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表运行维护检修规程(检测仪表--温度仪表分册)

仪表运行维护检修规程(检测仪表--温度仪表分册)

仪表运行维护检修规程(检测仪表--温度仪表分册)仪表车间运行维护检修规程温度仪表分册仪表车间运行维护检修规程方案审批流程审核意见:编制人:审核意见:单元主任:审核意见:技术设计部:审核意见:安环部:审核意见:设备部:审核意见:生产部:审核意见:公司主管领导:目录1. 总则 3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1.2. 编写及修订依据 32. 普通热电偶 32.1. 概述 32.2. 技术标准 32.3. 检?校验 52.4. 使用和维护72.5. 检修83. 耐磨热电偶93.1. 概述93.2. 技术标准 93.3. 检?校验113.4. 使用和维护123.5. 检修124. 热电阻124.1. 概述124.2. 技术标准 124.3. 检查校验 144.4. 使用和维护164.5. 检修175. 压力式温度计17 5.1. 概述175.2. 技术标准 185.3. 检?校验185.4. 使用和维护196. 温度开关 206.1. 概述206.2. 技术标准 206.3. 检查与校验207.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227.1. 概述227.2. 技术标准 227.3. 检查校验 237.4. 使用与维护248. 智能温度变送器 258.1. 概述258.2. 技术标准 268.3. 检查校验 288.4. 使用与维护299. 红外线温度仪309.1. 概述309.2. 技术标准 309.3. 检查校验步骤319.4. 定期检修 339.5. 维护与故障处理 34总则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本节规程规定了常用测温元件与测温仪表的技术标准、检查校验、使用维护以及检修的内容和方法。

适用范围本节规程适用于普通热电偶、耐磨热电偶、热电阻、压力式温度计、温度开关、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架装智能温度变送器和红外线温度仪的维护与检修。

编写及修订依据编写及修订参考了上述仪表的有关资料、说明书普通热电偶概述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温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宽、便于远距离传送和集中检测等优点。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相接触而产生的热电势随温差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按国家规定,自1988年起各类型热电偶温度计按IEC国际标准使用。

技术标准测温范围及精度见表2-2-1所示。

热电偶时间常数根据热惰性级别的不同,分为90~180s、30~ 90s、10~ 30s和10s等几种。

表2-2-1热电偶的测温范围及精度热电偶类别分度号允差等级I II 01允差值土) 测温范围允差值测温范围允差值土) 测温范围镍铬-镍硅镍铝K 1.5℃或 0.4%t -40~1000℃ 2.5℃或 0.75%t -40~1200℃ 2.5℃或 1.5%t -200~40℃镍铬-铜镍康铜E-40~800℃-40~900℃-200~40℃铁-铜镍康铜 J-40~750℃-40~750℃---铜-铜镍康铜 T 0.5℃或0.4%t -40~350℃1℃或0.75%t -40~350℃1℃或 1.5%t -200~40℃铂铑10―铂S 1℃或1+0.003 t- 1000 0~1600℃ 1.5℃或 0.25%t 0~1600℃ 4℃或0.5%t ---铂铑13―铂R0~1600℃0~1600℃---铂铑30―铂铑60 B---600~1700℃600~1700℃注:表中t为被测温度的绝对值(℃);测温范围是指热偶丝,不包括保护套管。

绝缘电阻:在空气温度为15~35℃和相对湿度80%的情况下,热电偶与其保护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Ω(MV)(从接地型除外)。

检?校验检查外观检查: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无明显的缺损及裂纹,焊接的形状应符合图2-2-1A、B、C的要求,焊点直径不超过热电偶丝直径的两倍,热电偶的瓷管、绝缘层、保护套管、接线座、垫片及头盖应完好无缺。

