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组织

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组织

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组织
1、核心设备要求
施工设备对质量有重要影响,承包人必须于施工展开之前,应按合同要求和施工生产的需要,购置、准备、安装、调试好施工中所使用的重要设备,如摊铺机、拌和机等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施工生产能力。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应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等重要机械更应性能良好。

1)、混凝土拌和楼:
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水泥混凝土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00m3/小时,本合同段采用180方/小时及50方/小时间歇式拌和机各一台。

应对拌和机料仓计量系统进行调整并经计量认证,拌和机的水泥指示用量和实际用量应进行标定,二者相差不得超过1%。

拌和机至少应配置4个计量准确的冷料仓,严禁在一个冷料仓中混装2档以上集料。

2)、摊铺设备:
应使用性能优良的机械摊铺,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

本合同段采用高马科GP2000或维特根SP500摊铺机。

2、原材料要求
1)、粗集料
混凝土所需要的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耗、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经掺配后能够符合规范级配要求。

2)、细集料
细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河砂,天然砂宜采用细度模数2.0~3.0的中(粗)砂。

3)、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与所使用水泥的适应性检验合格。

宜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缓凝型外加剂。

4)、水泥及粉煤灰
贫混凝土基层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的质量指示如下表:
3、施工配合比
通过实验室和试验段确定施工配合比,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65,每方砼水泥用量控制在160~230kg之间,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160kg。

如掺用粉煤灰,则每方砼的水泥用量控制在130~175kg之间,胶材总量在220~270kg之间,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130kg。

4、搅拌及摊铺
1)、施工前准备工作
按照所采用的摊铺工艺,严格检查各工序的人员、机具配备情况,一定要将必要的人员、机具配备齐全,保证正常施工生产,以防止因此而影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贫砼施工前应对底基层的平整度,横坡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2)、混凝土的拌和
拌合站的计量系统完全采用电脑程序化控制,精度较高,但在使用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关。

a按照需要将人员、配套的机械设备配备齐全,以免影响拌和的连续性。

b按照试验室配合比并根据试验所得的各种集料的现场含水量准确计算施工配合比,将其输入控制系统作为拌和的指导依据。

对于采用水溶法掺外掺剂时应考虑外掺剂水溶液中的水量。

c对强制工搅拌机拌和混合料中掺加1.5%的减水引气剂时,坍落度宜控制在3~4 cm,含水量在5%左右、在保证最佳和易性时,其搅拌时间控制在40~60s为宜。

搅拌时间过短,和易性不好,搅拌时间如过长,则混凝土含气量损失较快。

d随时对现场的材料进行试验,准确掌握好各种集料的含水量变化,及时进
行施工配合比的调整,保证水灰比在允许范围内摆动不得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e搅拌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及时的检测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损失、泌水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混凝土的容重等各项数据。

同时预留小梁试件,为施工提供数据依据和保障。

3)、贫混凝土基层摊铺
贫混凝土采用间歇式拌和楼进行集中搅拌,混凝土用车辆运输到现场,出料坍落度控制40~70cm,摊铺坍落度控制20~50mm,按基层施工方法放线后,用水泥摊铺机按路面施工方法进行。

摊铺开始时,将传感器挂到导线上,并检查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开始摊铺的第一个10米桩对所摊出的路面标高、横坡度进行检测,确保起步标高的准确。

摊铺机前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卸料,以便较准确地估计卸料位置。

滑模摊铺前的水泥混凝土拌和料不得高于滑模摊铺机卸料板允许高度,亦不得缺料。

采用钩机在另一车道进行布料,然后用摊铺机进行振捣、摊铺。

滑模摊铺机摊铺时应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滑模摊铺速度可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机械性能控制在0.8~1m/min之间。

摊铺机的振捣频率控制在8000~11000r/min之间,当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生变化时,先调振动频率,后改变摊铺速度。

防止混凝土过振、漏振、欠振,摊铺机的振捣棒应严格控制在路面标高以上,严禁插入路面。

采用抹平器对成型的混凝土进行抹面,以消除混凝土表面气孔和石子移动带来的缺陷。

对表面上有少量局部麻面或缺料部位,应在抹平器前补充适量砂浆,再用抹平器进行抹平、修整。

4、养生及切缝
摊铺后混凝土喷洒养护剂,待混凝土达到40%强度后切纵、横缝,贫砼基层应锯切与面板接缝位置和尺寸相对齐的纵横向接缝,切缝深度不宜小于1/4板厚,最浅不宜小于50mm,并使用沥青灌缝。

