洲沿海以季风气候为主,那亚洲的内陆呢?学生读图回答【小结】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拓展】分析非洲气候的特点。
地图册12页。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活动】一个学生代表一种气候,提问最喜欢哪一种气候?为什么? 提示:从日常生活、起居、饮食等四、问题研讨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
课程标准明确提岀,区域地理的学习以案例方式展开。
因此,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迁移。
本节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方法:where, what (自然,人文),why。
以此为线索,展开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
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包括两种: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教材第5页的活动设计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亚洲的地理位置。
紧接着,进一步巩固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让学生尝试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
在《亚洲雄风》的歌声中,激发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岀亚洲主要的地形单元和主要的河流,进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亚洲地形和河流特征及其关系。
亚洲的气候则是通过展示对比强烈的景观图,认识亚洲复杂的气候,进而探索为什么,以及亚洲季风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这部分的学习,大量使用图片,让学生形成深刻、形象的印象。
同时,进一步知道学生分析非洲的气候特征,再次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附录:参考资料1、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想要证明攀登能力的圣地。
自1 9 5 3年5月2 9日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
18 4 1年:印度总监督官乔治?埃弗里斯特爵士记录下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
1 8 5 3年:珠峰被勘测为世界最高峰,海拔为8 8 4 0米。
19 2 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峰,到达海拔7 0 0 0米处。
1 92 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使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 2 0米处。
1 92 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队员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
1 9 9 9年,马洛里的遗体在海拔8 15 0处被发现,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因此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33年:两名英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到达珠穆朗玛峰。
1 9 5 3年5月2 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若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 9 5 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1 9 6 0年5月2 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1 9 6 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从西坡登顶成功。
1 9 7 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
同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 9 9 3年5月5日:中国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中,王勇峰、普布、其米、开村、加措登顶,台湾省同胞吴锦雄首次从北坡北侧登顶。
1 9 7 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 9 7 9年:南斯拉夫登山队从西坡登上珠峰。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峰成功。
1 9 8 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峰成功。
登山队12人全部成功登顶,其中6人进行了南北大跨越。
--------- 1 9 9 6 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登顶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
--------- 1 9 9 8年:5月19日,中国和斯洛伐克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5月2 4日,中国和斯洛伐克登山队各有一队再度登顶。
同年,失去一条腿的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的残疾人。
1 9 9 9年:5月2 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一行10人全员登上珠峰,并在珠峰顶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
美国全国地理学会将珠峰的海拔高度修订为8 8 5 0米,但是尼泊尔目前不承认这一修订。
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第九次登上珠峰并创下只身在峰顶逗留2 1小时的最咼纪录。
2 0 0 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 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