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试行)(2003版)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2002年11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 1 ) 第三章探测装备……………………………………………………………………( 2 )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 4 )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 4 )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 4 )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 5 ) 第八章数据处理……………………………………………………………………( 6 ) 第九章编制月报表…………………………………………………………………( 13 ) 第十章台站质量控制………………………………………………………………( 13 ) 第十一章高空气象探测网质量保证体系……………………………………………( 14 ) 第十二章资料传送和管理……………………………………………………………( 14 ) 附录一:高空探测常用计算公式和参数……………………………………………( 16 )附录二:存盘数据文件名及内容与格式……………………………………………( 26 )第一章总则59型探空仪—701二次测风雷达探测系统已工作了近四十年,在我国气象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气象现代化进程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已开始投入业务使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系统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1.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是指采用气球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空气运动的状态(风向、风速)和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进行探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

1.2本规范适用电子探空仪—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GPS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及其他新开发研制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1.3本规范涉及高空气象探测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管理、资料处理、通信及质量监控。

1.4本规范与原规范之间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针对新探测系统的特点同时结合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技术要求,在总体测量准确度、探测数据处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传输、技术维护和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

1.5编写本规范的主要依据:《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世界气象组织,1996年)《高空气象观测规范》(中央气象局,1977年4月)1.6本规范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气象局。

第二章高空气象探测站2.1高空气象探测站环境要求2.1.1高空气象探测站四周应开阔,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5°,特别是测站盛行风下风方向120°内的障碍物对探测系统的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2°。

在半径50米范围内要求平坦空旷,无架空电线、建筑、林木等障碍物。

2.1.2由国家无线电频率管理部门审定的探空系统所使用的无线电频段,不允许其他人非法使用或占用。

2.1.3应有符合国家供电标准的电源。

2.1.4雷达天线的架设应保证从地面开始连续跟踪探空仪,并尽可能架设在平地上。

GPS探空系统的天线架设以不受其他物体遮挡为前提,可架设在较高的地方。

2.2高空气象探测站要建立基准位置标识, 作为位置测量的基点。

2.3高空气象探测站值班工作室应符合探测设备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2.4仪器设备要按照设备技术手册要求安装。

2.5探测系统的设备要有良好的雷电防护设施。

2.6氢气房和氢气2.6.1氢气房必须与其他建筑相距50米以上,要求通风良好,严禁烟火,室外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有健全的安全措施。

化学制氢用的苛性钠、矽铁粉必须分别存放。

2.6.2按照易燃易爆物设施防雷标准设计安装雷电防护设施。

2.6.3氢气生产、运输和使用要特别注意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7 在放球场地上建有探空仪待放亭和获取地面气象要素的设备。

待放亭应四周通风,能遮挡阳光直射和雨淋。

获取地面气象要素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2.8探测时次2.8.1定时高空气象探测时次是指北京时02时、08时、14时、20时,正点施放时间分别是北京时01时15分、07时15分、13时15分、19时15分。

各高空气象探测站具体进行探测的时次及项目由中国气象局规定。

2.8.2需临时增加高空气象探测时,须经省、市、自治区以上气象局批准。

2.9要建立必要的台站规章制度和考核方法。

第三章探测装备3.1常规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设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测量准确度应当满足气象业务的需求。

根据当前生产技术水平及发展的趋势,提出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见表一。

表一:高空气象探测仪器装备的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测量误差(绝对值)气象要素基本要求(Ⅰ级) WMO要求(Ⅱ级)测量范围≤0.5℃≤0.5℃地面—100hpa温度≤2.0℃≤1.0℃ 100hpa以上—5hpa≤5%RH 第一个对流层顶及以下湿度≤10%RH ≤5%RH第一个对流层顶以上≤2hpa 地面—500hpa气压≤1hpa≤1hpa500hpa以上—5hpa≤5°≤2.5°地面—100hpa风速≤10m/s风速>10m/s≤5° 100hpa以上—5hpa风向≤5°≤10°风速>25m/S风速≤25m/S地面—100hpa≤1m/s≤2m/s 100hpa以上—5hpa风速≤1m/s ≤10% 风速≤10m/s 风速>10m/s3.2.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列装条件3.2.1.产品必须通过设计定型或者具有同等效力的技术鉴定。

3.2.2.生产工艺健全,计量检测手段齐全并符合计量法规、规范要求,有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

3.2.3.符合国家的有关工业标准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3.2.4.软件符合气象软件规范和气象信息格式标准及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

