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一、不对称降息、定向降准,央行不断丰富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利率市场化已快完成
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从201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从2014年6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五大民营银行获批
2014年7月,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获批筹建,9月底,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批,至此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全部出炉。
五家民营银行的获批,是自国家允许民间资本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来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我国银行业对民营资本有行业准入的限制,可以预见,民营银行的诞生将对当前金融体制带来巨大挑战;而互联网金融基因的引入将真正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个人金融消费也将产生连锁突变。
三、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 -存款保险制度渐行渐近
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中国人民银行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明确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12月30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底对存款情况进行的测算,最高偿付限额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宣布筹建
事件2014年10月24日和11月8日,中国相继宣布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
亚投行由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投资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丝路基金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
五、沪港通开通 -沪港双向投资进入新纪元
11月17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正式开通。
自此,沪港两地双向投资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
开通以来,沪港通业务运行平稳,两个通道的交易量稳步上升,沪股通的使用额度情况好于港股通。
六、我0 国A股大盘大涨50%
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宣布筹建
2014年10月24日和11月8日,中国相继宣布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
亚投行由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投资成立,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丝路基金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
八、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10月19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
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
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
九、人民币暴跌,创今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
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1855,再创4个月新低,与上一交易日相比,跌幅达0.21%。
12月9日早盘时,人民币一度暴跌逾300点,突破6.20关口,跌幅一度达0.54%,创今年3月20日以来盘中最大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人民币已经连续两天出现暴跌,周一时,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暴跌225点至6.1727,跌幅0.36%。
对于12月9日人民币暴跌的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可能受到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央行将继续推出更多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市场预计,中国央行或将最早于本周宣布调降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放宽流动性。
十、“新国九条”颁布 -护航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
事件5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发展和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和指导部署,被称为
“新国九条”。
“新国九条”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
具体包括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培育私募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竞争力、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和营造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环境。
提出要加快建设多渠道、广覆盖、严监管、高效率的股权市场,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拓展期货市场,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运行机制、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实现发行交易方式多样、投融资工具丰富、风险管理功能完备、场内场外和公募私募协调发展。
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