图2-2-1热电偶接点形式对于使用中的热电偶应定期检查其热电特性,检定周期一般为3~5年。

重要的及特殊使用的场合,按实际需要定期检查。

保护套管一般4~5年检?一次,对于安装在腐蚀及磨损严重部位的保护套管,停工检修期间均应检查。

使用于2.5MPa以下的保护管应能承受1.5倍的工作压力而无渗漏,用于高压容器的热电偶保护套管使用前应经探伤或拍片检查,达到二级合格标准。

校验校验仪器与设备a.三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 1支b.不低于0.05级的直流低阻电位差计1套c.管形电炉 1台d.精密温度控制器 1台e.冷端温度恒温槽 1台校验方法a.热电偶校验按图2-2-2进行。

图2-2-2校验接线图1一精密温度控制器;2?管形炉;3?不锈钢体;4一三等标准铂铑-铂热电偶;5?冷端温度恒温槽;6一铜导线;7?开关;8?UJ36电位差计或标准数字毫伏电压表b.将标准热电偶置于不锈钢柱的中心孔,而被校热电偶分布在其周围的小孔内,以取得均匀的温度场。

不诱钢柱应置于电炉的中心,炉孔的两端用石棉或玻璃棉封住。

铂铑-铂热电偶应用一端封闭的石英管或瓷管作保护,以免铂铑-铂热电偶被污染变质而降低精度。

c.冷端恒温槽中应放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各热电偶的冷端集中成束,插入恒温槽中心的玻璃试管中,深入水中部分不小于100mm,同时用0.1或0.2分度的水银温度计观察冷端温度。

d.恒温从300从开始校验(以铂铑-铂热电偶为例),直到最高工作温度为止。

校验点必须包括常用工作温度,至少校验3点,若使用温度在300℃以下时应增加一个100℃检定点。

e.当电炉温度达到校验点温度±3℃范围中任一稳定值时可以开始测量热电势,先测量标准热电偶,然后测量被校热电偶。

需要时再复测,相邻两次测量温度变化值≤0.3℃,记录这两次测量值,再按升温、降温上、下行测定,共为四个测量值,取其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f.冷端温度非0℃值时,同时应读取冷端温度t‘0用以校正。

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箅:标准热电偶电势: (2-2-1)被校热电偶电势: (2-2-2)式中----被校点温度;----冷端实际温度;, ----分别为实测热电偶电势平均值;,----时从热电偶分度表中?得的电势。

使用和维护按照被测介质的特性及操作条件,选用合适材质、厚度及结构的保护套管和垫片。

热电偶安装的地点、深度、方向和接线应符合测量技术的要求,并便于维修检查。

在使用热电偶补偿导线时,必须注意型号相配、极性正确,热电偶与补偿导线接头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应超过100℃。

使用于0℃以下的热电偶,应在其接线座下灌蜡密封,使其与外界隔绝。

热电偶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过一定的技术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检修热电偶的保护套管如有损坏,可按原结构要求进行修理或更换。

热电偶的电极修理廉价金属热电偶若工作端损坏时,可将工作端剪掉一段重新焊接起来使用。

也可以将热电偶的工作端和自由端对调焊接使用。

若中间断裂、损坏严重的热电偶则必须更换。

铂铑-铂热电偶在氧化性环境中工作可靠,但金属的蒸气和碳对铂有害,特别是还原性气体中危害更大。

因此,使用中遇到有害气体时必须将热电偶隔离。

铂铑-铂热电偶表面有轻度和中度损坏时,应进行清洗和退火,其方法如图2-2-3所示。

清洗前,用30%~50%的硝酸溶液将电极洗涤1h,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使两极倾斜(约30°)分开接入线路,用调压器调整加热电流为10.5~11.5A(热电极φ0.5mm),用光学高温计测量电极的加热温度约为1100~11501时,用硼砂多次清洗电极,直到电极发白并出现金属光泽为止。

然后,仍恒定加热电流(10.5~11.5A)1h进行退火处理。

最后用蒸馏水蒸煮及冲洗电极,去掉残留的硼砂。

图2-2-3 热电偶修理接线示意图1一热电偶;2?可变电阻器;3?电流表耐磨热电偶概述耐磨热电偶采用一种特殊、复合型耐磨结构,特别适用于高速气流、含固体颗粒的流体,可在高压恶劣条件下用于温度测量与控制,其耐磨性能及使用寿命比目前国内常用的普通热电偶提高3~4倍。