贫混凝土纵、横缝不设传力杆、拉杆,在胀缝中应设传力杆与胀缝板,胀缝位置应与面层胀缝对齐,板顶宜与贫砼基层表面齐平,传力杆、胀缝板设置精确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下一幅施工前对纵缝上部1/2进行热沥青涂抹,保证施工后纵缝不渗水。


混凝土采用洒养护剂和盖薄膜双重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养生完毕后用沥青
进行填缝,然后进行封层施工。

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
1)、一般规定
混凝土基层铺筑期间,应收集月、旬、日天气预报资料,遇有影响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天气时,应暂停施工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制订特殊气候的施工方案。

混凝土路面施工如遇下述条件之一者,必须停工:
a现场降雨;
b风力大于6级,风速在10.8m/s以上的强风天气;
c现场气温高于40℃或拌合物摊铺温度高于35℃;
d摊铺现场气温低于5℃。

2)、雨季施工
a防雨准备
地势低洼的搅拌场、水泥仓、备件库及砂石料堆场,应按汇水面积修建排水沟或预备抽排水设施。

搅拌楼的水泥和粉煤灰罐仓顶部通气口、料斗及不得遇水部位应有防潮、防水覆盖措施,砂石料堆应防雨覆盖。

雨天施工时,在新铺路面上,应备足防雨篷、帆布、塑料布或薄膜。

b防雨水冲刷
摊铺中遭遇阵雨时,应立即停止铺筑混凝土,并紧急使用防雨篷、塑料布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尚未硬化的混凝土。

降雨后开工前,应及时排除车辆内、搅拌场及砂石料堆场内的积水或淤泥。

运输便道应排除积水,并进行必要的修整。

摊铺前应扫除基层上的积水。

3)、风天施工
a风天应采用风速计在现场定量测风速或观测自然现象,确定风级,并采取防止塑性收缩开裂的措施。

刮风天混凝土基层防止塑性收缩开裂措施
4)、高温季节施工
a当现场气温大于等于30℃时,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可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夜间施工应有良好的操作照明,并确保施工安全。

b拌合物中应掺足够剂量的缓凝剂、高温缓凝剂、保塑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等。

c应加快施工各环节的衔接,尽量压缩搅拌、运输、摊铺、饰面等各工艺环节所耗费的时间。

d自卸车上的混凝土拌合物应加遮盖。

e高温天气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料温度不宜超过35℃,并应随时监测气温、水泥、拌和水、拌合物及路面混凝土温度。

必要时加测混凝土水化热。

f在采用覆盖保湿养生时,应加强洒水,并保持足够的湿度。

g切缝应视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或按200度时计,宜比常温施工适当提早切缝,以防止断板。

特别是在夜间降温幅度较大或降雨时,应提早切缝。

5)、低温季节施工
当摊铺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高于5℃,夜间最低气温在-3℃~5℃之间时;
a拌合物中应优选和掺加早强剂或促凝剂。

b搅拌机出料温度不得低于10℃,摊铺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

在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混凝土板最低温度不低于5℃。

否则,应采用热水或加热砂石料拌和混凝土,热水温度不得高于80℃;砂石料温度不宜高于50℃。

c应加强保温保湿覆盖养生,可先用塑料薄膜保湿隔离覆盖或喷洒养生剂,再采用草帘、泡沫塑料垫等保温覆盖初凝后的混凝土路面。

遇雨雪必须再加盖油布、塑料薄膜等。

d应随时检测气温、水泥、拌和水、拌合物及前场混凝土的温度,每工班至少测定3次。

6、工期安排
基层按4.35M+4.25M+2.9M(从中央带往路肩方向)进行分幅摊铺施工,采用分幅施工的路段,先施工中央带一侧基层,再施工路肩侧基层,最后施工中间板,施工纵向间隔1000M,每工作日进度1500M,完工时间为20个工作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