3.2.5.具有可提供用方的实用技术文件资料,包括设备技术图纸,技术和性能说明,安装调试说明,维护检测说明及使用说明。

3.2.6.零配件供应有保证,有健全的售后服务。

3.2.7.生产厂必须持有效的生产许可证。

第四章设备维护检测4.1.探测系统装备应严格按系统装备维护说明或维修手册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以使探测系统装备时刻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2.探测系统的检测、校准仪器、仪表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其附件保持完整和齐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3.凡用于测量的标准器、仪表、设备及器具必须严格按计量法规、规范执行保养和计量校准。

第五章高空气象探测技术人员5.1.必须具有职业道德和规定的学历。

5.2.掌握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规范、高空气象探测专业基础理论和探测方法。

5.3.熟练掌握实际业务运行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装备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检测、维护、校准方法。

5.4.必须持有气象主管部门考核颁发的高空气象探测岗位证书。

第六章探测前准备工作6.1设备准备检查供电电源,按操作手册规定的方法接通地面接收设备及计算机电源,检查各项参数是否正常。

6.2探空仪的准备6.2.1探空仪信号检查探空仪在施放之前要进行发射信号检查,通过地面设备检查探空仪温度、湿度和气压值是否正常,对于雷达系统还要检查应答信号是否正常。

6.2.2探空仪基值测定基值测定环境要稳定,避免阳光直射。

探空仪和标准仪表都要在基值测定环境中充分感应,对探空数据进行平均的时间要与标准仪表的时间响应特性相对应。

探空仪测得的气压、温度、湿度值与标准仪表值比较,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不合格的探空仪不得施放。

6.2.3 探空仪的装配探空仪各部件及电池按规定装配。

为避免探空仪实测数据与施放瞬间标准仪表数据间出现较大差值,应将待施放的探空仪放置在待放亭中。

6.3 准备气球气球升速应符合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要求,平均升速应控制在约每分钟400米。

6.4 探空仪与气球等的连结探空仪与气球间的距离应为30±1米。

大风天放球应使用放绳器。

夜间放球如附带照明装置,不应使用明显发热的光源。

第七章施放及探测7.1施放探空仪7.1.1施放时间定时常规高空气象探测应在正点进行,不得提前施放。

如在正点后75分钟内放不出球,该次探测停止进行。

7.1.2施放地点根据天气情况,施放地点应选在放球场内便于自动跟踪、不易丢球的位置。

为避免近地层记录出现不连续或丢失部分资料,施放时探空仪高度与本站气压表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差不超过4米;与瞬间观测的仪器应在同一位置,两者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0米。

7.1.3施放瞬间地面气象要素获取。

施放瞬间压、温、湿、风、云状、云量及天气现象数据用地面气象仪器获取,并应在施放前后5分钟内进行。

7.2探测期间监控施放后应密切注视探测系统工作情况,尽量取得完整、高质量记录。

遇到信号不好、干扰严重、丢球、记录反常等情况时,按规范和操作方法做相应处理。

7.3探测终止遇以下情况,终止探测:1、球炸;2、探空信号消失。

7.4重放球7.4.1 可用数据未达500hPa或不足10分钟,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7.4.2遇到压温湿数据其中之一连续缺测或可信度低达到表二中的重放球规定时,应在规定时间内重放球。

7.4.3 遇有近地层高空风失测,应在规定时间内补测。

第八章实时探测数据处理8.1 地面层要素值施放瞬间值作为地面层要素值。

在气温低于-10℃时,取探空仪测得的湿度值为湿度瞬间值。

8.2 探测原始数据的处理探测原始数据是指地面接收设备直接接收到的未经任何人工或计算机自动质量控制的来自升空仪器的压温湿及测风数据。

8.2.1 探测原始数据存储探测原始数据必须实时存储,存储的数据包括施放前5分钟的探空和测风数据。

8.2.2探测原始数据的存储格式由厂家提供,经中国气象局审定。

8.2.3将探测原始数据转换成气象要素值,并与台站基本参数、基值测定和瞬间地面气象要素值一并存储成一个基础数据文件,其内容与格式见附录2。

8.3数据的质量控制8.3.1自动质量控制根据曲线的正常趋势,剔除明显错误值,并对曲线进行适度光滑。

8.2.3 人工质量控制当接收信号不好,原始数据很乱时,自动质量控制结果可能明显有问题。

操作员可以在自动质量控制后或在自动质量控制前,启动人工质量控制模块,删除野值点。

8.4 探测系统测量误差订正探测系统的测量误差必须进行订正,订正方法由厂家提供,经中国气象局审定。

8.5计算项目8.5.1用气压、温度、湿度计算位势高度(正算)计算公式见附录一。

8.5.2用位势高度、温度、湿度计算气压(反算)计算公式见附录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