技术标准测温范围及精度:测温范围见表2-2-2,精度同普通热电偶,见表2-2-1。

表2-2-2耐磨热电偶测温范围耐磨头本体材质耐磨层材质结构使用温度范围/℃适用场所普通型无标记耐磨型代号PH 复合耐磨型代号PH/FH 长期短期里层外层OCr18Ni9Ti 同本体材质- ― - -40~800 850 一般耐磨- √―高温、高流速、高颗粒含量-√√OCr17Ni4Mo2 同本体材质- - ― -40~700 750 ―般耐磨、抗腐蚀(316L) - √ - ―高温、较高腐蚀、较高流速、含固体颗粒续表耐磨头本体材质耐磨层材质结构使用温度范围/℃适用场所普通型无标记耐磨型代号PH 复合耐磨型代号PH/FH 长期短期里层外层CH30 同本体材质― - - -40~950 1000 耐高温、耐磨- √ - - 高温、较高流速、含固体颗粒-√√高温、高流速、高颗粒含量GH214 同本体材质- ― - -40~1280 1300 催化裂化辅助燃烧室高温加热炉、裂解炉、尾气焚烧炉等HK40 - √― - 1200 1280 乙烯裂解炉、高温气体炉热电偶时间常数根据热惰性级别的不同,分为90~180s、30~90s、10~30s和10s等几种。

绝缘电阻:在空气温度为15~35℃和相对湿度80%的情况下,热电偶与其保护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5MΩ(100V)(接地型除外)。

检?校验检查外观检?同本节2.3.1。

对于使用中的耐磨热电偶应定期检查其热电特性,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或一个装置检修周期。

重要的及特殊使用的场合,按实际需要定期检查。

耐磨热电偶保护套管一般1年或一个装置检修周期检查一次,对于安装在腐蚀及磨损严重地方的保护套管,停工检修期间均应检查。

使用于2.5MPa以下的保护管应能承受1.5倍的工作压力而无渗漏。

用于高压容器的热电偶保护套管使用前应经探伤或拍片检查,达到二级合格标准。

校验同本节2.3.2。

使用和维护同本节2.4。

检修同本节2.5。

热电阻概述热电阻是以铂丝或铜丝制成的测温元件,它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按国家规定,从1988年起,采用见IEC标准分度,即用Pt100、Pt10、Cu50、Cu100等。

技术标准热电阻在0℃时的阻值(R0)与其在100℃时的阻值 R100之比(W100 R100/ R0),如表2-2-3所示。

对于铂电阻:在-200~0℃范围内:;在0~850℃范围内:式中A3.90802×10-3(℃)-1 B-5.80195×10-7(℃)-2 C-4.27350×10-12(℃)-4表2-2-3常用热电阻在0℃及100℃时的允许误差热电阻分度号R0及允许误差/ΩW100及允许误差名称R0名义值允许误差 W100名义值允许误差铂热电阻 Pt10 10 A级±0.006 1.3850 ±0.0010B级±0.012Pt100 100 A级±0.06B级±0.12铜热电阻 Cu50 50 ±0.05 1.428 ±0.002Cu100 100 ±0.10对于铜电阻:在-50~850℃范围内:式中 A4.28899×10-3(℃)-1 B-2.133×10-7(℃)-2 C1.233×10-9(℃)-3测量范围及精度见表2-2-4所示表2-2-4常用热电阻测?范围及精度热电阻名称分度号测温范围允许误差公式铂热电阻Pt10、Pt100 -200~+850 A级Δt(0.15+2.0×10-3t)B级Δt(0.3+5.0×10-3t)铜热电阻Cu50、Cu100 -50~+150 Δt(0.3+6.0×10-3t) 注:t为被测量温度的绝对值,℃。

相关主题