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物品管理制度

企业物品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原材料、辅科、工具、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等物品(以下称物品)的领取、保管以及计算、记录等,按本制度执行。

第二条物品管理可分为以下三类。

1.原料管理。

2.作业仓库管理。

3.作业现场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范围内要求管理的物品,必须全部注册登记,制成物品管理台账。

第四条各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必须经常备齐物品领取卡乃至台账,每当发生领取或保管业务时,把领取的数量及其领取人(单位)、用途等,明确记录下来。

第五条原料管理是指那些尚未进人制造现场,尚未正式入库的制造用原料的领取,保管及贮藏等管理业务或管理手续。

原料管理通常由生产的主管或企业临时指定人员负责。

第六条作业仓库管理是指作业仓库所藏材料、易耗品、备品件、工具等物品的领用与保管业务,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作业仓库管理。

第七条作业现场管理是指各指定作业现场所保管物品的领用与保管业务。

作业现场的物品管理由作业组长负责,在特殊情况下由上级指定专人负责。

第八条物品的领取必须经主管上级的同意,并填写领取物品申请传票。

主管上级的权限范围另有条款规定。

第九条物品的入库必须凭采购科的入库通知书,以及物品检验规定,经检验后方能人库。

申请采购
第十条物品分为常备品和非常备品两类,常备品须确定标准库存量,
第十一条常备品标准库存量须确定上限与下限,一旦标准库存量接近或达到下限时,物品管理责任者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提出采购申请。

第十二条申请日期必须有一定的提前量,充分考虑并扣除订货、定制及运输所必需的时间.第十三条非常备品往往在需要时才采购或订购、定制,因此,非常备品除了临时保管外,与仓库管理关系不大。

第十四条非常备品的临时保管,须单独设立临时保管台账,记录领取情况以及非常备品的余量余额。

物品的领用、整理与盘点
第十五条物品的出纳整理工作按上级的指示或经上级同意,在各种领用、支付和移交传票的基础上进行。

第十六条物品入库通知书必须写清品种、用途,入库时按通知内容码放在指定的品种科目货架上,退库物品按出库前存放的指定科目货架码放。

第十七条购买入库的物品单价,包含购买成本加运费,运费根据入库传票中有关运费记录或计价填写。

第十八条对于所管理物品中不能利用的物品,仓库或物品管理负责人,可根据具体情况向或部门(车间)主管及物品使用方做出报告,获取处理不能利用物品的权限。

第十九条物品的发放须经领用者主管同意,并签发物品领用传票,有时物品主管可根据物品库存量做出调整,在需要更改物品领用量时,也必须按此手续办理,在更改的领用量上签名盖章。

第二十条物品发放或领用单价是标准单价;标准单价的决定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每年2月末与8月未必须进行库存盘点。

如果发现账目与实数不符,或多或少,必须弄清原因,及时向上报告,并附上处理意见与措施。

第二十二条在库存物品发生损坏变质的情况下,每年3月末与9月末,进行综合研究,向上
做出报告,听候财务部的指示。

第二十三条每年1月末与7月末。

对库存余量做出全面调查,向财务部做出报告。

记账与核对
第二十四条物品台账根据入库传票、出库传票及移管传票进行填写。

物品台账按作业现场的全部物品设置应按每一品种或规格分设科目,填写各品种或规格物品的领用单位、单价、数量与金额。

第二十五条作业现场仓库,必须以卡片的形式,记录各物品每天的出入库情况,包括数量与余量;并据此向上级主管做出报告。

第二十六条每次物品领用或发放业务发生后,必须进行核对,在若干次业务后,必须进行清点,使账目与实物经常保持一致。

第二十七条对废品、处理品也应该单独设立科目台账,以便使那些在修建、改建或新建工程中用剩、报废或处理掉的物品,能够有一个科目登记入库。

第二十八条所有的物品都必须按品种或规格进行整理,及时调整那些因挪用、码放错位的物品,以便检查与核对库存实物金额和数量。

第二十九条各物品管理负责人,必须按月填写库存月报,向总经理或报告每月各种物品的领用数量与金额,各使用单位领用数量与金额等情况。

第三十条各物品管理负责人,必须在每月的月底向总经理或有关部门报告库存物品出入库及存货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